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思維造就“中國奇跡”

戰略思維是實現一定戰略目的的籌劃過程,戰略是對某一特定全局的長期籌劃,是在一個戰略過程的相應時間內的穩定、一以貫之的計劃。雖然戰略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戰略目的必須是十分明確的,必須堅定不移,否則,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出現戰略目的搖擺,其實施結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戰略思維的框架是由戰略目的主導的,戰略不可輕變。在戰略實施過程中,戰略目的的主導性就要求局部目的一定要為全局戰略目的服務。戰略思維的指導性就要求領導幹部要考慮戰略的目標和方向。

舉什麽旗、走什麽路曆來是黨和國家層麵最具有戰略性的問題。早在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上,鄧小平同誌就提出了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就是我們的戰略目的。為了實現這一全局戰略目的,我們黨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情況,提出了階段性的發展目標。如黨的十五大提出,展望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二○○○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再經過十

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製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些階段性目標都服從和服務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部署。領導幹部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就像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我們要有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黨靠什麽來振奮民心、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麽來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靠什麽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與資本主義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靠的就是改革開放。麵對未來,要破解發展麵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麵的風險和挑戰,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優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這種戰略思維要求有足夠的戰略定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製度充滿信心。當前,在改革開放問題上,黨內外、國內外都很關注,全黨上下和社會各方麵期待很高。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我們在改革開放上決不能有絲毫動搖,改革開放的旗幟必須繼續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方向必須牢牢堅持。全黨要堅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

黨的十

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隻有堅定了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高舉改革開放旗幟,我們的戰略思維才能在全麵深化改革的進程中發揮作用。改革開放是我們黨曆史上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當前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我們在改革開放上決不能有絲毫動搖,改革開放的旗幟必須繼續高高舉起。

早在2013年1月28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進行第三次集中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不斷提高我國綜合國力,不斷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和平發展帶來的利益,不斷夯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加強戰略思維”要求我們的黨員幹部強化戰略意識、培養戰略思維方式,學會用全局的、曆史的眼光看問題、作決策,統籌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增強戰略定力”要求我們的黨員幹部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