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瓊州西北部的儋州,也算是瓊州治下,一個相對比較複雜的州府。說他複雜的原因,就是在這個州府之上,生活著不少被勸下山居住的黎族百姓。

另外儋州也算瓊州治下,人均可開墾耕地麵積比較多的州府。加上境內淡水資源比較豐厚,生活在這裏的新老移民也比較多,治安情況也相對比較複雜。

雖然趙孝錫前次,已然來過這裏,甚至後期還讓海軍,派了一個小型艦隊駐紮在儋州府的北部灣。除了監控從海麵上島的零星海盜,也負責協助官府彈壓地方。

自從前次,趙孝錫抵達這裏,將原知州給革職查辦押解進京。儋州官府,更多都處於無秩序狀態。可有王府一個百人隊的騎兵,坐鎮州府管控局勢,也沒人敢造謠生事。

眼下送走嫁人的小妹,將島上的事情交給父親看著,趙孝錫就親自送蘇軾來此上任。原本想乘座船隻,以便快點抵達,可蘇軾卻選擇陸路通行。

清楚儋州的交通情況,還不是很樂觀,目前趙孝錫派出的監工隊伍。更多也是在修繕縣城通往外界的公路。一些物資補給,更多都是采用海運的方式進行。

可蘇軾為了更好的觀察瓊州的情況,自然選擇陸路的方式,以便能更好的把握治理這裏的脈絡。對此,趙孝錫也沒怎麽拒絕,同樣親自陪他沿陸路抵達儋州。

先他們一步抵達儋州的知州衛隊,已然將知州衙門給清理了出來。而一直提心吊膽的儋州官員,對於新任知州,竟是大名鼎鼎的東坡居士,自然也長鬆了一口氣。

每天看著王府騎兵,在且城裏轉悠執勤,這些經曆過清洗場麵幸存在官員。都非常擔心,趙孝錫會不會再派一個,不懂文事隻知武備的官員來上任。

現在突聞蘇軾上任知州,他們自然歡欣鼓舞,自發到城門口等待蘇軾一行的到來。麵對明顯比瓊山府,要顯得荒僻不少的儋州,蘇軾也覺得這才是瓊州真正的麵貌。

看著由府衙文案交接的一些東西,蘇軾也非常意外,他這位知州手下,可指揮的官員竟然如此稀少。其中絕大多數縣令跟州府官員,都被趙孝錫給砍殺待盡。

麵對這種情況,蘇軾無疑有點頭疼,可趙孝錫也很直接的道:“蘇大人,儋州府的情況,想必你現在也有所了解。目前你需要做的,就是盡快將府衙恢複起來。

本王在琉球,已經調派了一些新銳官員過來。他們抵達之後,你親自負責考核,以評定他們的能力跟能擔當的職務。若是覺得他們不行,那就讓他們離開,本王另行任命便是。

至於那些被本王砍了的官員,都是一些死有餘辜的貪官汙吏。儋州會變成眼下的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無所作為,隻為私利所造成的。

眼下你上任,本王至少還你一個幹淨的官府,還有相對平靜的州府局勢。原先上山從匪的百姓,如今大多都下山回家務農,地方治安也有了長足的改善。

另外為了幫助儋州,早日走上正途。北部灣的碼頭,本王會盡快安排人修繕起來。其次就是儋州境內的公路,本王已指揮工部,加快施工進度,大人以後也可關注一下。

除此之外,本王已調配十萬兩白銀存進府庫之中,以做了蘇大人今年施政的財源。隻是本王希望,從明年開始,儋州能自給自足,不用王府補貼州府開支便可。”

聽到趙孝錫已經替他安排了這麽多事情,蘇軾也覺得,這位王爺確實與眾不同。別人巴不得從下麵官府收銀子,他反倒好,一來就倒貼州府十萬兩銀子。

終於明白,這是一個真正肯為民謀利的統治者,蘇軾也很幹脆的道:“請王爺放心,下官一定盡快肅清吏治,讓儋州早日恢複平靜,盡快讓儋州百姓過上能吃飽穿暖的日子。”

有了蘇軾這番話,趙孝錫又將一支三十人的王府衛隊留下,充當他在州府的衙差跟護衛。同時表示,他來的時候,已經讓人給幾位儋州境內的黎族首領去信。

到了明天,相信這些首領,會來州府拜見他這位新任知州。對於這些來自宋朝以前的百姓,趙孝錫的意見隻有一個,沒任何優待跟偏見,一視同仁對待便可。

還有就是,盡量化解還存在的民族對立情緒。甚至為了解決這種情況,趙孝錫還打算,在儋州修建一個書院,等蘇軾選好地方再上折請求撥款支持便行。

通過這一係列的安排,蘇軾也真正明白,這位年青的王爺。並非如他自己所說那樣,不懂什麽民生政事,相反他的一些考慮跟安排很有道理。

這樣一個肯為民謀利的統治者,無疑是瓊州百姓的福氣。可是不是大宋百姓的福氣,隻怕就是他所能預料的。可不管如何,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當好這個儋州知州便是。

至少在瓊州府的那幾天,他沒看到趙孝錫父子,有任何拉攏他賣命的跡象。相反趙孝錫很直接的表示,幫他更多也是希望,他來到儋州來幫忙處理政務。

即如此,他又何必過多擔心呢!反正說到底,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來,這天下本身就是趙家的。身為臣子,在這種事情上,他們也不好說什麽,不參與便是了!

有了這種打算的蘇軾,對於趙孝錫送他上任便離開,也覺得非常滿意。他能感受到,趙孝錫對他的敬意。可這種敬意,並沒什麽巴結,也沒什麽虛假。

每次趙孝錫都能,恰到好處般讓他不得不稱讚一番。這讓蘇軾覺得,大宋有這麽一位王爺,確實是大宋的福氣。可這福氣,最後會不會演變成禍水,隻有天知道了!

送走了趙孝錫的蘇軾,當天便召見了治下的各部各縣官員。尋問了這些官員,有關儋州的民生情況,覺得總體還是不錯,趙孝錫已然給他解決了不少麻煩事。

而離開儋州的趙孝錫,則直接來到儋州隔壁的昌化境內。在這裏,他組建的第一支陸軍部隊,已然在這裏展開了訓練。而地方,便是以前昌化軍的駐地。

這支以前朝廷養著,鎮守瓊州的邊軍部隊。七成被趙孝錫給剔除出去,將新招收的瓊州青壯,全部送到這裏進行訓練。負責訓練的統領,真是被戲稱新兵統領的趙五。

隻是眼下這支部隊訓練的人數,並非當初趙孝錫所說的三千人,而是真正達到了八千人的規模。可三個月之後,到底有多少人能夠通知考核,進入成為正規軍,也有待檢驗。

這些衝著銀子來的青壯,對於軍營的訓練,無疑是叫苦連天。可對於軍營的夥食跟待遇,卻顯得異常珍惜。尤其一月還發二兩銀子,更是他們做夢都想的。

從入營第一天,他們就知道,能夠通過三個月後的考核,便能拿到每月五兩的軍餉。這些都是苦出身的農家子弟,也都咬牙硬撐下來,天天在校場摸爬滾打。

對於趙孝錫而言,這八千再訓的士兵,隻要能有三千人合格,他就會非常滿意。其餘的五千淘汰士兵,有三個月的堅苦訓練,也可做為後備補充到各城中駐守。

目前瓊州治下各縣的城防軍,都屬於嚴重欠編的情況。好在趙孝錫不斷從新南城調集兵力,入住這些縣城,也算緩解了這種兵力緊張的情況。

可在趙孝錫看來,如果要進軍李朝的話,海軍方麵有嶽老三的部隊就行。另外從其它海軍基地,調遣一支三千人的參戰部隊便可。

其次陸路上,他同樣將組建一支,人數不少於一萬,配合火繩槍隊跟炮隊的陸軍進攻。另外他跟段譽也達成合作,到時大理方麵也會出兵策應。

從現在了解到的情況,李朝擁有的部隊,人數也大概在十萬左右。另外還有十幾萬部隊,大多都是負責守城的雜軍。這種雜軍的戰鬥力,幾乎不用完全放在心上。

趙孝錫要做的,就是打殘李朝的這十萬精銳部隊。眼下隻要瓊州的事情平定,他就將與廣南西路指揮使兼欽差的名義,整頓廣南西路治下的邊軍部隊。

這些也算經常遭遇戰事的部隊,稍加打磨一下,充當二線部隊應該沒問題。而這個職務,也是趙煦根據他的要求,沒有絲毫克扣答應下來的。

隻是在聖旨裏麵,趙煦很直接的表示,朝廷現在軍費,更多集中於西北區域。如果要對李朝興兵,軍餉跟物資,全部由趙孝錫一力負責。

這種聖旨,讓趙孝錫感覺到,這位堂弟還真是不肯吃虧的人。打仗打的是他的錢,他的物資。可打下來的彊域,卻必須劃到大宋的管轄之下。

而趙煦所需要做的,就是將廣南西路這個大包袱拋給趙孝錫處理便行。反正在趙煦看來,這份聖旨,也能讓他好好看看,趙孝錫對他到底有沒有反意。

其實對趙孝錫而言,他現在還真沒心思盯著大宋那張王座。現在的他,手頭已經有兩場戰爭需要準備。又豈會過多分心,去關注趙煦打的那點小算計呢!r1152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