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不到9個月的刑期後,希特勒換了一幅“麵孔”重新出發。重建納粹黨、組織黨衛隊、參選入閣,希特勒一點點朝自己的目標邁進。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在給資產主義國家帶來災難的同時,也給希特勒提供了更進一步的機會,他穿梭於各大城市之間,以極具煽動力的語言將無數的德國民眾騙進他的隊伍之中。

(一)興登堡出任總統

1925年,德國社會民主黨右翼領袖、魏瑪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艾伯特,在諷刺作家們辛辣的口誅筆伐中去世。在新一輪的總統選舉中,右翼勢力支持的陸軍元帥馮·興登堡,以微弱優勢擊敗了左翼支持的中央黨候選人、前任總理威廉·馬克斯,成為共和國第二任總統。興登堡出生於東普魯士波茲南省的一個普魯士軍官家庭,家族中強烈的忠君意識和軍隊色彩對興登堡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1歲時,興登堡被送往陸軍幼童學校學習,後就讀於柏林士官學校、陸軍大學,可以說興登堡所受的教育自始至終都是軍人的熏陶,普魯士那種絕對服從、對上忠誠、勇猛果敢、永不言敗的精神在少年興登堡心裏紮下了根。更為重要的是,興登堡不隻了解相關的軍事理論,早在還是學生時,他就已經在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先後因表現英勇獲得威廉一世頒發的赤鷲勳章和鐵十字勳章。所以,當德意誌帝國建立時,興登堡已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少壯派軍官,而且前途無量。▲興登堡一戰爆發後,興登堡與黃金搭檔魯登道夫將軍聯手,使德軍獲得巨大勝利,興登堡也因此被德國人譽為“護”

國之神”盡管如此,德意誌帝國的不義之戰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已至古稀之年的興登堡隨著德國的戰敗解甲歸田,過起了隱退生活。然而,麵對政治、人民貧困、多災多難卻無力回天的魏瑪政府發出的出山請求,具有極強國家責任感的興登堡根本無法拒絕。雖然他本無意投身政界,卻還是以80萬票的優勢當選為魏瑪共和國第二任總統。上任後的興登堡毫不掩飾自己的君主主義立場,德國主義勢力和保皇複辟勢力開始抬頭。二)納粹黨得勢1928年5月的國會選舉中,希特勒第一次前來參選。然而,想通過“合法”手段獲取權力的希特勒,在此次選舉中,不僅未能得償所願,反而遭遇到嚴重挫折,社會民主黨獲得了近三分之一的議席,該黨的赫爾曼·繆勒(HermannMuller)當選為新任總理,而納粹黨在491個席位中隻獲得了12個議席。正當納粹黨為錯過一次絕佳機會歎息不已時,又一個“機會”來臨了。1929年10月末,從美國華爾街開始的經濟恐慌迅速蔓延,導致了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依賴美國投資而逐漸複蘇的德國經濟,隨著美國的撤資再次陷入瀕臨崩潰的邊緣,1931年失業人口增至430萬。為了控製局麵,按照《魏瑪憲法》如德國境內之公共安寧和秩序受到嚴重擾亂和危害時,德國總統為恢複公共安寧和秩序,得采取必要之措施,需要時並得使用武力”的規定,興登堡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情形與1923年的危機是何等相似,希特勒自然不會放過這種絕好的“機會”眼看人民群眾對魏瑪政府的不滿日益升級,希特勒開始利用其極富感染力的演說發動強大的宣傳攻勢。他將一切的惡果都推到了“無能”的魏瑪政府身上,並宣稱是共和國和曆屆政府毀了德國的一切。他利用全體民眾痛恨《凡爾賽和約》希望民族自強的心理,鼓吹德意誌民族向外擴張,要使德國擺脫《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奪取新的生存空間,使戰敗和混亂不堪的德國在陽光下占有比以前更加偉大的地位”這一宣傳策略使心中充滿仇恨與焦慮的德國民眾,視希特勒為“救世主”紛紛向其拋出了橄欖枝。此外,納粹黨針對各階層人民做出了符合其各自願望的慷慨許諾:納粹黨向失業工人許諾要消除經濟危機和失業現象,確保每個人都有工作和麵包;對城鄉小資產階級許諾“保障其工作和贏利”

並提出相應的法案與主張;承認農民對國家的重要性,並許諾幫助其成為“血統與土地”的新貴族,吸收其進入未來的統治階層。遭到沉重打擊的中下層民眾,在納粹黨的宣傳中找到了各自所需的東西,於是紛紛加入納粹黨,納粹黨員在經濟危機前後呈現出幾何倍增的趨勢。在不斷吸收成員的同時,希特勒積極爭取各大資本財團的支持。

1931年底,希特勒向300多名資本家及其代表作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演講,他強調保存私有製和企業家主權的合理性,使對政府失去信心的資本家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逐步形成了納粹與資本家的聯盟。對納粹黨一直心存疑慮的國防軍,也是希特勒積極拉攏的對象。

希特勒清楚地知道,在仇視《凡爾賽和約》擴軍備戰、崇尚武力和民族擴張主義等方麵,納粹黨和國防軍的立場是一致的,所以在爭取國防軍的過程中,他承諾保證陸軍的地位、維護陸軍的完整,且會使用合法手段獲取政權。於是,一部分國防軍軍官看到了希望,轉而公開擁護納粹黨。▲狂熱的德國民眾。

1934年,一個名叫海因裏希·赫茨的工匠致信希特勒,請求其下令停止迫害猶太商人。赫茨情真意切地寫道:猶如晴空霹靂,暴風雨來襲,我的客人都走了……尊敬的總理閣下,隻要您一聲令下,我們就將重獲新生,我將對您感激不盡。至此,德國幾乎所有階層都表示出了對納粹的友好與支持,在資產階級民主和法西斯獨裁的十字路口,德國絕大多數民眾選擇了後者,他們迫切希望納粹終結無能的魏瑪政府,帶領德國擺脫困境,重新走向輝煌。三)登上權力巔峰1932年,德國迎來了又一次總統選舉,被視為“唯一能擊敗希特勒的候選人”的年邁的興登堡再次被推上了競選台。在3月13日的全國投票中,興登堡獲票49.6%,希特勒30.1%,台爾曼13.2%,迪斯特貝格6.8%,由於無人獲得絕對多數票,唯有舉行第二輪投票。為了爭取更多的支持者,希特勒奔走於各大城市,發表競選演說。但是在4月10日的第二輪投票中,獲票36.8%的希特勒還是敗給了獲票53%的興登堡,興登堡連任總統。對於納粹黨勢力的迅速壯大,興登堡已經有所警覺,於是在連任之後他試圖勸阻希特勒,簽署了《保障國家權威性的總統法令》正式宣布取締納粹的衝鋒隊及其下屬組織黨衛隊。興登堡此舉,引發了希望強有力的希特勒來控製德國局勢的大壟斷集團的不滿,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德國幾大壟斷集團的領導人共同致函興登堡,敦促其任命希特勒為帝國總理。在外力的幹擾下,興登堡抑製納粹的計劃不僅沒有絲毫成效,反而加速了希特勒權力與地位的攀升。在1932年7月31日舉行的國會選舉中,納粹黨獲得37.4%的選票,一躍成為國會第一大黨,1933年1月底希特勒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德國總理的寶座。

1933年2月1日,希特勒以總理的身份發布文告,聲稱興登堡總統宣布解散國會,定於3月5日舉行新的國會選舉。為了在新的選舉中萬無一失,納粹分子被批準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活動。

他們接管了警察局,由納粹黨的衝鋒隊和黨衛隊隊員作為“輔助警察”替代了具有共和思想的警察;他們對左派黨的集會進行血腥鎮壓;他們肆意襲擊和逮捕人;他們通過緊急法取締了反對納粹的報社和新聞機構……對於納粹的暴行,年邁的興登堡隻能裝聾作啞。即便如此,納粹仍然不放心,為了徹底打擊反對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反對納粹最堅定的,他們又一手炮製了2月27日的“國會大廈縱火案”嫁禍於人。一時間,的浪潮達到空前規模,的活動被迫轉入地下。3月5日的大選中,盡管已經用盡了各種手段,但納粹黨人的票數隻占43.9%,沒有獲得2/3的多數,這就意味著他們的立法有可能無法通過。為此納粹黨一麵與中央黨合作取得其支持,一方麵由希特勒政府下令取締,取消在國會的席位。3月23日,在一群衝鋒隊員威脅性的喧鬧聲中,納粹黨以441票對94票通過了《授權法案》規定政府可擁有立法權,國會放棄審議國家預算的權力,自此希特勒擁有了立法權,國會形同虛設,魏瑪共和國名存實亡了,屬於希特勒一個人的第三帝國正式形成。

為了維護“合法”獲得的權力,希特勒通過頒布一係列法規,取締了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治組織,將權力的觸角延伸到德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正如希特勒所說的:隻要有我們存在的地方,就無他人立足之地。確實,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納粹黨便迅速建立起由其一黨專政的集權統治。1934年8月1日,年邁的興登堡病逝,被極其隆重地安葬在他生前最輝煌戰功的發生地——坦嫩貝格。興登堡一死,希特勒立即頒布法律,把總統和總理二職合二為一,個人獨裁變成了不爭的事實。在他的帶領下,德國走向了一條不斷壯大且也日漸毀滅之路。四)納粹的統治大權在握的希特勒,迅速開始實施納粹黨一黨專政的統治,對著上帝起誓,我願意無條件地服從第三帝國和人民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作為勇士,我願意隨時為這一誓言而獻身。——德國士兵的誓言權的範圍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最先開始的是經濟領域。納粹黨執政後,開始在德國國內建立起戰時經濟體製,以實現對國民經濟的控製。此時的德國,已經逐漸走出經濟危機的低穀,但仍存在失業率高的現象。1933年2月1日,希特勒發表講話,承諾將在四年內消滅失業。聽起來幾乎是天方夜譚的事情,納粹因為繼續實行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通過政府投資改進基礎設施、加大軍工訂貨等措施,竟然到1936年的時候實現了,甚至有些領域還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現象。解決失業問題的同時,納粹著手組建法西斯經濟控製體係。

1933年7月,成立了由克虜伯、西門子、蒂森等12名大壟斷資本代表和5名納粹分子主管組成的“德國經濟總會”負責指導國家經濟政策和製定經濟法令。除了控製整個國民經濟外,納粹為了維持社會穩定,還在加強社會管製的同時,實行文化,以加強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控製,其中推行奴化教育便是鞏固其統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納粹黨人提出“誰控製了青年,誰便控製了未來”的論斷,因而將對青年的教育完全變成了納粹接班人的培養,就像1937年5月1日希特勒說的那樣:這個新國家將不把它的青年交給任何別的人,而是自己管青年,自己進行教育和撫養。在高等教育中,課程按照文化“一體化”的內容作大幅度調整;在中小學教育中,課程突出納粹主義政治思想教育,教材全部改寫並突出反猶主義、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內容,私立學校和教會小學逐漸被取消。

對於學校以外的教育,納粹也非常重視,希特勒曾說,德國青年應該“像獵犬那樣敏捷,像鞣過的皮革一樣堅韌,像克虜伯工廠”

生產的鋼那樣經受過鍛煉”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鬥誌和殘忍”的性格”為此,他們專門設立了10~14歲的孩子參加的“少年隊”和“少女隊”14歲之後參加的“青年團”青少年們從加入的那一天起,便必須接受軍事紀律、集體觀念、政治覺悟等方麵的教育,甚至要求他們一加入,就能流利地背誦出希特勒的生平。程度可見一斑。此外,納粹黨還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宣傳其反動理論與主張,並杜絕一切與納粹相違背的“非德意誌文化”1933年5月,納粹政府開展了一場德國版的“焚書坑儒”他們鼓動青年學生,焚燒了大批“非德意誌文化”的書籍,其中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的著作。同時,不符合“非德意誌文化”的文化界人士因遭到排擠而被迫流亡國外,不符合“非德意誌文化”的文化流派紛紛被禁止。

除此之外,納粹還大力散布軍國主義精神和當兵至高無上的思想,鼓吹種族鬥爭,並號召人民“不要把自己束縛在狹隘的小天地裏,應該把思想轉向遼闊寬廣的空間,轉向各大洲和海洋,跟著領袖向這條大道邁進”其實,歸根究底,就是在為擴軍備戰政策服務。1936年柏林奧運會1936年柏林奧運會是納粹黨人宣傳攻勢的一大勝利。為成功舉辦這屆奧運會,納粹政府自1933年上台後傾盡全力,決心利用這次機會向世人證明,新德國是世界上最明亮的光源。暴力、歧視和種族仇恨被小心地包裹起來,德國被裝扮成一個健康向上、和諧、熱愛生活的大都會。盛況空前的開幕式後,晚上舉行了“意大利之夜”的宴會,納粹官員與各國的貴族、銀行家、工業巨頭、明星和大富豪等把酒言歡,濟濟一堂。法國駐柏林大使弗朗西斯·旁塞在日記中寫道:人們怎麽可能相信,麵前的這些如此溫文爾雅、熱情好客的主人,竟會是謀殺犯、戰爭犯?出現在奧運會舞台上的希特勒,給世人的是一個和平、理解國際事務的形象,但就在同時,他又下令武裝部隊和工業界,務必在4年內做好戰爭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