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再遇迷畫(1/3)

馬丁和胖攤主迪勒很熱心,幫忙叫來一輛貨車——六隻箱子雖然不重,但占地方,盧燦所乘坐的卡迪拉克,已經裝不下了。

四萬美元,購買了馬丁介紹來的兩箱物品,三萬四千美元,購買迪勒娶回來的四箱書籍,主客皆大歡喜。

胖攤主迪勒送來的四箱書籍,如同盧燦所猜想,正是珖鑒樓的藏書,每一本書的首頁,都鈐印“杪否道人”(計成的藏書號)。四箱書籍,一共三百一十四卷,種類繁雜,多為明萬曆之前的各類“經義”與“解詩”,還有幾套不完整的道藏書籍——計成本人是龍虎山正一道清微派的掛名弟子。

書籍中,還有一套三卷,崇禎七年鎮江豫園坊陽刻《園治》的完整版本,很稀有。

因為保護不當,這些書籍殘損非常嚴重,這也是計成後人丟棄它們的主要原因。

可惜盧燦沒能打聽到計成後人現在的蹤跡,迪勒夫婦以收垃圾的價格,拿到這批舊書,他們隻知道,書籍主人似乎要搬遷到溫哥華,具體地址他們不清楚。

甚是遺憾!

如果盧燦沒猜錯的話,計成後人手中,應該有關仝、荊浩兩人作品。

《江南人物誌》記載,計成少學關荊,其園林製圖,多有關荊之風,因此他曾經“傾珖鑒樓半藏,換荊浩的《筆法記》;又傾盡財貨,得關仝《秋山圖》。”

荊浩、關仝是五代後梁的著名畫家,荊為關的師傅。

此人在中國繪畫史上,地位很高,所著《筆法記》為古代山水畫理論的經典之作,提出氣、韻、景、思、筆、墨的繪景“六要”。

他還是中國水墨山水畫演變的關鍵人物,他將唐代吳道子的筆描與項容的潑墨技法結合,擴展出筆墨描寫山水的能力。

也就是說,水墨山水就是從五代的荊浩開始,成為中國藝術的主流。

計成為了得到荊浩的《筆法記》手稿,傾盡珖鑒樓一半的藏品,終於得手。在交換時,又得知對方擁有關仝的《秋山圖》,於是又傾盡所有財貨,換得這幅畫作。

他的交換對象是誰呢?也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大家,明末書畫及收藏鑒賞大家袁樞。

睢州的袁樞袁可立子是收藏荊、關、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可惜的是,隨著明亡,袁樞在金陵絕食憂鬱而死,其收藏品流失無算,後人再也無法統計。

關仝的《秋山圖》,以及荊浩的《筆法記》手稿,曆史的最終記載,到計成這裏戛然而止,因此盧燦非常懷疑,兩者依舊保留在計成的後人手中。

隻是,這次無緣得見。

雖有遺憾,不過,盧燦隨即便放開心懷,這次收獲已經非常不錯,還奢求什麽?

阿忠看車,潘德森與馬丁、迪勒套交情去了——他想要幫盧燦在美國收集藏品,勢必需要地頭蛇幫忙,盧燦夫婦身後綴著阿木,再度來到集市上。

剛才走的是西門,因動靜挺大,盧燦夫婦這次選擇南門進入。

藝術品交易,堪稱世界經濟晴雨表,此時的亞洲,除了東瀛,基本上都處於第三世界,因此,亞洲藝術品在這個市場中,非常少——亞洲藝術品的收藏基本上都是博物館在玩,私人收藏家不多見。

這裏的藝術品,以歐美現當代藝術為主,至於文藝複興時期的作品,一件也沒有。十八到十九世紀的油畫,都被攤主視為寶貝。

有幾件盧燦挺感興趣,問問價格後,嚇一跳,隻能感慨現在美國佬真心有錢——這裏的歐洲油畫,價格要比倫敦、巴黎、威尼斯等地,高出兩到三成。

曆經多年收藏,盧燦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見貨就收的毛頭小子。舉個簡單例子,一幅拾萬美元的油畫,珍藏二十年後,它的價值也許能達到二百萬美元,看似增長了二十倍,可是別忘了,1982年的拾萬美元,未必就比二十年後的二百萬美元價值低。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