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韜奮

但我心懷祖國,惓念同胞,願以最沉痛的迫切的心情,最後一次呼籲全國堅持團結抗戰,早日實行真正的民主政治,建設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

作者簡介

鄒韜奮(1895—1944),原名鄒恩潤,江西省餘江縣人,卓越的新聞記者、政論家、出版家。從1926年在上海主編《生活》周刊起,畢生從事新聞出版工作。1933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並當選為執行委員,不久被迫流亡海外。1935年8月回國,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在上海創辦了《大眾生活》周刊。1936年11月,因積極宣傳抗日被逮捕。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獲釋,創辦《抗戰》日刊。武漢淪陷後,到重慶創辦和主編《全民抗戰》。皖南事變後,被迫流亡香港,複刊《大眾生活》。香港淪陷後,於1942年輾轉來到蘇北解放區。次年秘密赴上海治療癌症。1944年7月24日病逝,時年49歲。

書信內容

遺囑

我自愧能力薄弱,貢獻微少,二十餘年來追隨諸先進,努力於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進步文化事業,竭盡愚鈍,全力以赴,雖顛沛流離,艱苦危難,甘之如飴。此次在敵後根據地視察研究,目睹人民的偉大鬥爭,使我更看到新中國光明的未來。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氣和信心,奮勉自勵,為我偉大祖國與偉大人民繼續奮鬥。但四五年來,由於環境的壓迫,我的行動不能自由,最近更不幸臥病經年,呻吟床褥,竟至不起。但我心懷祖國,惓念同胞,願以最沉痛的迫切的心情,最後一次呼籲全國堅持團結抗戰,早日實行真正的民主政治,建設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我死後,希能將遺體先行解剖,或可對醫學上有所貢獻,然後舉行火葬,骨灰盡可能帶往延安。請中國共產黨審查我一生奮鬥曆史,如其合格,請追認入黨,遺囑亦望能妥送延安。我至沈粹鮮女士可參加社會工作,大兒嘉驛專攻機械工程,次子家騮研究醫學,幼女家驊愛好文學,均望予以深造機會,俱可貢獻於偉大的革命事業。

一九四四年六月二日口述簽字

點評

這是1944年鄒韜奮在彌留之際口述的遺囑。在遺囑中,表達了為祖國和人民奮鬥的理想和因身體原因的力不從心,並且請黨中央審查他的曆史,要求追認他為黨員。

鄒韜奮逝世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紛紛舉行追悼大會,隆重紀念這位傑出的政治活動家和新聞記者。10月7日,《解放日報》發表了中共中央9月28日致鄒韜奮家屬的唁電,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對其一生及其從事的偉大事業,給予了崇高的讚譽和評價。電文寫道:“韜奮先生二十餘年為救國運動,為民主政治,為文化事業,奮鬥不息,雖坐監流亡,決不屈於強暴,決不改變主張,直至最後一息,猶殷殷以祖國人民為念,其精神將長在人間,其著作將永垂不朽。先生遺囑,要求追認入黨,骨灰移葬延安,我們謹以嚴肅而沉重的心情,接受先生臨終的請求,並引此為吾黨的光榮。韜奮先生長逝了,願中國人民齊頌先生最後呼籲,為堅持團結抗戰,實行真正民主,建設獨立自由繁榮和平的新中國而共同奮鬥到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