第五十七章董小宛和光化公主

西秦的探子一直密切注意著涼州的動靜,李?的軍隊還沒有出城,這些探子們就已經得知李?要率領軍隊進攻金城郡。

李?帶領軍隊大搖大擺地出城了,而且還搞了一個聲勢浩大的出師儀式,李軌親自主持,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

而到了半夜時分,李軌則是率領3萬大軍悄無聲息地出城,轉道向北而去。

第二天上午,諸葛明終於來到了吐穀渾,這次他來吐穀渾身邊除了帶著十幾個護衛高手外,還有一女子。

此女細長的眼眸裏麵帶著淡淡的冷意,膚若凝脂,吹彈可破,薄薄的朱唇鮮嫩欲滴,身著淡粉衣裙,長及曳地,細腰以雲帶約束,更顯出不盈一握,發間插著一根木質發簪一頭青絲梳成華髻,多了幾分華貴的氣質。

其身材曲線玲瓏,實在是一動人的尤物。

她和柳如是一樣也是秦淮八豔之一,名叫董小宛。

董小宛原本是一大家閨秀,後來家道中落,為了照顧自己的母親不得不賣笑,可是她卻堅持賣藝不賣身。

而最讓人稱道的是董小宛結識複社名士冒辟疆,後嫁冒為妾。明亡後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後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如此至情至性的女子,可以說是出淤泥而不染。

李密為了拉攏吐穀渾為己所用,不得不把才藝雙絕的董小宛許配給步薩缽可汗伏允?。

伏允曾經一度被楊廣派遣大軍擊敗,遁走黨項,後來在中原混亂後,再度恢複了土穀渾舊地,此人野心勃勃覬覦河西和隴西之地,如果不是李軌和薛舉異軍突起,恐怕此時吐穀渾的騎兵已經在這兩地馳騁了。

吐穀渾境內以鮮卑人、羌人為主。另外,吐穀渾境內尚有突厥人、康居人等。

吐穀渾擁有四十多萬人口,軍隊就占據了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見吐穀渾是多麽的好戰。

由於吐穀渾人擅長養馬。主要從事畜牧業,馬、牛、羊、駝數量很多,馬是遊牧民族跨越山嶺、馳騁草原的最好交通工具,吐穀渾的良馬有龍種、青海驄等,青海驄是波斯馬與當地土著馬雜交而生,號稱日行千裏,所以10萬大軍幾乎人人擅騎善射。

有了伏允這樣野心勃勃的可汗,吐穀渾上下自然都有著強烈的對外擴張的野心,如果不是薛舉和突厥人給了李密很大的壓力,他也不會出此下策將吐穀渾引為外援。

吐穀渾王城──伏俟城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石乃亥鄉以北、菜濟河南,東距青海湖約7.5公裏的地方,又稱鐵卜加古城。周圍是一片地域開闊、水草豐美的大草原。

對以遊牧為生的民族來說,他們並不那麽看重和需要城堡,吐穀渾直到五世紀中葉才開始建城,“始邑伏羅川”;六世紀中葉,其王誇呂始稱“可汗”,“居伏俟城”。但其習俗仍然是“雖有城廓而不居”,“猶以氈廬百子帳為行屋”。隋煬帝大業5年(公元609年)破吐穀渾,以其地置西海、河源2郡,西海郡治就在伏俟城。隋末中原戰亂,烽火四起,隋王朝統治搖搖欲墜,沒有力量顧及邊疆,吐穀渾人又返回原根據地,重整旗鼓,仍以伏俟城為王都。直到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吐穀渾被崛起於青藏高原的吐蕃滅亡,伏俟城一直是吐穀渾的王都所在地,前後至少有120年。

王城略呈方形,東西長220米,南北寬200米,牆基寬17米,高12米。城門位於南麵寬十米,那是兩扇沉重的木門,城內偏西處有一東西長70米,南北寬68米的小方城,門在東邊,南北及東牆略高於地麵,兩牆與城西牆重合。城外尚有用礫石築成的外郭,長15米,高9米,這種城內有城,城外有郭以及中軸線為基礎的建築布局,反映了漢式城郭製度的基本特點,又頗具民族風格,體現了吐穀渾文化的多元性。

在公元四世紀至六世紀河西走廊一度阻塞不通的情況下,東西商旅往來多取道祁連山南,經青海西達南疆。伏俟城東連西平、金城,南下可達益州(,西通鄯善,曾經在中西交通線上發揮過相當重要的作用,是這條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樞紐。

看著這座規模還算不小的王城,諸葛明心裏卻在想著大唐的軍隊何時才能自由地出入這座意義深遠的王城。

王城中的建築並不多,而吐穀渾的王宮則位於城東,說是王宮其實就是幾座較大的建築而已。

諸葛明來到王宮門口後對士兵道:“我是大唐的使者前來拜見你家可汗,麻煩你們通報一聲。”

“你在這裏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