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個皇帝,不管年紀大小,他都渴望聽到邊關大捷這種消息。尤其對年幼接掌大宋朝的趙煦而言,他更加渴望在位期間,能成就超越前幾任皇帝的功勳。

這種想法固然是好的,可趙煦同樣明白朝廷如今的形勢並不樂觀。加上他這位皇帝的權力,很大程度上掌握在那位皇祖母手裏,朝中掌權的大臣又有些厭戰或者說怕戰。

想想三個番邦之國虎視中原,會心存擔憂也是很正常。為此,麵對那些封河後屢犯邊境的番邦騎兵,朝廷能做的就是避免邊關城池的陷落。

至於那些沒有大城庇護的普通百姓,也隻能寄托他們靠運氣,能逃過每天必來的一次洗劫。這種洗劫運氣好點,最多失去一些財富。運氣不好,也許就化身一具橫於野外的屍身。

清楚這段時間,這位皇帝多麽渴望好消息的文武大臣,自然清楚那位郡王爺。從封河前就進入秦鳳路,準備給西夏國一次深刻的教訓。

隻是隨著對方進入秦鳳路之後,朝廷雖然沒收到那裏,令人心感不悅的消息,卻也沒聽到任何戰事的消息。仿佛秦鳳路那一塊,今年被朝廷徹底遺忘了一般。

這段時間,趙煦也詢問過兵部,是否有接到秦鳳路那邊的戰報。結果這一等,今天終於等到一個大捷的戰報。至於這個大捷有多少,還要看了戰報才知道。

從跪倒在地的驛地身上,拿到報捷戰報的太監,恭恭敬敬的將奏折遞給趙煦。迅速打開奏折時,看到上麵熟悉的字眼,趙煦就知道這份報捷的戰報,出自趙孝錫的親筆。

等到上麵詳細記載,有關此次西夏大軍進犯的消息,還有殲滅西夏騎兵的數量。以及那近五千號被俘的西夏騎兵,邊境諸城安然無恙。邊民死亡的數字可以忽略不計。

趙煦緊鎖的眉頭終於綻放,高興的道:“好,好,好。巴蜀郡王不負朕望,帶領朕的親衛騎軍,終於打了一個漂亮的大勝仗。

陣前斬殺西夏征東大將軍赫連鐵樹,殲滅敵騎近一萬有餘,還俘虜敵騎近五千餘人。自身傷亡才不過二千,這可是本朝當之無愧的大勝仗啊!”

一眾大臣聽到這個消息時,武將們自然是欣喜之餘有些不信。文臣們雖然高興,卻有些擔心這樣一來,西夏會不會惱羞成怒大舉進犯邊境呢?

這年頭,宋朝文臣反對打仗的原因很簡單。出於公心的話,那就是打仗有些勞民傷財。出於私心的話,那就是不想讓武將奪權。

看著眾人似有不信,趙煦很直接的將大捷戰報,遞給身邊的文武大臣觀看。上麵有巴蜀郡王的印章。這也意味著,這份戰報是不可能做假的。

除非巴蜀郡王為了貪功,敢冒著欺君之罪,來成就所謂的大勝功勳。麵對這些朝中不少大臣,都覺得自己給予太多厚寵的堂兄,又大大的給自己漲臉。

趙煦皇帝的信心頓時爆漲道:“範相,眾位愛卿。現在你們還會覺得,朕從國庫抽調稅銀組建親衛軍,是勞民傷財嗎?平時你們都說,番邦騎兵過萬不可敵,可現在呢?

巴蜀郡王僅憑親衛騎兵的五千兵力,就取得如此大的勝利。你們還會覺得巴蜀郡王太年青。不能勝利騎軍統領一職嗎?”

說的這些文臣啞口無言之餘,趙煦的暢快之意別提多美了。前段時間,為了準備秦鳳路的戰備物資,朝廷確實花費了不少錢。可有了這個大勝,這些人還能說什麽呢?

以往曆朝大戰。想取得這樣重大的勝利,那次花費的代價沒有這次高。更何況,此次戰報上麵明白寫著,除了殲殺的西夏敵騎所取得的重大戰績。

單單那上萬西夏優良戰馬,就足以令朝廷大大的賺上一筆。誰都知道,如今戰馬對於朝廷的重要性。

有了這上萬匹優良戰馬,朝廷在組建精銳騎兵上麵,又能大大的減少一筆開支。真可謂人財兩得的好事,趙煦身為皇帝又豈能不高興呢?

看到這些文臣在皇帝麵前吃憋,對這位好武郡王爺有好感的武將們,也覺得深受震撼。

隻是震撼之餘,他們也在擔心。這千餘騎軍的傷亡名單中,有沒有他們親屬的存在。

雖說軍人戰死沙場,對於他們這武武勳世家而言,也是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可人死了,單單一個光榮有什麽意義呢?活著享受這份榮譽,不是更令人高興的事嗎?

隻是相比這份八百裏加急傳遞的大捷戰報,後續有關戰鬥的奏折,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知道。到時也許就能知道,那份戰死或致殘的名單中,有沒有他們的子弟存在。

在趙煦跟宋朝文武大臣,以及很快得知消息的汴梁百姓,為此次蘭州大捷而高興時。

帶著僅剩幾百騎兵,衝過黃河進入國境的拓跋野。也將大軍失利的消息,第一時間向西夏國主進行了稟報。

一時間,西夏國主都覺得不敢置信,這信心滿滿的大勝,怎麽會一轉眼變成大敗呢?

尤其在得知,赫連鐵樹這位心腹大將,竟然也被宋軍的將領給斬殺於陣前,西夏國主更加難以相信。要知道,赫連鐵樹可是西夏少有的驍勇善戰,怎麽會被斬殺了呢?

做為同樣登基不久的西夏國主,李乾順對於此次出兵蘭州,可謂雄心壯誌。非常相信這位一手提拔起來的軍中大將,能替他再立功勳,收回前些年被大宋奪回的蘭州地區。

可現在的現實呢?

赫連鐵樹被斬殺在蘭州不說,其手下一萬多騎兵,全部被葬送在宋朝境內。除此之外,就連拓跋族此次出兵,也可謂元氣大傷。

這樣一來,麵對遼國鐵騎的進犯,拓跋族也將壓力倍增。這就意味,李乾順要想保證夏遼邊境的穩定,就必須從其它地方調兵過去,增加雙方的兵力配比。

隨著李乾順將這個大敗的消息,在早朝的時候宣布開來,詢問這些文武大臣。接下來,跟宋朝到底是戰是和時,整個朝堂也變成主戰跟主和兩派爭吵的菜市場。

主戰的一方,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必須給宋朝一個深刻的教訓。在這些主戰派看來,赫連鐵樹此次入侵失敗,更多敗在他輕敵大意之上。

隻要他們接下來,加大兵力入侵,蘭州就一定能夠攻占下來。而相對的,他們出征的人除了財富之外,能得到的功勳自然不會少。

主和的一方,則是覺得西夏現在麵臨的處境,同樣非常危險。一旦大舉南下進犯,能勝固然是好事。

可萬一再敗,或者慘勝。麵對虎視眈眈的遼國跟吐蕃,甚至於回鶻各部,西夏到時又如何應對呢?

畢竟,宋朝就算現在實力不如以前,可瘦死駱駝比馬大。一旦戰事陷入僵局,形勢對西夏更加不利。

一時間,兩派說的似乎都有理,反倒把李乾順這位國主給搞煩躁,直接下令退朝延後再議。隻是再議之後的結果,還是吵成一鍋粥。

而隨著陸續逃出重圍的一些散騎,狼狽不堪的返回西夏之後,李乾順也得知宋朝還俘虜了五千西夏騎兵的消息。其中還包括,那位不日就有可能,押送進大宋京城的外甥。

在這種爭議之中,西夏調集於黃河邊,防止宋軍騎兵進犯的騎兵。也沒發現,有宋軍騎兵進犯的影子。

卻得知那支凶悍的鬼騎兵,就在黃河對麵紮營,也不過境就這樣待在那裏。似乎有意在等待西夏,對接下來是戰是和拿出個痛快的決議來。

麵對這支被拓跋野形容,能跟西夏國主掌握的鐵鷂子相抗衡的宋軍黑衣騎,最近被吵心煩的李乾順決定。派出其掌握的三千鐵鷂子,去試試那支待在黃河邊不走的鬼騎軍。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鐵鷂子若能勝,那他就站在主戰一方,大舉調兵進犯宋朝。若鐵鷂子也不是那些騎兵的對手,那他就選擇主和的一方。派人去宋朝,跟那位宋朝皇帝談和。

對於李乾順這種明顯站在主戰一方的決定,吵了幾天還沒有決斷的文武大臣們,也隻能靜候鐵鷂子的出兵情況。

隻是主和一方的人也在擔心,要是連最為精銳的鐵鷂子都敗了,西夏再與宋軍談和,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在趙孝錫紮營於黃河邊,每天派出鬼騎軍小分隊,巡邏周邊剿殺那些越境的西夏偵騎隊時。這段時間一直待在大理的木婉清跟鍾靈,實在受不了心中對趙孝錫的思念。

最終將剛剛‘刑滿釋放’的哥哥段譽拉上,三人帶著一支百餘人的大理騎兵,踏上了前往蘭州城的路途中。而收到這封情報時,趙孝錫也覺得這兩個女人,膽子還真大。

得知對方已經在前來蘭州城的路上,趙孝錫也隻好命令武部,沿途對她們一行人進行護送。盡量保證她們兩姐妹,以及那位大理世子的安全。

至於大理王室敢將段譽放到這麽危險的境地,想來也是希望讓其看看,真正的邊境情況到底是什麽樣子。也讓這位禮佛的王世子,體會一下世間的慘酷無情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