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發動“九?一八事變”的三個元凶: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賢二是甲級戰犯,後來被絞死;另外一個石原莞爾卻什麽事兒沒有。他是發動“九?一八事變”的頭號人物,他出智謀,另兩個人去實施。可是石原莞爾和東條不合,他說東條的腦子隻配當個上等兵,根本就不配當大將,而且他反對跟英美開戰,主張以中國為基地,去進攻蘇聯,把蘇聯的遠東部分全占了,因為日本人太多,得往那兒移民。所以,1941年他就退出了現役,等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庭的時候,石原去自首,去了兩次都被拒絕。他說你們不是抓戰犯嗎?我來了,怎麽也得給我弄個甲級戰犯吧?沒想到法庭不受理,你不是戰犯回家去吧。第二次他又來了,又被趕回家了。石原急了,我這樣的人怎麽能不是戰犯呢?太不給我麵子了!好歹我在日本軍界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最後連個戰犯都沒混上,太丟人了,你們還讓不讓我活了?我以後還得在這一帶混呢。後來,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賢二上絞刑架,石原莞爾卻在證人席上。為什麽他倆上絞刑架呢?他倆在日本投降的時候,一個是駐新加坡的司令官,一個是駐印尼的司令官,有虐殺西方戰俘的行為。而石原因為反對跟英美開戰,什麽事兒都沒有。戰後日本第一任首相吉田茂,1928年是駐奉天總領事,參與了炸死張作霖的皇姑屯事變,很多侵華陰謀都有他的份兒。在東條英機內閣時,他是工商大臣和殖民大臣,因為反對跟英美開戰而辭職,按說這個人對中國是罪惡滔天,但因為他反對和英美開戰,所以也什麽事兒沒有,居然還長期擔任首相。

多沒天理啊!德國是反納粹的鬥士當總理,日本是戰爭罪犯當首相。另外,美國人看到天皇的威力大大的,一聲令下,300多萬日本兵全放下武器乖乖投降,所以千萬不能把天皇弄死,否則太傷害日本人民的感情了。

但是保留天皇就出了什麽問題呢?日本軍人認為,我是為了天皇打仗,他都沒罪,我們更沒罪,我們不反思。所以,日本軍國主義的餘毒就沒被肅清。

局部熱戰在進行

二戰結束後,因法西斯的失敗,美蘇戰時同盟的合作基礎喪失,雙方因國家利益和社會製度的矛盾日益顯現,戰時同盟關係逐漸破裂,美蘇從戰時同盟逐漸發展成了戰後的對手。

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谘文,要求美國援助受到共產主義威脅的希臘和土耳其,提出了采取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遏製共產主義”,即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標誌著“冷戰”的正式開始。

隨後,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對歐洲的經濟援助計劃,即馬歇爾計劃,以扶植和控製西歐國家,遏製蘇聯。馬歇爾認為“貧窮是產生共產主義的唯一土壤”,人人吃飽了,日子過好了,不就不造反了嗎?發生革命的可能性就低了。美國為馬歇爾計劃,拿出了130億美元,合成今天的美元,大概兩千個億,90%是無償贈予,獲得份額最多的是英國,其次是西德,受援國中甚至包括土耳其。歐洲國家經濟迅速恢複,避免了革命的危險。

為了遏製蘇聯,1949年,美、英、法等國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1955年,為了對抗北約,蘇聯、波蘭、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等國簽訂了《華沙條約》,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

至此,出現了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麵,兩極格局形成。

冷戰時期,爆發了美蘇發動或參與的局部“熱戰”,使世界局部地區經常處於動**不安之中,其中最主要的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幹涉,入侵朝鮮。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1953年交戰各方簽訂停戰協定,戰爭結束。

二戰結束後,法國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擊,迫使法國殖民者撤出。1961年,美國發動越南戰爭。在越南人民的打擊下,美軍被迫於1973年撤出越南。

甭管對於蘇聯而言,還是對於美國而言,歐洲都是核心利益所在,所以歐洲不能打爛了。相反,亞洲、非洲,用美國的話講,是共產主義的邊緣地帶,這些地方是可以爆發熱戰的。美國在二戰結束後的幾次大規模熱戰分別是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還有2003年的美伊戰爭,全都是在亞洲。

在“冷戰”之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了美蘇爭霸的局麵。斯大林時代還不具備強勁的經濟實力,所以斯大林不敢惹美國,最明顯的就是朝鮮戰爭。中國出兵幫朝鮮,當時最應該幫朝鮮的是蘇聯。美國出兵了,蘇聯也應該出兵。但是斯大林不敢惹美國,他讓中國去。一開始答應給咱們派空軍,後來改口了,讓咱們進去挨炸。誰才敢惹美國呢?赫魯曉夫。赫魯曉夫時代蘇聯的工業在逐漸恢複,跟美國的差距在縮小,所以這時候出現了美蘇爭霸的局麵。

一道大牆,隔開多少人

美蘇爭霸的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美國總統是肯尼迪,傳奇般的人物,到今天為止,他都是美國當選總統裏最年輕的,他的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他當上美國總統時41歲,克林頓是46歲,奧巴馬是48歲。可惜,一任都沒幹完就被暗殺了。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總統,先是杜魯門,然後是艾森豪威爾,最後才是肯尼迪。蘇聯領導人一般是幹到死算完,這個時候蘇聯在位的就是著名的“IBM(國際大嘴巴)”——赫魯曉夫。

這一時期,美蘇合作,結束了對奧地利的占領。奧地利在戰爭結束後,不是作為納粹的受害者,而是作為納粹的幫凶受到處置,也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區占領了。德國被分區占領,後來就形成了東西德國,等於蘇聯在德國搶到了一塊地,蘇聯主動放棄了對奧地利的占領,算是作出了妥協。當然它也有條件,奧地利作為一個中立國,不能加入北約。1955年,蘇聯承認了西德政府。西德是美英法扶植的。蘇聯承認西德,也表示想跟西方搞好關係。1959年,赫魯曉夫訪美,這是蘇聯國家領導人第一次出訪美國。赫魯曉夫跟美國當時的副總統尼克鬆進行了一場著名的“廚房辯論”。兩個人參觀美國的廚房用品,引發話題,辯論誰的生活方式好。

爭霸的過程並不都是緩和,更多的是伴隨著讓人透不過氣來的緊張。德國被美蘇英法分區占領,首都柏林也被分區占了,形成了東柏林和西柏林,但這兩個柏林完全都位於蘇占區,就在後來的民主德國境內。東柏林是民主德國的首都,西柏林是英法美占領下的一個自由市,東柏林是社會主義,西柏林是資本主義,一城兩製。

蘇聯在1948年製造了一場柏林危機,切斷了西柏林的水陸交通,想把西柏林活活地困死、餓死,讓盟國屈服。結果美國的強大在柏林危機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美國在一年時間內,靠空運維持了西柏林200萬市民的生存,一天3000架次飛機降落在西柏林。一天是1440分鍾,3000架次飛機降落,那就半分鍾1架。幾十萬架飛機的起降,隻有22架失事,失事率低到了驚人的程度。天上的美國飛機分三層,9000米的在盤旋,6000米的準備進場,3000米的準備降落。降落之後趕緊起來,騰空跑道,6000米的要下來。一年的時間,200萬西柏林人不但得到了食物、煤,甚至得到了生日蛋糕,你想西柏林人多驕傲——瞧,我們強大的盟國。

東柏林人也看到了這些,瞧人家那強大的盟國。所以160萬東德人從東柏林逃到了西柏林,占當時東德人口的1/10,而且主要是知識分子。因此,東德當局在蘇聯的授意下,修築了柏林牆,把東西柏林的交通完全阻斷了。柏林牆是130公裏長的鋼筋水泥牆,還有30多公裏長的電網。有的地方是界河,你看河裏沒人管,想遊過去,你就漂起來了。越是沒有人巡邏的地段越危險,不是埋著地雷,就是有自動射擊裝置。探頭一看見你,地底下就升起機關槍來,你就成了篩子。而且,隻翻過柏林牆未必能投奔自由,因為柏林牆是修築在東柏林一側150米,你就是翻過這道牆,還得跑150米才能進入西柏林。所以,這道牆硬生生地阻斷了無數個家庭的聯係。在柏林牆建起來的28年間,有很多人因為翻越柏林牆而喪命。後來主持修建柏林牆的這些人,在兩德統一之後,都受到了法律的嚴懲。但是,也有很多人成功地翻越了柏林牆。

有一個東德政府的公務員,挖了19年地道,演繹了鼴鼠的故事,挖到西柏林去了。他家住的地方,離柏林牆很近,他天天晚上掏地道,拿吃飯的勺挖,每天挖出來的土,隻要能堆滿汽車的後備廂,他就不敢挖了。不能搞個鑽頭去弄,第二天家門口堆一大堆土,那警察一來就知道你在幹嗎了。每天一大早開車出去,把土倒河裏,晚上回來接著挖,愚公移山。可見自由對他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一共挖了19年,這牆存在了28年,再多挖9年,牆自己就倒了。

還有一哥們兒更神,東西柏林有個交界處是一條馬路,馬路中間壘著柏林牆,東德當局把靠街的窗戶,全拿磚砌死,這棟樓不許住人,有警察巡邏,變成廢樓。這哥們兒夜裏不知道怎麽爬到樓頂上,綁了兩個大風箏,往西柏林跳,一下,倆腿都摔斷了,但是西德人馬上給治好了,投奔自由去了。

有一張獲普利策新聞獎的照片,柏林牆牆體即將合攏的一刹那,站崗的東德警察,扔了槍就往西柏林跑。西柏林已經張開雙臂準備迎接他了,因為他還要跑150米,那速度比劉翔都快。眼瞅著就跟西柏林人擁抱上了,這時候他被東柏林罪惡的子彈擊中,這個人身體往後仰,雖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西柏林人那種惋惜、驚訝的表情,看得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