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宋各府城的駐軍,似乎開始進入備戰的狀態。一直擔心大宋興兵的吐蕃,自然顯得非常緊張。生怕終於發動戰爭機器的大宋,會將吐蕃也給滅掉。

隻可惜,趙孝錫根本沒興趣,在這個時候征討他們。在他的想法中,吐蕃隻怕也堅持不了多久,便會被大宋與特殊的經濟入侵給吞並,打不打其實都不重要。

相反那些海島諸國,卻是趙孝錫打算進軍的對象。一紙皇令下達,集結多時的海軍跟登陸部隊,開始揚帆啟航征討爪哇、真臘跟三佛齊王國。

分成三路討伐軍的大宋海軍,可謂士氣旺盛的啟程。他們征討三國的名義,便是三國欠新南城的錢太多,無力償還隻能武力討要。

欠錢不還,在新南城是很嚴重的。曾幾何時,高麗不正是如此,被大宋給滅亡了嗎?而現在他們三國,也將同樣迎來這樣的命運。

在大戰開啟之時,大宋官府開始張貼招攬移民的布告。看到布告之上,朝廷給予遷移那些海島國家百姓的福利,不少百姓都顯得有些意動。

隻要肯移民的百姓,到了那裏都會得到,至少百畝以上的土地。如果他們種不過來,也可花點錢,從官府招攬當地的土著幫忙做活。這意味著,到那裏便能享受地主一樣的待遇。

雖說遠離故土有些不舍,可很多普通的百姓,子嗣諸多田地卻不夠種。分成一戶前往海外,未必不是個最佳的選擇。何況,這兩年百姓對於海外,已經不是那樣陌生。

那些從海外運來的水果,也開始出現在他們居住的府城之中。雖然價格比較高,卻也說明那裏。並非他們想象的荒涼。不然,朝廷也不會派兵討伐啊!

三年之內,不用交給稅賦,想回家同樣可以乘座朝廷的船隻。一些年青有冒險精神的百姓,便紛紛到衙門報名,打算先去那邊看看。

如果能賺點錢。又有見一番世麵,不就三年時間嗎?

這種戰事未定,便啟動移民的工作,或許隻有趙孝錫做的出來。不過想想三國,隨著新南城建立之後,他們的造船工業徹底消失不見。一切運輸,都依賴新南城的補給。

可以說,很大程度上,那怕大宋不進攻。隻要堅持一個月。不往他們國內運送任何東西。這些過慣了好日子的三國君臣,肯定會覺得諸多不適應。

在無敵的海軍,抵達三國的港口之時,三國的百姓同樣懵了。不過,當他們聽到,國君欠新南城這麽多錢沒還之時,也覺得國君實在太過貪婪了。

想想這些年,他們的稅收翻了一倍不至。每年幸苦賺取的錢財,都被貴族跟君主給剝削。這些同樣貧苦的百姓。反倒很歡迎大宋海軍的到來。

開始進行登陸的大宋海軍步兵,將裝備的火槍還有火炮拿出來時。這些隻懂享受的三國君主,才明白末日的到來。至於還錢之說,直接被進軍的大宋海軍給無視。

他們此次接受到的命令,就是徹底消滅三國的貴族跟皇帝。至於那些百姓,則是將來大宋治下的子民。那怕他們血統差點。卻也是不錯的勞動力。

在大戰正式開啟之後,那些聞著血腥味而來的大宋商團,也開始將大量的物資,運送到這片即將成為大宋的土地上。隨著官兵占領一地,他們便購買一地開設工坊。

這些可謂精明的大宋商人。緊跟著趙孝錫的腳步,一點點擴充著他們的財力。可以說,每次打仗真正受益的,還是他們這些商人。而占領區的土地,可謂便宜的很。

而對攻占這些土地的海軍官兵而言,商人們購買土地的錢,很大一部分將進入朝廷的口袋。可其中一部分,等到戰後同樣會分配給他們。

隻要擁有戰功,他們可兌換成錢財,也可兌換成土地。而他們購買的功勳田,價格將比商人低上數倍。有了大量土地,便意味著他們家人將百年不愁吃穿了。

雖說功勳不允許交易,如果士兵不想要功勳田,同樣可按價出售給官府。再由官府,視情況將這些田地賣出。可對於這些士兵而言,土地同樣非常熱衷。

就眼前真正繁華起來的新南城而言,那些早年成長起來的移民,還有分配到功勳田的士兵。如今一家人,過的日子比官員都要舒服幾分。

這樣直接的例子在,這些士兵又怎麽可能,會貪圖一點錢財,而放棄這種屬於他們的功勳田呢?有功勳田做保障,便意味著一家人生活有了保障。

其實對趙孝錫而言,發放功勳田也存在多重考慮。一來發放功勳田,能激發將士英勇殺敵的勇氣,二來要打理這些功勳田,士兵的家眷必須遷移到那裏。

這些士兵,也將成為管理那些領地,真正的中堅力量。隨著他們的子孫後代成長起來,這些被收複的領土,也將徹底成為炎黃子孫的天下。

總之,功勳田的分配,不需要消耗大宋治下的一分田地。也能減少,支付士兵的大量戰爭紅利。順帶還避免,安置移民消耗的諸多財力物力,可謂一舉多得。

可對於士兵而言,他們同樣熱衷於拿功勳田。隻要擁有一塊功勳田,他們便能給家人一個安定的生活。隻要家人努力一番,短短一兩年便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至於原本擁有這些土地的土著,他們若想在繼續在這裏生活下去。大宋也會給他們,分一些田地,不過卻需要交納稅賦。比以前官府優惠,卻決計沒移民福利多。

如果他們想過上好日子,便必須辛勤勞作,以勞作換取未來的幸福生活。而這種勞作,便是接受移民的聘請,每年由移民跟官府,給他們支付相應的糧食跟錢財。

一句話,短時間這些原住民,在成為大宋治下的百姓後,將接受一段長時間的考驗。直到他們有資格,得到管理這片領地的官府,向他們發放大宋百姓的資格。

這種變相的打壓,也是趙孝錫希望,未來在那片土地上,真正當家做主的永遠是炎黃子孫。至於這些原住民的命運如何,他能考慮到的也隻有這些。

相比後世的殖民統治,至少趙孝錫覺得,他的殖民政策優待了許多。如果不肯勞作,還妄想吃大宋的救濟糧,這樣的原住民不要也罷,省的浪費大宋的糧食。

伴隨大宋海軍告捷的消息,不斷的傳到大宋治下的州府,很多百姓也覺得。這樣優惠的移民政策,或許真的可以去嚐試一下。那怕在遼東境內,也同樣如此。

為了保證移民始終處於官府的掌控下,趙孝錫對於移民挑選,同樣有著極其嚴格的控製。不會將一個地方的百姓,全部遷居到一塊移民之地上。

這便杜絕,到了那些新移民,這些移民團結起來,抹殺官府在那裏的地位。所以,此次的海外移民,他給予遼東百姓的名額同樣不少。

同樣清楚,隻有當大宋人,不再會什麽遼人,高麗人,統一稱之為宋人之時,便意味著趙孝錫的民族融合政府初具成效。所以,蕭峰同樣做了不少工作。

一些覺得可以換個地方生存,忘卻遼國覆滅傷痛的遼國百姓,也開始響應號召,前往對他們而言,異常遙遠的地方定居。而這類百姓,大多都是被解放之後的奴隸之家。

在喬峰覆滅大遼之後,對於貴族豢養農奴的政策,自然是給予堅決的打擊。這些貴族,如果想招攬牧民,必須支付相應的費用。豢養奴隸,是被嚴令禁止的。

這些被解放,恢複了自由,並被分配到牲畜的農奴百姓。自然感念大宋跟喬峰的恩情,卻清楚在這裏,他們永遠忘記不了農奴的身份。

如果他們離開大遼,前往那片陌生的地方,有大宋官府做後盾,他們便能真正變成堂堂正正的大宋百姓。甚至按喬峰所說,將來還能請土著替他們做工。

有機會當大爺,誰會想著繼續當奴隸呢?正是抱著對未來的期望,這些移民開始乘座海軍的船隻,不斷的遷移到那片對他們而言,完全陌生的領土之上。

等到移民們經曆了此生難忘的大海之行,終於腳踏實地之時,便看到跟中原完全不同的新領土。可上島之後,他們便被派遣到這裏的官員,根據身份分配到土地。

聽著領他們安居的官員,指著身前一大片的土地,告訴他們這些土地以後都是他們的。這些移民才真正明白,幸福的生活在向他們招手,公告上的事情都是真的。

房子是嶄新的,裏麵生活用品一應俱全。甚至保證他們三個月的糧食,都全部儲存的糧倉之中。隻要他們努力幹活,未來的好日子指日可待。

伴隨這些移民開始陸續抵達三國,那些提前抵達這裏的大宋商人,自然不會錯過做生意的機會。給這些新移民,送來各式各樣的商品,供他們挑選。

甚至有些商人,很大膽的提供賒帳,等他們將來從土地收獲糧食。賣到了錢,再償還這些商品的費用。這種交易,讓移民也真正明白,在這裏他們移民是一家人,不再有南人北人之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