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不過是希特勒整個世界計劃的第一步。緊接著,他便把目光轉向了歐洲的其他國家,法國、英國,還有蘇聯。閃電戰”這一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首創的戰術,依舊在幫助德國推進侵略的進程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它也並非萬試萬靈,在丘吉爾和英倫民眾的誓死捍衛下,海獅計劃”流產了;在蘇聯廣袤的領土和寒冷的氣候麵前,德軍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一)法國的敗亡北歐的淪陷,引發了英國國內民眾極大的不滿,1940年5月10日,主張綏靖政策的張伯倫被迫辭職,主張對德國采取強硬措施的溫斯頓·丘吉爾出任首相,正如希特勒所說:丘吉爾入閣,這意味著戰爭真正開始了。就在丘吉爾努力扭轉局勢之時,希特勒已經開始實施早在1939年10月9日便已製定的入侵西歐的“黃色方案”方案最初的構想是經比利時中部以法國巴黎為主要突擊方向,但該方案無意中落入比利時人手中,德國A集團軍參謀長埃裏希·馮·曼施坦因(FritzErichvonManstein)在希特勒的支持下,修改了該方案,具體作戰路線是:將原主攻方向改為佯攻,德軍借助進攻盧森堡、比利時、荷蘭的煙霧,以龐大的主力對法國北部實施閃電式進攻,突破法軍防禦最為薄弱的阿登山區,出其不意地打擊英法聯軍,並占領英吉利海峽的法國沿岸港口,截斷英法軍隊的退路。1940年5月10日淩晨,納粹德國入侵西歐的戰事打響了。納粹德國在對盧森堡、比利時、荷蘭進行轟炸的同時,向三國發出最·01940年5月在敦刻爾克被俘的英國士兵後通牒,要求三國對德軍的進入不得進行任何抵抗,否則將被武力粉碎。雖然比利時和荷蘭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在德軍周密的入侵計劃麵前,終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得不向納粹德國投降。

在德軍進攻比利時、荷蘭以吸引英法主力的同時,德國主力裝甲部隊迅速通過盧森堡,繞過“不可逾越的屏障”馬其諾防線,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便順利進入了比利時南部法國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山區。5月15日,當接到法國總理保羅·雷諾(PaulReynaud)發來的“我們被打敗了”的電話時,丘吉爾簡直不敢相信,但事實確是如此,偉大的法蘭西軍隊在一周之內就被打敗了,而且敗局還在繼續。到5月19日,德軍攻占了亞眠和阿布維爾(Abbeville)將法國北部的英法聯軍逼退到距離英吉利海峽約60公裏的法國海濱城市——敦刻爾克(Dunkerque)此時的英法聯軍,隻剩下兩條路:

一條是與德軍拚死一戰,如無意外結果必是全軍覆沒;另一條是在德軍的步步緊逼之下,縱身跳入大海,同樣是死路一條。

正當英法聯軍為避無可避的死亡沮喪時,希特勒突然下令德軍停止進攻,原地待命。這對英法聯軍而言,無疑是一線生機。在丘吉爾的部署下,從5月26日開始到6月4日,被包圍的英法聯軍在英國派出的大批船隻的幫助下,33萬餘人成功地從死神手中逃脫了,這就是戰爭史上著名的“發電機計劃”即敦刻爾克大撤退。

此次的撤退,雖然避免了全軍覆沒的悲劇,卻也無法扭轉西歐大陸上注定的敗局。

6月9日,德軍逼近巴黎,巴黎陷入前所未有的大混亂。次日,德軍開始全麵入侵法國本土,法國政府總理雷諾在內憂外患之下不得不宣布撤出巴黎。13日,國防部長魏剛竟然擅自決定巴黎為不設防城市。

14日,德軍占領巴黎。失敗與投降幾乎籠罩著法國的每一個角落。18日,剛組建的貝當內閣宣布停止抵抗。

21日,為了羞辱法國人,希特勒選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簽訂停戰協定的貢比涅地區的福煦車廂內與法國簽署《德法停戰協定》曾經擁有歐洲大陸最強陸軍、在一戰中德國花了四年時間都未能征服的法國,竟在不到六周的時間裏就敗得一塌糊塗。法國曆史學家後來認為“與其說第三共和國亡於敵人的打擊,不如說亡於缺乏足夠數量的堅定戰士;與其說亡於陰謀,不如說它是早已患有痛苦絕症的垂危病人”二)轟炸英倫三島1940年6月22日,法國向德國投降後,北起挪威南迄西班牙的全部西歐海岸已被德軍控製。英倫三島陷入三麵包圍的困境,形勢岌岌可危。希特勒在勝利麵前得意忘形,他讓德國的外交代表們通過梵蒂岡和瑞典等中立國向英國提議,隻要承認德國在歐洲的霸權,歸還德國的殖民地,大英帝國將保留其在歐洲以外的全部勢力範圍。但丘吉爾斷然拒絕了希特勒的和談要求。早在1940年6月4日,即敦刻爾克撤退結束的當天,丘吉爾就在下院提醒世人:戰爭不是靠撤退打贏的。同時,他發表演說指出: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戰鬥,將在海洋上戰鬥,我們將以不斷增長的信心和不斷增長的力量在空中戰鬥。不論代價多麽大,我們都將保衛我們的島嶼,……我們絕不投降,即使這個島嶼,或者它的一大部分土地已被征服。和平攻勢失敗後,惱羞成怒的希特勒毅然決定訴諸武力,以解決英倫三島問題。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布了關於對英國實施登陸作戰準備的第十六號指令,即“海獅計劃”按照這個計劃,德軍將在航空兵的配合下強渡英吉利海峽,登陸後向西向北發起進攻,包圍倫敦,占領英國。該計劃原定於8月中旬開始實施,但因船隻準備、後勤供應方麵的許多困難,不得不一再推遲。

1940年6月23日,希特勒參觀淪陷了的巴黎。

在分別參觀了大劇院、艾菲爾鐵塔、凱旋門後,在巴黎殘老軍人院裏,希特勒來到拿破侖的石棺前。他以帽捂心,鞠躬行禮,呆呆地望著那圓形的墓穴。麵對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的石棺,他深深地動了心。末了,他轉身對吉斯勒(他最欣賞的知識分子之一,建築家)平靜地說:我的墓由你建造。說完,他便陷入了沉思。後來他指示鮑曼,把拿破侖的兒子的遺骨從維也納遷至他父親的身旁.轟炸倫敦的德國轟炸機認為,既然渡海登陸條件尚未成熟,不如先從空中進行襲擊,奪取製空權,為實施“海獅計劃”創造條件,同時破壞英國的軍事經濟實力和國家管理體係,逼迫英國政府就範。為了實施空中進攻作戰,德國空軍集中了3個空軍集團軍,480多架轟炸機在1000多架戰鬥機的掩護下,於1940年8月13日向英國發動了猛烈的空襲,著名的“不列顛之戰”正式打響。

一開始,德國空軍每天出動近千架轟炸機,把致命的炸彈投向英國空軍基地和雷達站,英軍的空軍、機場與通訊設施遭到嚴重損失。但是在遭到近兩個月的狂轟濫炸後,英倫三島依舊巋然不動。

德軍不僅沒有實現殲滅英國空軍主力的目標,首都柏林反倒在8月24日晚上遭到英國皇家空軍的空襲。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改變作戰方針,他下令德國空軍對倫敦等大城市的民用設施進行輪番轟炸,想用野蠻的空襲來瓦解英國人民的鬥誌,迫使英國投降。

9月7日傍晚,300多架德國轟炸機在600多架戰鬥機的保護下從不同航向、不同高度越過英吉利海峽直撲倫敦。很快,德國的飛機群就像一把大傘一樣罩住了倫敦市人口最稠密的地區,近300噸雨點般的高爆炸彈、燃燒彈傾瀉而下,倫敦頓時成為一片火海。大大小小的工業設施、交通樞紐、電力網絡、平民住宅以及議會大廈相繼被毀,爆炸聲、坍塌聲、呼救聲、慘叫聲以及警車、消防車的呼嘯聲伴著黑煙直衝雲霄。但恐怖嚇不倒英國人民,為了保衛祖國的心髒,他們主動參加對敵機的監視工作,當敵機來襲時,立即發出警報,教堂的大鍾同時敲響。高炮部隊一旦發現敵機,就實行“彈幕射擊”擊落一架又一架德機。

9月15日上午,倫敦的空戰進入到最,德軍集結了最大力量的機群。當德機飛來時,英國皇家戰鬥機迫不及待地像匕首一樣直插入德機編隊,頓時把德國機群攪成了“一鍋粥”英國飛行員各自為戰,向著德國轟炸機猛烈開火,德機頓時方寸大亂,不多久就紛紛冒著黑煙墜下雲端。當日英國以26架飛機的代價,擊落了德軍的第三帝國的侵略與擴張185架飛機,並令其餘的德機皆變得彈痕累累。這是“不列顛之戰”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次戰鬥,它大大挫傷了德國空軍的銳氣。

此後,德機對英國的空襲進入低潮。

1940年9月17日,眼見勝利無望的希特勒被迫宣布“海獅計劃”無限期推延,德國登陸英國的企圖宣告失敗,這也是希特勒發動戰爭以來首次遭遇失敗。

(三)巴巴羅薩”閃擊蘇聯

在不列顛之戰的後期,希特勒看到德國空軍轟炸效果越來越小,征服英國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於是他把注意力轉向了東方,他認為進攻蘇聯的時機已經成熟了。自從二戰爆發以來,蘇聯一直致力於調整自己的西部疆界,組建所謂的“東方戰線”蘇聯的這一舉動,引發了希特勒的極大不滿,雙方甚至在巴爾幹半島問題上產生重大分歧。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希特勒特地邀請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訪德,希望蘇聯加入德日意“三國軸心”組建“四國聯盟”對於希特勒的這一建議,莫洛托夫以沉默拒絕了。見會談不能達到目的,希特勒便開始著手訂立針對蘇聯的作戰計劃。根據希特勒提出的作戰方略,德軍總參謀部於1940年12月擬定出了對蘇作戰的具體方案,即“巴巴羅薩計劃”該計劃主要內容有:一、在不列顛戰爭結束前,以一次快速的戰役打垮蘇聯;二、先以突襲的辦法殲滅蘇聯西部各部隊,然後以坦克部隊為先導,輔之以空軍,兵分三路向蘇聯腹地進攻。希特勒對於這一計劃十分滿意,他甚至得意地說:當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實施時,全世界將大驚失色!12月18日,他發布了針對“巴巴羅薩計劃”的第21號指令,並下令對蘇聯的整個戰役應在6~8周結束。為了保證該計劃能產生出奇製勝的效果,德國在軍事、經濟和外交上采取了一係列瞞天過海的舉措:德國在英吉利海峽和加萊海峽沿岸集結大量的渡海及登陸工具,在海岸上配置了許多假火箭,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切最終都將好起來,上帝會保佑我們並給我們勝利與和平。當和平來臨的時候,要記住,我們——今天的兒童——將肩負著把明天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使命。——二戰時期當時隻有14歲的伊麗莎白公主第一次通過英國廣播公司(BBC)對全國發表講話·0派部隊頻繁地進行登陸作戰演習,試圖讓世人相信“海獅計劃”仍要進行;德國還將外交的矛頭故意指向英國,主動會晤蘇聯高級官員,故意表現出與蘇聯友好的姿態。基於德國一係列掩蓋作戰意圖的舉動,對納粹德國一直深懷戒心的蘇聯領導人作出了錯誤的判斷:戰爭也許會爆發,但不會是1941年。事實上,至1941年6月中旬止,德國已在蘇聯邊境集結了190個師、共約500餘萬人,3800多輛坦克,5萬門大炮和5100多架飛機。1941年6月22日淩晨3時30分,德軍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裏的漫長戰線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北方、中央、南方三個集團軍群對蘇聯不宣而戰。德軍按照“巴巴羅薩計劃”開啟了蘇德戰爭,企圖要在三個月內征服蘇聯,而毫無準備的蘇聯在這場“偉大的衛國戰爭”的初期甚至無招架之力。蘇軍半天之內就損失了飛機1200架,邊境軍區指揮機構基本陷於癱瘓,不僅蘇聯在戰爭爆發前建立的“東方戰線”被德軍破壞殆盡,而且還喪失了大片國土。

7月15日時,德軍攻占了莫斯科的門戶斯摩棱斯克,並將中央集團軍群的司令部設在了這個距離莫斯科僅有380公裏的地方。此時,蘇聯廣袤的領土使德軍意識到三個集團軍群會削弱進攻的力量,所以必須在莫斯科、基輔和列寧格勒之間做出抉擇。最後垂涎烏克蘭糧食和石油的希特勒“力排眾議”暫時放棄了莫斯科,分調部分中央集團軍群主力進攻南方的基輔。德軍在基輔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北方集團軍群在列寧格勒卻遭遇了蘇聯人民的保衛戰,同時也錯失了進攻莫斯科的最佳時機。為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鬥,希特勒於9月底批準了大舉進攻莫斯科的“台風計”德國步兵進入蘇聯劃”然而,一切已經來不及了。進入10月份後,蘇聯就進入了秋冬時節,這樣的氣候對於德軍來說無異於噩夢。同時,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帶領下展開了全國範圍的抗爭。11月7日,已經將政府遷往莫斯科以東800公裏的古比雪夫的斯大林,仍然堅持在紅場(RedSquare)進行了十月革命節閱兵,剛剛接受完檢閱的部隊直接開赴前線。蘇軍憑借著堅強的毅力和氣候優勢,終於遏製住了德軍的攻勢,並於1941年12月轉入反攻。希特勒一度深入到蘇聯領土的內部,使“卐”字旗飄揚於歐洲的絕大部分地域,但輝煌的時刻在莫斯科城外達到了頂點,巴巴羅薩計劃”和“台風計劃”的失敗,使其信誓旦旦的“閃電戰”宣告破產。希特勒停止進攻敦刻爾克之謎關於希特勒命令部隊停止前進的原因,是一個不解之謎。後來史學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總的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從政治上看,希特勒想與英國議和,放走英軍便於談判。其二,從軍事上看,德軍裝甲部隊連續作戰,過於疲勞,需要休整,同時英軍困守的是一片沼澤地帶,不利於裝甲部隊作戰。其三,當時的德國空軍司令戈林想為空軍爭功,他向希特勒保證,德國空軍會緊縮海邊陣地,可以完成包圍英法聯軍的任務。其四,希特勒大概認為進攻的速度太快,停止西線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