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西南巴符州山區的條頓堡森林,矗立著一座高達53米、手舉利劍的青銅人物雕像。這座從1838年開始建造,曆時37年才建成的雕像,就是日耳曼英雄海爾曼的雕像。在日耳曼部落被羅馬帝國征服和統治之時,海爾曼率領日耳曼人打破了羅馬軍團不可戰勝的神話,將羅馬人趕過了萊茵河,贏得了獨立:這一年,是公元9年;這一戰,是日耳曼人的開國之戰——條頓堡森林之戰。

(一)羅馬帝國治下的日耳曼尼亞

征服了日耳曼各部落的羅馬帝國,到處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強大的羅馬軍團毫不費力地掃除了一切不和諧的“音符”在如此的“太平盛世”中,就連曾經在戰場上聲名赫赫的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也厭倦了繁忙的政務,過起了安逸的晚年生活。與羅馬帝國的繁榮相比,日耳曼人還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他們分散地生活在北歐和中歐廣袤的森林地帶,由於地廣人稀,沒有日耳曼尼亞地圖建立起完整的中央集權國家,也沒有形成類似於羅馬那種緊湊穩固的城市,在整個日耳曼尼亞,能勉強稱得上城鎮的,也不足90個定居點。他們沒有文字,沒有曆史,卻尚武好鬥,在羅馬人看來是典型的蠻族。日耳曼人對首領的忠誠與服從出於掠奪土地和食物的需要,日耳曼人形成了對其領導的崇拜,把他看作上帝的化身,並把自己的命運寄托於他。他們發誓要忠於自己的領導,並嚴格遵守自己的誓言,從而產生了對首領的盲從。這種對領袖的忠誠與服從,隨著歲月的變革與曆史的發展深深地根植於日耳曼人的性格之中。個精銳軍團前往日耳曼尼亞駐紮,迫使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向帝國稱臣納貢。同時,羅馬帝國還軟硬兼施地收買日耳曼部落的首領,使其成為羅馬帝國統治的傀儡。原本驍勇善戰的日耳曼首領逐漸屈服了,他們為羅馬帝國無比豪華的生活所折服,甘願成為征服者的禦用工具,積極配合羅馬人的統治。而備受壓榨的日耳曼百姓則由於能力有限,不得不忍氣吞聲地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他們在等待一位英雄橫空出世,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來。二)忍辱負重的海爾曼海爾曼(Hermann)是易北河以西凱魯斯奇部落的首領,他精通拉丁文且精力充沛、才智過人。在羅馬帝國建立日耳曼尼亞之後,奧古斯都為了繼續征服日耳曼人,擴大帝國版圖,在北方日耳曼部落中吸收了一批年輕貴族為羅馬人辦事,海爾曼便是這批年輕貴族中的一員。多年來,海爾曼並沒有像其他被收買的日耳曼部落首領一樣,沉迷於羅馬帝國施舍的榮華富貴,相反地,他時刻不忘自己是日耳曼的子孫。同時,他也清楚地明白,此時的羅馬帝國正如日中天,要戰勝裝備精良、經驗豐富的羅馬軍隊,必須韜光養晦,等待最佳時機。所以,他選擇待在羅馬軍團中,一方麵可以了解羅馬的動向,另一方麵也可靜待機會的到來。公元7年,他隨同提貝留平亂,由於表現英勇,被授予羅馬公民權,甚至還有獲得羅馬騎士身份的可能,這是羅馬治內日耳曼人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即便如此,海爾曼依然“身在曹營心在漢”靜待時機。終於,在公元9年,他等到了期盼已久的機會。這一年,羅馬帝國治下的潘諾尼亞省土著造反,提貝留被調離日耳曼尼亞前往鎮壓叛亂。以征服者身份建立鐵腕統治的提貝留,對日爾曼人習性非常了解,處處提防,使得日耳曼人不敢采取絲毫的反叛行動,就連海爾曼也一直對其有所忌憚而不敢輕舉妄動。提貝留離開之後,羅馬帝國新派來的總督瓦盧斯(Varus)則完全不同,他是羅馬上流社會的典型產物,是個沉迷於奢侈享樂的**公子。他的生活習慣異常荒**放縱,來到日爾曼尼亞後其部下紛紛效仿,很快,羅馬軍營裏武備廢弛,妓女成群,整天鶯聲燕語。海爾曼見機不可失,開始著手醞釀已久的計劃。他一方麵盡力討好瓦盧斯,一方麵暗中聯絡其他日耳曼部落,準備發動推翻羅馬統治的戰爭。但他也明白以日耳曼人的實力,根本無法和羅馬人采取正麵的會戰,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利用特殊地形打一場伏擊戰。三)條頓堡森林伏擊公元9年秋天,海爾曼讓日耳曼尼亞北部的一個部落公開起事,收到消息的瓦盧斯親自率軍前往鎮壓。但他並沒有按照常規行軍,而是帶領著一支龐大的載重車隊出發了,隊伍後麵還跟著妓女和小販。見此情形,海爾曼更有信心了,他以“盟友”的身份向瓦盧斯提供了行軍路線的建議,一步步將羅馬軍團引入早已定好的伏擊地——位於德國西北部奧斯納布呂克附近的條頓堡森林(TeutoburgForest)條頓堡森林是一塊高地,最高點的海拔僅有468米,但其中河穀縱橫,地勢起伏很大,且上麵覆蓋著茂密的灌木叢。總人數超過3萬的羅馬軍團,在進入條頓堡森林後不久,就被迫改變了陣形。

兩旁的灌木叢越來越密,路越來越窄,更糟糕的是突然下起了暴雨,道路泥濘不堪,羅馬軍團每前進一步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

而早已埋伏在此的日耳曼人,則像獵人一般等待著獵物一步步靠近。一聲號角聲之後,當了4年亡國奴的日耳曼人將壓在心底的仇恨一下子發泄了出來,向羅馬人衝去。久經沙場的羅馬士兵,迅速豎起盾牌,企圖組成羅馬軍團常用的方陣迎敵。但巨大的羅馬盾牌很快被灌木叢卡住,他們慣常使用▲海爾曼雕像·▲騎在高頭大馬上的瓦盧斯的長矛和弓箭也派不上用場,平日裏保護他們的沉重鎧甲反而使他們成了日耳曼人的活靶子。一陣廝殺過後,羅馬大軍損失慘重,不過總算到達了一塊比較開闊平坦的地方,日耳曼人逐漸退去。第二天,不見日耳曼人蹤影的羅馬軍團決定繼續前行。在一處峽穀前,羅馬軍團被海爾曼命人事先砍倒的大樹擋住了去路。羅馬士兵費盡力氣才勉強清出了一條隻有人能通過的小道,至於那些隨行的馬車就不得不舍棄了。得到丟棄馬車的命令後,羅馬士兵爭先恐後地跑到馬車上去取自己的貴重物品,片刻之間,原本井然有序的羅馬大軍亂成一團。乘此時機,海爾曼下令總攻,日耳曼人像山洪爆發一般從森林裏衝了出來。此時的瓦盧斯想要撤退已經來不及了,麵對愈戰愈勇的日耳曼人,羅馬士兵隻剩下挨打的份兒。激戰了兩天一夜之後,見大勢已去的瓦盧斯自殺身亡。到戰爭結束之時,羅馬軍團幾乎全軍覆沒。消息傳回羅馬,一生獲得過無數勝利的奧古斯都備受打擊,這無疑是他人生中最慘痛的失敗。據說,奧古斯都以頭撞牆,幾月不理發刮須,並喊出了西方軍事史上的一句名言:瓦盧斯,把我的軍團還給我。此後,羅馬帝國雖然也曾多次想要發動對日耳曼人的征服戰爭,但都未能如願。最後,羅馬被迫放棄了征服日耳曼尼亞的計劃,與日耳曼人劃萊茵河而治,日耳曼人終於取得了獨立。

然而,海爾曼這位日耳曼的民族英雄卻成為了一位悲劇英雄。

條頓堡森林之戰十年後,海爾曼嶽父塞格斯特斯(Segestes)出賣了海爾曼,並從海爾曼的營帳中將海爾曼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女兒圖斯內爾達(Thusnelda)綁架,交給羅馬人當人質。就這樣,海爾曼落得一個為親族而戰、為親族所殺的悲情結局,享年37歲。而他的嶽父卻得到了羅馬的賞識。在羅馬人慶祝勝利的集會上,塞格斯特斯和·0·羅馬貴族一起坐在觀禮台上,而他的女兒、他英雄女婿的遺孀卻身穿囚服、戴著腳鐐手銬,懷中還抱著在獄中出生的德意誌“解放者”的兒子圖梅利庫斯(Thumelicus)——

好戰的日耳曼人

日耳曼,它的原意是指“令人生畏的好戰之士”由於當時生產力低下,尚處於公社所有製的日耳曼民族長期被外族欺辱,複仇和戰爭,使日耳曼人好戰的特性深藏於血液。他們的領袖往往就是最英勇的戰士,在戰場上總是身先士卒,因此,日耳曼戰士總是無條件地服從領袖的命令。對於領袖來說,為了享受這種上帝般的權威,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因此他們總是用盡全力去打擊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夥伴甚至至親。因此,海爾曼之死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