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南宋版三考五擬

“賢弟可曾聽過前朝有‘曆數東牆皇榜上,袁州進士半江西。’之說,還有本朝‘一門三進士,朝士半江西’之語?”見安維軒不解,肖英宣問道。

“江西人讀書這麽厲害?”安維軒驚訝。

“何止是厲害,簡直就是能左右朝堂。”一旁的唐秀才跟著說道,又細數道:“本朝至紹興天子未曾遷都臨安前,我朝在以開封為都一百六十五載,江西出了幾近三千名進士,本朝晏殊、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晏幾道諸位相公皆是出於江右,更不要說江右文人於文壇上的建樹,江右文風之盛,天下無出其右。”

“我江浙……”安維軒驚道。

“我江浙雖盛文風,但有江右珠玉在前,底氣未免顯生不足了些。”不等安維軒將話說完,陳英宣坦言道。

南宋時的江浙不似後世學霸倍出,在封建學而優則仕的科舉時代,位於江右的江西才是學霸盛產地,自唐末到明代中葉,江西文風之鼎盛堪稱獨步華夏,直到有明中葉以後江浙學子才可以並駕比肩。

所以位於江左的江浙等地學子在江右學子麵前,真還沒有什麽底氣。

說到此處,肖英宣開門見山道:“實話與賢弟說罷,近日有江右學子來我平江府遊曆,我平江士子免不得要交際應酬一番,雖說是宴飲歡娛增近友情,卻免不得會談詩論賦討論經義,好勝心使然雙方必會爭個長短較個高下,我平江學子自是不想輸人一籌,免得被江右人譏諷江左無人,所以請賢弟前去助拳……”

安維軒啞然失笑道:“二位前輩怕是太抬舉晚輩了,晚輩這點學識如何能與二位前輩助拳。”

唐秀才擺手說道:“我二人來請賢弟助拳,自是看中了賢弟的擅長之處。”

“唐兄所言甚是,與那江右士子談詩論賦比試墨義,自是不需用安賢弟出麵……”肖英宣說道,隨即話音一轉:“安賢弟隻需當做一支奇兵便可。”

“奇兵?”安維軒不解。

肖英宣微微一笑,眼中露出狡黠之色:“江右文風鼎盛,士子們多是詩書傳家,討論詩詞經賦、墨義,他們或許可略勝一籌,若論這歌麽怕是他們拍馬也不及安賢弟一二。”

“幾日前我與肖兄可是親眼所見,賢弟不過離席一兩刻的時間便得佳作,讓那茉莉姑娘紅至極也,一曲茉莉花現下在吳中是人人傳唱,想有安賢弟這支奇兵在,定能將那江右人士掀於馬下。”唐秀才知道。

在旁邊聽了半響的安郎中不禁搖頭:“說來說去,還是我江左文風不昌!”

聽安郎中言,肖英宣、唐練二人不由赧顏。

“二位還是請回罷,這個忙我兒實是幫不得!”就在這時,安郎中擺手道。

“安先生……”聽安郎中言,肖英宣二人不由焦急。

“二位秀才公識多見廣學業有成,又己成家立業,心性堅韌實非我這兒所能企及。”安郎中開口,細說原由道:“一來我兒現下正當是苦讀用功之際,學業實耽誤不得;二者名利場中有頗多**,我兒尚且年少見識不豐,出入酒肆伎家,難免不會迷戀聲色影響用功,誤入迷岐途。”

在肖英宣、唐練二人看來,安郎中拒絕的理由很充分,自家兒子尚且年幼,去不得勾欄煙花之地,既影響學業又會影響到心理與生理。

但麵對江右學子,若少了安維軒這支計劃中的奇兵,平江府這些士子怕是真討不得什麽便宜。

唐秀才忙保證道:“安先生大可放心,此次交際應酬結束,在下便親自送安賢弟回來,絕不留連風月。”

“至於安賢弟進學上進,吾有事半功倍之法,今不吝傳與安賢弟。”肖英宣也是急忙說道,隨即吩咐隨在身後的仆從:“你且去家中,取我書案上平日常讀的那幾本書來與安郎中過目。”

那仆伇聽了忙按主人吩咐行事。

不多時,那肖家仆伇去而複複,懷裏揣著幾本書,似做賊一般。

接過仆伇遞來的書籍,肖英宣送到安郎中麵前,笑道:“安先生請看,有這幾本書,安賢弟考取功名定會事半功倍!”

接過略看封麵,安郎中念道:“《決科要機》、《精騎》、《宋賢文集》、《聖宋文選》、《新雕聖宋文海》……”

略做翻看,安郎中原本緊繃的麵容立時放鬆幾分,眉眼中也現出幾分笑意。

“日後在下若遇到此類書籍,必再立安賢弟多捎帶一份。”見安郎中眉眼中現出喜色,肖英宣又說道:“這些書籍為我朝官府所禁,卻是士子進學的不二法門,江右詩書人家所藏此類書籍更是不知凡幾,隻是先生不能張揚,若為官府所知免不得會生出些麻煩。”

唐秀才亦是說道:“有此事半功倍之法,先生可放心安賢弟與我等同行?”

“二位用心了!”收起書籍,安郎中向二人拱了拱手,又看向自家兒子:“此次你隨二位前輩前去,要少說多問,以長見識為主,一不可妄自菲薄二不得妄自尊大,明白否?”

安維軒不由愕然,不過片刻的光景自家父親便改了主意,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憑幾本書便改了決定。安維軒立時明白顯然這幾本書有著很大的分量。

之前還一再推脫的安郎中之所以改變主意,還要從古代科舉考試說起。

科舉正式確立於隋唐,至清末廢除前後綿延一千三百餘年,其取士之法曆朝曆代各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考試內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麵:一經史,二文藝,三時務。

經史,以“帖經”、“墨義”為主要的考試形式,所謂的“帖經”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古文填空,“墨義”就是古文字詞句翻譯加理解。二者都是考死記硬背的功夫,好好背就能過。

所有有需求就有供給,有人將其中知識要點匯錄成集,便是這《決機要科》與《精騎》。

王安石於熙寧變法之前,宋代科舉有一科目是考詩賦的,有著濃濃的文藝範,相當於後世的命題作文,不僅要嚴格切題,還要嚴格切格律與聲韻,再驚才絕豔也不能隨意發揮。所以有專業人士出了部《禮部韻略》,用來指導學子應試作文,多背範文,為了押韻好好練習拚音就是。

除經史、文藝外,科舉的另一個科目就是時務,也稱為“策”與策論。用後世的語言解釋,這“策”就是古代版的論文答辯。相對於前二者,策論是有很大難度的。

科舉策試,有可能以當今天子正在苦惱的國家大事為題,也可能是以主考官摘取某經某中的一句半句該作何解,也可能是問考生對當時的時事熱點,社會新聞有什麽看法。

甚至可以說時事政治,全看三觀。

作為學霸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大方出版精心整理的考試心得-《策林》,為在策海中苦苦掙紮的學子們照亮了道路。這本《策林》等同於現代的狀元筆記了,相當於現代莘莘學子苦刷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這白大詩人也可以被視作古代版的王後雄。

有人總結了科舉考試工的精髓不過是“將累舉程文讀熟”,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將曆次考試的優秀文章即時文讀熟,結合題意模仿時文作答即可。

到了宋代,隨著科舉製度的不斷完善,似《策林》這類的教輔書籍更加普及。如《宋賢文集》、《聖宋文選》、《新雕聖宋文海》、《新箋決科古今源流至論》等等。

由於教輔書的出現,導致學子們的學習重心從研讀經史、鑽研學問轉移一背誦並默寫時文,這顯然與朝廷選才取士的初哀大相徑庭。對此,家天下的君王們很不高興,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凡一發現即收繳焚毀處以重罰。對此書商、學子們也是瑟瑟發抖,使得這類教輔書顯得十分稀罕。

正因如此,這幾本書肖英宣送的是偷偷摸摸,安郎中收的也是偷偷摸摸,態度更是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安郎中雖然是個開藥堂的郎中,但在郎中的前麵還有商人二字。

見得了安郎中許可,肖英宣言道:“安賢弟,到那日宴請江右學子,你隻需效仿前次於席間即興作上一曲,席間教女伎演奏,既不墜了我江左學子的名頭,也好教那江右學子漲漲見識,免的目中無人。”

提及歌伎,安維軒不由想起幾日前之事,言道:“不知席間奏樂的女伎來自何處,可否召來幾個紅袖招的女伎?”

“安賢弟也知道紅袖招?”唐秀才神情微驚,旋即麵色有些為難的說道:“紅袖招的歌伎出堂很貴……”

“不妨,晚輩曾欠下紅袖招伎家媽媽一個大人情,正好借了這個機會將人情還了。”安維軒說道,頓了頓接著說道:“這紅袖招,還是晚輩親自走上一趟罷。”

“那最好不過了。”聽言,唐秀才心喜,安維軒若請得動那紅袖招的女伎,怕是能省下許多錢財。

“既然如是,那便與賢弟定下時間了,六月十六麗景樓。”見安維軒應允,肖英宣言道,隨即與唐秀才告辭。

臨行至安家門口,肖英宣又與安維軒叮囑道:“距六月十六還有數日,望安賢弟多做準備,至時好教那江右士子大吃一驚。”

“請二位前輩放心,晚輩定不負所托。”安維軒將二人送到門外,言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