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法治體係和法治國家: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係、高效的法治實施體係、嚴密的法治監督體係、有力的法治保障體係,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切實解決好製度模式的選擇問題。一個國家選擇什麽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麽樣的法治體係,是由這個國家的國體政體、曆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功實踐雄辯地證明,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實現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沿著這條正確道路前進。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我國社會主義製度所決定的。法律製度與政治製度緊密相連,有什麽樣的政治製度,就必須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法律製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製度基礎,我國一切法律法規和相關體製機製必須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我們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正反兩方麵經驗得出的根本結論。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製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正式頒布,確立了新中國的根本政治製度、經濟製度和 立法、行政、司法體製。由於新中國是在經曆長期封建統治的基礎上開始探索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加之20世紀50年代後期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逐漸對法製不那麽重視了,特別是“**”十年內亂使法製遭到嚴重破壞,付出了沉重代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經驗教訓,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製定重要法律、完善司法製度、建立執法隊伍、普及法律知識等方麵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取得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既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別國法治模式,是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法治道路。在全麵深化改革新時期,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也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係、幸福所係,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擁有著無可比擬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思想理論優勢和密切聯係群眾的優勢,這就決定了隻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 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有主心骨,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推進法治領域各項建設和改革,必須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必須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完成黨的執政 使命。

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堅持黨的領導,就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製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誌,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製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做到這“三統一”“四善於”,是加強和改善黨對法治工作領導的關鍵,也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和有力保證。

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必須體現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的具體實踐中。一方麵,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統籌法治建設各領域工作,確保黨的意誌貫徹到法治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麵。另一方麵,要切實改善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法治建設的水平。黨既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確保黨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又要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法治建設中應有的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法治理論的構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由以下幾部分構成: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理論思想,涉及政治哲學、法哲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有關範疇和內容。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製度規範理論,涉及法治的基本製度、法律規範、法律體係、法治體係、法治程序、法治結構等範疇和內容。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實踐運行操作理論,涉及法治原理的應用、法治行為、法治實踐和法律製度運行等範疇和內容。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相關關係理論,涉及法治存在發展的外部關係,涉及法治與若幹因素的相互作用、彼此影響、共同存在等現象及其內容。

(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科學指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法治實際相結合,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係列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一法治理論,蘊含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蘊含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依法治國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比如,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高度重視法治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強調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誌的權威,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黨要履行好執政興國的重大職責,必須依據憲法治國理政;強調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要不斷提高黨領導法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關鍵是要正確處理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係、堅持黨的領導和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的關係這兩個重大問題;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麵;強調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強調法治建設要更好反映人民願望,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依法保障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依法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強調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等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對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之一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具體來說,包括五大方麵,即完備的法律規範體係、高效的法治實施體係、嚴密的法治監督體係、有力的法治保障體係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係。

(一)完備的法律規範體係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如今一個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幹,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已經形成。然而,經濟社會越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越強烈,加強和改進立法的任務越艱巨。當前,在法律規範方麵,我們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現有法律體係中不協調、不一致、體係性不強等問題依然突出;地方立法缺乏應有的科學性、民主性及合理性,部分法律的規定過於籠統,或不完備,存在法律漏洞;部分法的規定有些過時,或過分超前立法,不能滿足社會需 要;等等。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誌、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製機製,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係統性、針對性、有效性。《決定》還從“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完善立法體製”“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三個方麵,提出了新形勢下完善我國法律體係、加強和改進立法

工作的重點任務,為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係明確了方向。

(二)高效的法治實施體係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法律得不到實施,將形同虛設。建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係,對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一體建設至為關鍵。習近平同誌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已經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現在,我們的工作重點應該是保證法律實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法律的有效實施,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和難點。目前,法律實施還存在諸多問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在一定範圍內存在,有些地方以權謀私、徇私枉法、破壞法治的問題還很嚴重,人民群眾對這些問題意見還很大。為此,必須建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係。首先要加強憲法實施。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我們要依據憲法治國理政,保證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堅決糾正一切違反憲法的 行為。同時,要按照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加快建設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麵的體製機製,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增強全民法治 觀念,確保法律的全麵有效實施。

(三)嚴密的法治監督體係

無論是黨的執政權,還是立法權、執法權和司法權,都具有權力的天然屬性,那就是,缺乏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嚴密的法治監督體係是依法治國的根本。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離不開對法律實施的強力監督。目前,在我國,以權謀私、司法腐敗、司法不公的現象依然存在,關係案、人情案、金錢案等情況時有發生。缺乏法律實施的監督或者監督疲軟是重要原 因之一。隻有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才能防止腐敗,糾正以言代法、恃權淩法、徇私枉法之風,才能防止和糾正立法不公、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之風,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守法之風,社會主義法治才會有權威性,才會有生 命力。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要建立嚴密的法治監督體係,健全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建立確保憲法法律得以有效實施的責任機製,真正做到將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通常來說,法治監督體係分國家和社會兩種體係。國家監督分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三種監督,具體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代表大會和人大常委會。社會監督是國家監督的重要來源和重要補充,其主要形式有社會輿論監督、新聞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等。要以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 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製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製約和監督體係,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 追究。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體係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係是依法治國的標誌。近些年來,我國法治保障體係不斷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法治保障體製機製的部門化、行政化,人財物保障體製的“分灶”固化,進而滋生執法司法領域的人情案、金錢案,出現了少數執法、司法行為被幹預的情況,損害了法治威信。同時,執法司法保障的低職業化現象較為明顯,特別是執法司法人員的準入、遴選、晉升、轉任機製不健全,形成職業保障規則不公平、機會不公平、起點不公平,“驅逐人才”。

構建有力的法治保障體係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涉及利益相關主體的衝突與磨合,亟須增強理念認同,對製約法治保障體係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行係統梳理和逐一解決。一是各級黨委要切實加強對依法治國的領導,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障。二是加強法治專門隊伍和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加強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堅實人才保障和物質條件。三是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規律、不利於依法治國的體製機製,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完備的製度保障。四是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氛圍,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製和違法行為懲戒機製,使尊法信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黨內“立法法”

經中央批準,《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製定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備案規定》於2013年5月27日公開發布。《製定條例》共分七章、三十六條,對黨內法規的製定權限、製定原則、規劃與計劃、起草、審批與發布、適用與解釋、備案、清理與評估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備案規定》共十八條,對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備案的原則、範圍、期限、審查、通報等提出了具體要求。這兩部黨內法規的製定和發布,對於推進黨的建設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完善的黨內法規體係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需要我們黨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黨治黨、執政興國。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製定頒布了一批重要黨內法規,為管黨治黨、執政治國提供了重要製度保障。但是,目前,黨內法規的係統性、整體性和與國家法律的協調性不夠,亟須推動黨內法規製度建設,一手抓科學製定,一手抓堅決執行,形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體係。

王岐山同誌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認真總結我們黨93年、無產階級政黨100多年、世界政黨300多年製度建設理論和實踐經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推進黨內法規製度建設,確保到建黨100周年時,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製度體係。同時,要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有機銜接。在法治建設過程中,應當把黨內法規體係建設作為國家法律體係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一體推進,以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為目標,強化權力的製度製約,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三、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將“一個共同推進”和“一個一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更加重視法治建設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更加重視調動各方麵的主動性積極性。

(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中國共產黨執政以後,用什麽樣的方式治理好國家,如何更好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是黨的領導集體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 題。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人民建立起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開創了新中國社會主義法製建設的偉大事業。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製”的曆史性任務,確定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製建設方針。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鄭重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發展民主,健全法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突出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命題,召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進行了具體部署。

依法執政是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執政,就是黨要緊緊抓住製度建設這個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重要環節,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製化、規範化,從製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執政的基本內容體現在四個方麵:一是我們黨通過法定程序將黨的主張上升為國家意誌,二是黨領導立法,三是黨帶頭遵守憲法法律,四是黨確保憲法法律實施。堅持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是實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依法行政是法治狀態下政府行為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取得、行使行政權力,並對行政行為的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堅持依法行政,既是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也是全麵深化改革的客觀需要,更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憲法原則在行政領域中的體現。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合法行政,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要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堅持依法行政,必須堅持依法全麵履行政府職能,必須健全依法決策機製,必須深化行政執法體製改革,必須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必須強化對行政權力的製約和監督,必須全麵推進政務公開。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一個有機聯係的整體,三者具有內涵的統一性、目標的一致性、成效的相關性,必須彼此協調、共同推進、形成合力。依法治國必須著眼全局、全麵部署,努力確保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與之齊頭並進。

(二)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法治國家是主體。法治國家要求國家權力由憲法和法律賦予,依照法律的程序規定行使,並對行使公權力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麵臨著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期。然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在這關鍵的轉軌期間,市場主體的活動、市場秩序的建立、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市場對資源的配置、政府職能的轉變等,

都必須依靠公平、有效的法律進行規範、引導、製約和保障。為此,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1999年“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入憲。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由此不難看出,中國共產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有著深層次的曆史背景,是在深刻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曆史經驗並在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曆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法治政府是重點。法治政府是依法設立,職權由法律賦予且依法行使,對其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的政府。法治政府建設成功與否是衡量法治國家建設成功與否的最重要指標。法治國家建設目標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實到法治政府建設目標、任務的實現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法治政府的建設目標,即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創新執法體製,完善執法程序,推進綜合執法,嚴格執法責任,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製,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 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法治社會是基礎。法治社會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依照法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依法承擔社會責任,依法辦事、依法解決糾紛,社會治理依法進行。法治社會建設在整個法治國家建設中處於基礎地位,是不容忽視、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麵。在當代中國,法治不僅僅是一種手段、一種工具、一種措施,它更應當成為一個民族國家和全社會的價值、理念和文化,一種公民的觀念信仰體係和生活方式。為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相互聯係、內在統一,是法治建設的三大支柱,缺少任何一個方麵,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都無法實現。因此,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必須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一體建設。

四、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五大原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並闡述了實現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的五個基本原則,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五個原則的提出,回答了社會普遍關心的涉及依法治國的許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遵循。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解決的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政治保證問題。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提出來的,把依法治國上升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們黨提出來的,而且黨一直帶領人民在實踐中推進依法治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要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決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題中應有之義。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麵,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隻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

堅持黨的領導,不是一句空的口號,必須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一方麵,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統籌依法治國各領域工作,確保黨的主張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麵。另一方麵,要改善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黨既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自覺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又要發揮好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依法治國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

(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解決的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問題。我國社會主義製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這是我們的製度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於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要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誌。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

(三)堅持法律麵前人人平等

堅持法律麵前人人平等,解決的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價值追求問題。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堅持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必須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方麵。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任何人違反憲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黨員幹部要帶頭堅持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各級領導幹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麵肩負著重要責任。現在,一些黨員、幹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長官意識,認為依法辦事條條框框多、束縛手腳,凡事都要自己說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這種現象不改變,依法治國就難以真正落實。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首先解決好思想觀念問題,引導各級幹部深刻認識到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基本理論,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誌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誌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誌的 實現。

(四)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解決的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支撐問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範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範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準則,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要深入開展法製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引導全體人民遵守法律、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形成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要堅持法製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活動,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上的講話

發揮好法律的規範作用,必須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一方麵,道德是法律的基礎,隻有那些合乎道德、具有深厚道德基礎的法律才能為更多人所自覺遵行。另一方麵,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可以通過強製性規範人們行為、懲罰違法行為來引領道德風尚。要注意把一些基本道德規範轉化為法律規範,使法律法規更多體現道德理念和人文關懷,通過法律的強製力來強化道德作用、確保道德底線,推動全社會道德素質 提升。

發揮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須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再多再好的法律,必須轉化為人們內心自覺才能真正為人們所遵行。“不知恥者,無所不為。”沒有道德滋養,法治文化就缺乏源頭活水,法律實施就缺乏堅實社會基礎。在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必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為依法治國創造良好人文環境。

(五)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解決的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基礎問題。走什麽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麽樣的法治體係,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同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既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也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就是要突出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要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豐富和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我們的先人們早就開始探索如何駕馭人類自身這個重大課題,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自成體係的成文法典,漢唐時期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我國古代法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智慧和資源,中華法係在世界幾大法係中獨樹一幟。要注意研究我國古代法製傳統和成敗得失,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營養、擇善而用。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不等於關起門來搞法治。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對於各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具有普遍意義,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學習借鑒不等於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盤西化”,不能搞“全麵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