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特勒的中國情節

希特勒對中國兵法和書籍非常喜愛,據他的隨行秘書說,經常可以在希特勒的床頭看到德文版的中國書籍。希特勒在視察法國占領區和訪問意大利時,都曾隨身攜帶《孫子兵法》的簡譯本,他還經常挑燈夜讀並寫了大量的閱讀筆記。在任命隆美爾為陸軍元帥暨北非方麵軍總司令時,他也曾送給這位名將一本帶有自己注釋的《孫子兵法》簡譯本,讓這位忠心的將領感激涕零。

1941年,越來越多的國家卷入戰爭當中,戰火幾乎波及世界的各個角落,反法西斯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納粹德國的處境日益惡化。希特勒和他的納粹德國,在東西線節節敗退中,切實嚐到了兵敗如山倒的滋味,也隱約地意識到戰爭的結局隻有一個,那就是失敗。

(一)二戰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Volgograd)原名察裏津,位於伏爾加河(Volga)下遊西岸,1942年之前有約60萬的常住居民。這裏既是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也是蘇聯南部地區的重要工業城市,當時全蘇聯近四分之一的牽引車和機動車都產自於該城。此外,斯大林格勒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在它的西部和南部,是蘇聯重要的糧食、石油和煤炭產區。如果能夠占領這座城市,對德國而言,無疑是打開了征服蘇聯的“勝利之門”在經曆了1941年冬莫斯科城外的重挫之後,納粹德國內部大批陸軍元帥和高級將領都被不由分說地撤職處分,希特勒企圖借此掩飾戰敗的恥辱。為鼓舞士氣,在經過1942年春的喘息與厲兵秣馬之後,希特勒放棄了對蘇聯的全線進攻,下達了第41號作戰令,即“藍色方案”計劃在1942年夏美軍加入歐洲戰場前,在蘇聯的東南方向發動一次快速的局部攻勢,攻占高加索地區和斯大林格勒,奪取蘇聯的石油、糧食和工業基地,以滿足納粹德國的戰略需求。此外,攻下這兩地之後,德軍從南麵包抄莫斯科,從而占領整個蘇聯。於是,震驚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拉開了序幕。1942年7月17日開始,蘇德雙方在斯大林格勒的頓河河曲展開激烈交戰,會戰正式開始。德國精銳的第六集團軍共71個師,在弗雷德裏克·威廉·保盧斯(FriedrichWilhelmPaulus)上將的指揮下向斯大林格勒方向推進。由於戰前準備不充分,再加上在斯大林方向的防禦力量薄弱,戰爭開始時,德軍突破蘇軍的層層防線,蘇軍一直處於劣勢。

為鼓舞士氣,斯大林於7月28日發布第227號命令:不準後退一步’這應當成為我們當前的主”要口號。要不惜流血犧牲,頑強地堅守每個陣地,每寸領土,要死守每塊國土,直到最後一息。這一命令激發了蘇軍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他們明白已經無路可退了,隻有奮勇向前。德軍遇到了極為頑強的抵抗,9月12日德國集團軍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區,一場曠日持久的巷戰就此開始。在這裏,德軍各兵種聯合作戰的戰術受到極大限製,唯有與蘇軍在滿是瓦礫和廢墟的城市中展開激戰。斯大林格勒變成了一座“死城”城中80%的居住區被摧毀,盡管如此,蘇德的戰爭卻一刻都未停息過。

9月,戰爭的進程推進到了斯大林格勒城中的製高點:馬馬耶夫高地。在殘酷的戰鬥中,德軍與蘇軍交替占領這片高地,再加對第一火車站的爭奪,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膠著中,雙方的犧牲以不可估計的速度增加。到11月,伏爾加河開始結冰,莫斯科城外德軍的噩夢又要開始了,而蘇軍則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攻。11月19日,蘇軍開始實施代號為“天王星行動”的軍事計劃,在紛飛的大雪中發起了反攻。

23日,西南方麵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在卡拉奇(Karachi)會師,合圍了德軍第六集團軍全部。消息傳回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庫爾特·蔡茨勒(KurtZeitzler)建議希特勒同意第六集團軍撤出斯大林格勒。不料,希特勒憤怒地說:我絕不離開伏爾加!我絕不從伏爾▲二戰中被困斯大林格勒的婦女仍在廢墟中頑強地生存。

冰天雪地中,兩個士兵在散兵坑裏加後退!他固執地要求德軍堅守,下令要“戰”鬥到最後的一兵一卒一槍一彈”同時派出曼施泰因元帥率部前往救援。斯大林格勒城內,隨著戰略物資消耗、惡劣的天氣和蘇軍包圍圈的收縮,德軍的陣地越來越小。前來救援的曼施泰因由於受到蘇軍阻撓,放棄了解救第六軍團的計劃。斯大林格勒的德軍已不能支持了,繼續抵抗已毫無意義,但希特勒仍然下令“第六集團軍應在斯大林格勒盡到其英勇”的責任,直到最後一人為止”1943年1月,蘇軍發動總攻。2月2日,德軍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盧斯投降,蘇軍全殲被圍德軍,至此,斯大林格勒戰役以蘇聯方麵的勝利而告終。斯大林格勒戰役以曆史上最血腥的戰役而載入史冊,雙方共約有200萬人在瓦礫中喪生,其中50萬是平民。德軍遭遇了二戰以來的最大失敗,蘇德戰場的局勢得到了扭轉,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由此出現轉折。自此之後,德軍漸漸喪失戰場的主動權,轉入全線防禦,失敗也就接踵而至。二)東線潰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令希特勒暴跳如雷,已經被戰爭蒙蔽雙眼的他,不顧蘇德戰場的實際情況,集中一切後備力量,準備在麵積不過3萬平方公裏的庫爾斯克(Kursk)實施曼斯泰因提出的“堡壘計劃”重新奪回戰爭的主動權,他甚至還整天叫囂著“在庫”爾斯克來場德國式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聯方麵對於納粹德國的這一計劃,早已有所耳聞,並且還特別製定相應的防禦計劃。

1943年7月5日,在庫爾斯克由曼施泰因率領的德軍準備發動大規模的攻勢,庫爾斯克戰役打響。

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在東線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攻勢,也是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役。在為期50天的戰鬥中,雙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德軍損失兵力50多萬人,坦克約1500輛,火炮和迫擊炮3000門,飛機3700架。蘇聯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兵力80多萬,坦克6064輛,火炮5244門,飛機1716架。最終,蘇聯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從此納粹德國永久性地喪失了蘇德戰場主動權,再也沒有在東線發起有威脅的攻勢。就像斯大林所說:如果說斯大林格勒附近的會戰,預告了德國法西斯部隊的沒落,那麽,庫爾斯克附近的會戰,就使它瀕於覆滅的邊緣。

(三)西線失利

就在東線德軍節節敗退的同時,歐洲的西線戰場上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42年10月,英軍在北非發動阿拉曼戰役,打敗了為增援意軍而進入北非的德團。11月8日,美英盟軍占領了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進逼突尼斯。1943年5月13日,25萬德意軍向盟軍投降。北非戰場結束後,盟軍全力專注於西線的戰事。

7月10日,盟軍在意大利的西西裏島登陸,墨索裏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

9月8日,英國廣播公司廣播了意大利投降的正式文告,意大利無條件投降。10月13日,意大利的巴多格利奧(Badoglio)政府正式退出“軸心”同盟,向德國宣戰,納粹德國失去了歐洲大陸上的“盟友”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經過幾次逼真的實戰演練和充分的前期準備之後,騙過德軍的情報機構,冒著狂風驟雨橫渡英吉利海峽,直奔諾曼底海岸。此後的六天間,30多萬盟軍從諾曼底登陸。在與德軍經過了近兩個月的激戰後,盟軍於7月24日取得了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勝利,順利地開辟了歐洲的第二戰場。此後,盟軍處處緊逼,德軍步步敗退。即使希特勒將駐法兵力增加到了26個師,也未能阻止盟軍前進的步伐。8月1日,美國第三集團軍司令巴頓指揮美軍在法國遊擊隊的配合下,向布列塔尼(Brittany)半島推進。8月底,盟軍全線進抵塞納河(SeineRiver)至此,除個別港口外,整個法國西北部已不再屬於納粹德國。

當盟軍將戰爭推進到巴黎之時,在夏爾·戴高樂(CharlesdeGaulle)領導的抵抗力量和巴黎人民的配合下,盟軍於8月23日和24日幾乎全殲了德國的守軍。8月25日,巴黎解放,法國臨時政府成立。到1944年底,在盟軍的幫助下,法國人民徹底肅清了法國境內的德軍,解放了整個法國。在法國驅逐德軍的同時,歐洲的西線戰事也從法國擴大到了北起萊茵河、南至地中海的歐洲廣大區域。1944年9月初,盟軍先後收複了比利時、盧森堡。9月中旬後,逼近荷蘭邊界。9月17日,英軍在美軍的配合下,向荷蘭奈梅根(Nijmegen)阿納姆(Arnhem)一線突擊。戰爭一度因受挫而轉入防禦階段,但隨著後續增援部隊的到來,盟軍再次發動進攻,收複了荷蘭的一部分地區,德軍退守法德邊境一線,盟軍開始把戰場推向德國本土。▲諾曼底登陸刺殺希特勒1938年起,德國武裝部隊中一部分中高級軍官形成了鬆散的團體,試圖暗殺希特勒,用軍事政變的手段結束納粹統治,該鬆散的團體被稱為“軍內密謀集團”1943年起,德國在各條戰線上步步失利,密謀分子加緊活動,一年中6次謀刺希特勒,但均未成功。1944年夏,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德國處境每況愈下,希姆萊又加強了對密謀分子的監視和逮捕。為了不使暗殺計劃敗露,密謀集團加快行動步伐。

7月20日中午,

施陶芬貝格在參加希特勒舉行的每日軍事匯報會時,尋機將一個裝有英製定時炸彈的公文包放在會議桌下麵希特勒的腳邊,隨後離開會議室。不料另一名與會者為了看清地圖,把礙事的皮包提到橡木桌子厚底座的外側,由於厚厚的橡木擋住了炸彈的威力,希特勒保住了性命。事後,希特勒下令處死了4980名密謀分子,其中的核心人物都被用鋼琴琴弦加肉鉤子絞死。軍內密謀集團就此消失,“七二○政變”表明希特勒已眾叛親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