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山童姥安詳而逝,與西夏皇太後李秋水,在逍遙派談過一次的趙孝錫。(.23w[x].返回京城之後,向鎮守遼東的喬峰,發出征討遼西的命令,徹底解決頑抗到底的遼國殘部。

伴隨著喬峰陣兵遼西邊境,已經不堪重壓的遼西契丹人,最終選擇了投降。實在不甘成為大宋治下百姓的契丹人,隻能沿著人跡罕見的遼西,繼續往西走。

順利收複遼國全境的喬峰,順帶著將兵力進抵到樓蘭一線,才算停下前進的腳步。而遼西殘部的收複,意味著西夏處於大宋的包圍之中。

尤其跟遼西接壤的回鵑國,同樣很識相的選擇了臣服。這便意味著,西夏除了與吐蕃接壤的一部外,其餘所有國內邊境,都處於大宋的兵鋒之下。

原本李秋水回歸,跟西夏君臣商議歸附的事情。隻可惜,麵對皇權跟貴族的身份,還是有人不舍自身的權勢,不肯同意趙孝錫開出的條件。

麵對喬峰統領的大軍兵鋒,還有大宋西北陸軍,開始布置在西夏一線。此時此刻,看到如此情況他們自然慌了。而能夠大宋說上話的李秋水,已經歸隱到逍遙派。

清楚沒有選擇權利的西夏君臣,在這種時刻,終於明白李秋水又一次,比他們看的更遠。如果當日接受大宋的條件,或許就不會出現今日這樣的情況。

大戰未開,生活在大宋邊境的西夏百姓,卻擺出了歡迎王師的架式。這種情況,讓原本還想拚一下的西夏將領,終於明白軍心民心已失,還打什麽呢?

就在西夏君臣開始想著,如何最大化向大宋提些條件之時。曾經被趙孝錫放過一命的拓跋部落。卻首先做出歸附遼東大軍的事情,將其負責的邊境給完全放開。

拓跋部落的這一舉動,讓他們得到了趙孝錫的重賞。其年青的部落首領拓跋玉,同樣被趙孝錫任命,掌握一支五萬人的騎師部隊,也算宋軍騎兵中重要的職務。

盡管失去了部落首領的職務。可隨著拓跋部落投誠,其部落的百姓。看著大宋商團的進駐,送來價廉物美的商品,才真正明白部落首領的選擇多麽正確。

未開戰,民心軍心已失,這對西夏君臣而言,無疑是一記重拳。而受拓跋部落庇佑的西夏軍民,根本不加抵抗,放遼東的騎兵直奔西夏王城而去。

隨著騎兵抵達西夏王城之下。西夏皇帝終於打消談判的泡影。麵對喬峰不降便攻的警告,最終還是選擇了開城納降,以保全李氏一門的姓名。

伴隨著西夏也正式拿下,進抵西夏的大宋軍隊,開始往吐蕃邊境開赴。這種沒任何提醒,直接武力震懾的行為,讓吐蕃同樣明白,他們有的選擇同樣不多。

要不然。跟遼西那些契丹人一樣,遠離這塊世居之地。要不然。他們還是主動投降,說不定還能得到多一些好處。真要被看押皇城之中,他們隻怕會覺得更不習慣。

很快吐蕃派出了使臣,由國師鳩摩智為首的使團,進抵到大宋皇城汴梁。看著這位終於有點高僧模樣的鳩摩智,趙孝錫也沒太為難他。因為。沒必要了!

傳令禮部跟他們商議接管程序之後,隨著鳩摩智返回吐蕃之後,大宋的軍隊也隨著他一道進入吐蕃。開始接管吐蕃所有的防務,同樣封存吐蕃的府庫跟國庫。

等到大雪開始飄落之時,吐蕃跟西夏也徹底成為大宋兩郡之地。主動投誠的拓跋玉。也被趙孝錫任命為吐蕃郡守,算是真正位極人臣。

之所以,沒任命他為西夏郡守,也是擔心拓跋玉在西夏太久,會控製不住個人的野心。相反任命其為吐蕃郡守,則不存在這種擔心,而拓跋玉同樣能處理相關事務。

吐蕃國主跟西夏國主,最終都帶著所有皇室宗親,被接進了汴梁城。短時間,他們都將在皇城中生活,至於原先兩國的王公貴族,自然取消原有的一切特權。

在這種處理過程中,自然有不甘取消特權的王公貴族,意圖找到屬於他們的權利。可對於這類人員,趙孝錫根據布衣閣查獲的情報,有功於民的自然可以給些優待。

如果本身就是兩國駐蟲般的角色,一律抄家查辦。這種懲奸除惡的舉動,每一樁都采取公審的方式進行。公布這些貴族所犯罪行,自然無人敢替他們求情。

甚至通過這種方式,趙孝錫派遣接管兩**政的大宋官員,很快得到了那些受欺壓百姓的支持。對於這些百姓而言,他們總算擺脫了這種受剝削的生活。

總之一句話,如果老實的貴族,願意接受大宋官員的指派。那麽他們多少還能保留,一些既有的家族利益。如果不老實,離抄家滅族的日子也不遠。

至於造反,那後果無疑更加嚴重。進駐兩國的大宋軍隊,不是吃素的。而群龍無首的兩國貴族,想進行聯合抵製,也不是那麽容易達成合作協議。

完成中原大一統,大宋也正式成為這塊大陸上唯一的國家。唯獨段譽執掌的大理,目前還由其負責管理。這也算是,趙孝錫給予大理,給予段譽的一些特權。

隻有大理如今的軍政,還有經濟都嚴重依賴大宋。說的直白點,段譽眼下更多類似於一位郡守。隻不過,他擁有異姓王的封號而已。

對於趙孝錫的網開一麵,段譽自然清楚這是他跟趙孝錫的兄弟情誼起了作用。另外一個,則是他確實不貪戀權勢,對段譽而言,隻要有利於大理百姓的事,他都會去做。

兩兄弟目的一致,加之段譽還娶了趙蔦,甚至趙蔦在與其成婚三年後,終於替其產下一子。這個孩子的出現,也令大宋與大理關係更進一步。

身為大宋皇帝的外甥,又是大理國主的兒子,這個初生的孩子,無疑注定倍受寵愛。而段正淳跟段正明兩兄弟,對此自然分外高興。

可真正覺得高興的,還是待在天龍寺出家的段延慶。有關段譽是他兒子的事情,或許這世上隻有趙孝錫跟刀白鳳還有段延慶自己知道。

當段譽按例,帶著與趙蔦的孩子,到天龍寺祈福之時。看著這個尚在強褒中的孩子。段延慶同樣覺得,這個時候他真的滿足了。他這一脈,有了孫子還有什麽不滿足呢?

如果當年,他不知道這個情況,或者奪走屬於段譽的國主之位。那麽眼下大理存不存在,都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而現在大理國泰民安,段譽更被喻為大理明主。

有子如此,夫複何求呢?

拿下西夏跟吐蕃兩國之後,趙孝錫開始著重關注著民族融合的進程。不斷將這些番邦之地的百姓,遷移到中原內陸來生活或工作。

其次將中原的百姓,也漸漸的遷移到番邦境內安居。可更多的,還是將不斷提升的大宋人口,一批批往海外遷移,讓這些統一在大宋旗下的百姓,學會融合跟團結。

也許這種融合,單憑他這一代不能完成,可趙孝錫希望,他能打好這個根基。為將來即位的趙氏子弟,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

那怕他與木婉清的兒子,已經有五歲,可趙孝錫一直沒確認其為太子。用他的話來說,他暫時還年富力強,用不著這麽早立什麽太子。

不論他的兒子還是女兒,將來想擔任重要的職務,都必須從基層做起。不經過磨礪便當皇帝,他創造出的大宋盛平之世,早晚也會敗個的精光。

將來趙孝錫真的退位,不現過問朝廷之事,那麽他必然選擇。身邊最年富力強的兒子上位,讓他繼續領導大宋邁向更高的地步。

至於立長還是立賢,趙孝錫更多願意立賢。同時他希望,這條規定能隨著他的開始,做為趙氏皇族的規矩傳承下去。讓他的子孫後代,明白當皇帝不是看誰出生早晚而定。

那怕如今的趙氏子孫,他同樣取消了諸多的優待。給予他們的參政議政的權利,隻要他們願意參加科舉或武舉,他們可以選擇去做任何喜歡的工作。

而不象以前那樣,因為血統的問題,被養廢物一樣讓朝廷養著。五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趙氏子弟,趙孝錫無疑是最不喜歡的。

如果將來他手下的兒子,才能出眾者甚多。那也不用,盯著大宋這一塊地盤,趙孝錫完全可以,給他們外放一個王國,給他們施政進行管理。

無論是管理朝廷,還是管理這些子孫後代,能者上,不能者下,便是趙孝錫慣用的手法。而對於這一點,身為皇後的木婉清同樣表示理解。

或許是清楚,趙孝錫創造的太平盛世不容易。如果他們的兒子,真的爛泥扶不上牆。硬是推其上位,隻會害了這個朝廷,讓天下萬民受苦。

同時趙孝錫也嚴禁,朝臣在這件事情上,展開所謂的提前投資。敢於提及此事的大臣,就算不革職查辦,也會被削職壓製,讓其真正明白繼承人的問題不容置評。

盡管這事情,對正值壯年的趙孝錫而言,確實有點太早。可趙孝錫同樣清楚,有些事情必須提前去做準備。不然,將來等孩子們長大,再去扭轉這個觀念就真的難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