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的理性、猶太人的智慧和美國人的冒險精神,常被世人稱為世界民族的三大瑰寶。以理性和思辨擅長的德意誌民族,在哲學史上貢獻了眾多傑出的哲學思想家,康德、黑格爾、尼采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哲學家。一)哲學界的哥白尼——康德作為德國古典哲學家,伊曼紐爾·康德1724年出生於普魯士的行政和文化中心柯尼斯堡,他長期在家鄉柯尼斯堡的大學裏任教。

康德一生深居簡出,終身未娶,一輩子過著單調刻板的學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為止,從未踏出過出生地半步,終日生活在故鄉方圓百裏的地方。康德生活中的每一項日常活動,如起床、喝咖啡、寫作、講學、進餐、散步,都非常規律,從未有過變化,就像機器那麽準確。每天下午3點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便會踱出家門,開始他的散步遐思,鄰居們紛紛以此來校對時間,而教堂的鍾聲也同時響起。

就是這樣一位大門不出、二門不入的隱士,成為了西方哲學史上劃時代的巨匠,引領了哲學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的“三大批判”論著構成了他的偉大哲學體係,它們是:純粹理性批判”1781年)實踐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斷力批判”康德(1790年)

康德相信他不僅發現了理性的局限,而且還發現了獲得真正科學知識的手段,他認為,世界呈現為有秩序的整體,並不是因為世界存在著某種秩序,而是人的思想意識強加給它的秩序,成功地把認識的核心由外在的客體轉向了內在的主體。康德強調,人的意識並不隻是被外界打印上痕跡,而是主動參與認識。換言之,經驗並不僅在於對混沌的感官印象的接受,思想意識本身也在按照一定方式修正和塑造它們。此外,康德的道德倫理學也頗具影響,他反對那種把個人幸福作為最高原則的倫理學說,認為一個人要成為幸福的人不同於使一個人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幸福原則向道德提供的動機不但不能培養道德,反而破壞了道德,摧毀了道德的崇高,褻瀆了道德的尊嚴。

康德總結道:人的一切都來自規律中不容置疑的權威,來自對規律的無條件尊重,沒有任何東西來自愛好。康德的哲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有人把它比作蓄水池,前人的思想匯集於此,後人的思想則從中流出來;也有人將他的哲學比作一座橋,想入哲學之門就得通過康德之橋。二)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黑格爾是繼康德後德國古典哲學又一位劃時代的哲學家,黑格爾1770年出生於今天德國西南部的斯圖加特市。

1788年進入杜賓根神學院學習。

1793年畢業後,先後在伯爾尼和法蘭克福當了七年的家庭教師。1801年,30歲的黑格爾任教於耶拿大學。1805年獲得副教授職。1816年黑格爾到海德堡任哲學教授,開始享有盛譽。

1818年普魯士國王任命黑格爾為柏林大學教授。

1829年10月黑格爾被選為柏林大學校長並兼任政府代表,其哲學思想也最終被定為普魯士國家的欽定學說。黑格爾不但有深刻的思辨能力,而且有豐富的學識和閱曆,憑借這兩方麵的條件,他創造出直到現在仍令人歎為觀止的深刻的哲學體係,從宇宙自然到社會人文無所不包,被譽為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他的富有啟發性的創見,即使是未必恰當或未必正確,也足可以促使人深思,開拓走向真理的坦途。黑格爾的一生著述甚豐,有《美學》法哲學原理》小邏輯》等等,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精神現象學》這是一本非常難懂的書,因為精神本身就是一個難解之謎。黑格爾認為:絕對理念”是宇宙之源,萬物之本。世界的運動變化乃是“絕對觀念”自我發展的結果,認為他自己的哲學就是“絕對觀念”的最高表現,普魯士王國是體現“絕對”觀念”最好的國家製度。絕對理念”並不是超越於世界之上的東西,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圍繞這個基本命題,黑格爾建立起令人歎為觀止的客觀唯心主義體係,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

他提出了社會政治、倫理、曆史、美學等方麵的觀點和主張,並試圖找出貫穿在曆史各方麵的發展線索。在美學上,提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強調藝術與人生重大問題的密切聯係以及理性的內容對藝術的重要意義。

黑格爾是哲學史上舉足輕重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對後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辯證法就是吸收借鑒黑格爾辯證法的成果。恩格斯後來給黑格爾以高度的評價: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係中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體係中,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功績——把整個自然的、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於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係。三)狂人哲學家——尼采在西方思想史上,尼采恐怕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人們對他毀譽不一,用不同的觀點對他的思想作出各種各樣的解釋。尼采也常常遭到誤解,有人說“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嚴重曲解的現象。

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州勒肯鎮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自幼父親就去世了,這個天性敏感的孩子由於過早地領略了人生的陰暗麵,鑄成了他憂鬱內傾的性格。

1865年,尼采進入萊比錫大學攻讀古典語言學,並開始接觸叔本華的哲學思想。1869年,年僅25歲的尼采被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教授。

1879年,尼采由於不喜歡按部就班的教學生活,辭去巴塞爾大學的黑格爾·尼采教職,開始了十年的漫遊生涯,他在歐洲四處旅行漂泊,同時也進入了創作的黃金時期。1889年,長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於無法忍受長時間的孤獨,在都靈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馬夫虐待的馬的脖子,最終失去了理智,成為一個精神病人。1900年,尼采與世長辭,享年55歲。尼采的主要著作有《悲劇的誕生》曙光》查拉圖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反基督教》和《權力意誌》等。尼采從叔本華的生存意誌論出發,擺脫其消極悲觀的傾向,使之變為積極行動的反叛哲學,從而創立了“權”

力意誌說”和“超人哲學”他認為貪得無厭的權力意誌,是萬物的本原。他提出了重新估價一切價值的口號,認為傳統的真善美觀念抑製了生命的價值,實際上人並不具有真善美的本能,而隻有權力意誌的本能。強調要建立新的即權力意誌的價值觀。尼采主張用意誌、本能和直覺代替理性,真正的哲學家應當就是統治者和立法者。尼采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實現權力意誌,擴張自我,成為駕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價值,人之所以有價值就在於他是培育超人的肥料和實現權力意誌的工具。而超人則應當蔑視一切傳統的道德價值,超然於一切傳統善惡標準和道德要求之外,為所欲為。

尼采把基督教和人道主義道德抨擊為“軟弱”把理性主義倫理學說的普遍道德斥之為“怪誕不經”他秉承著滲透英雄主義,源自於痛苦和失望的無神論思想,第一次提出了“上帝死了”的口號,並滿腔熱情地尋求一種新的宗教和生活的哲學。尼采比當時所有的思想家對生活在“世界末日”的啟示時代更有敏銳的認識,他談及現代人的墮落,預言了虛無主義的“歐洲病”

的來臨,他像現代世界的“哈姆雷特”疾聲高呼現代西方世界的,對現代人的精神危機持有深刻的認識。生長於19世紀但為20世紀而生的尼采,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得到什麽反應,直到下一個世紀——20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觀點各異的回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采的哲學思想。尼采思想成為現代西方人文主義哲學流派一座巍然聳立的奠基石和裏程碑,他的著作不僅在德、法語區域聞名遐邇,而且還流傳於遙遠的北美、南美、亞洲、大洋洲、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