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大合唱的軍歌,那可太多了,旋律易學,朗朗上口,唱出來或是雄渾有力,或是鐵漢柔情,隻消將其中不合大唐時代背景的詞句給換一換,就能直接拿來教給軍校學員。夏鴻升連活動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軍歌嘹亮——大唐皇家軍官學校第一屆合唱比賽”

獎品也想好了,榮譽性獎品加物質性獎品。集體得獎,就發獎杯,個人得獎,就發勳章。

反正當初試做出來的軍功章李老二擔心在軍中推行的話會引起波浪,讓人覺得他要變革軍隊了而感到不安。所以一直扔在家裏吃灰。幹脆這一次就拿出來,現在軍校之中試行軍功章,再慢慢往全軍隊中推廣——就像煮青蛙,軍隊中的保守派是青蛙,那些對於軍隊的變革和嚐試像是滾水,把青蛙扔進滾水裏,它就會立刻猛地竄跳出來,還將滾水濺到到處都是,所以一直沒有動手。不過現在有別的辦法了。夏鴻升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也明白李世民心中的顧慮,所以就賦予了軍校“溫水”的職能。那些不便於立刻推行的措施或新方式,都在軍校中試行,軍校自成一個小天地啊,所以威脅不到誰,且執行力強的多,能夠落實貫徹。等到出效果了,人人都說好了,在慢慢推行開來,阻力就會小得多。

物質獎勵也不乏錢財,忒俗。既然是軍校學員,以後出去就是軍官,那就發武器嘛!軍機坊下屬的兵器作坊用的可是改良過的煉鋼技術,流水線上不僅出鋼的速度快,而且出來的鋼質地比百煉鋼還要好的多,打造出來的兵器在其他人眼裏那就是削鐵如泥的神兵利器了,比錢財值當的多了去了。那可是有錢都買不到的。

夏鴻升沒在回去,就在自己的院正辦公室裏麵起草了一份活動實施方案和章程。一邊起草,一邊歪歪著,到時候把朝中的大佬們能請來多少就請來多少,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麽叫做德智體美全麵發展。什麽叫軍事素質過硬,思想素質過硬的“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大唐軍人!

憑借李靖、段誌玄和牛進達三人的麵子,軍中的那些將軍們應該能來一大批吧!最好能想法把李老二給忽悠來,隻要李老二一來。那些文官中的大佬就肯定要被帶著來,哇哈哈哈!……

這種活動方案和章程夏鴻升後世裏麵支教之前做機關文書的時候寫了無數,所以輕車熟路,很快就完成了。繼續鋪開幾張紙,開始從記憶裏挑選準備教給學員們的歌曲。

先列了一張歌名清單。然後再一首首的改詞。

改著改著,就發現了一個問題。

軍校沒有校歌,軍隊沒有軍歌,國家沒有國歌。

不要小看了音樂的力量,實際上,一個國家的國歌,一支軍隊的軍歌,一個學校的校歌——說起來很小的事情,區區一首歌曲而已,既不流行。也不一定動聽,甚至有時候你覺得它老土,跟不上時代——可是這些歌曲,所發揮出來的作用,卻是十分巨大的。國歌和軍歌,既反映了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民族精神,又是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象征。作為國歌或者軍歌的歌曲,往往都是具有特殊曆史意義的歌曲。盡管歲月消磨,盡管曆史變遷,盡管物逝人非。唯精神永存,歌聲不老。

首先就是凝聚力。它歌頌與鼓勵一個民族的信心與凝聚力,能夠通過特有的曆史意義,將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人凝聚到一起。成為一體,激發其為一個共同的信念而奮鬥。

然後就是鼓舞精神。代表著國家和軍隊的國歌和軍歌,能夠激發起人心中的愛國情懷,和一種認同感與歸屬感,從而喚起人們心中的力量和勇氣。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還是有一些類似後世軍歌的歌曲的,如樂府中的“鼓吹曲”,開始就是軍樂,後來又擴大為朝廷的朝會、田獵、道路、遊行之樂;“橫吹曲”,原也是軍樂,用為軍旅馬上之樂,後來還在賞賜有功邊將時使用。這些軍旅音樂,一般也都有歌詞與之相配。有些歌詞現代還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編撰的《樂府詩集》中。

隻不過,中國古代軍歌並沒有形成係統的發展。

在歌曲的音樂形式上,沒有出現過進行曲這種音樂形式;在歌曲的功能上,沒有形成各種各樣的歌曲品種;在歌曲的影響上,沒有形成社會性認可。

而從根本上說,中國古代軍歌普遍缺乏“發揚蹈厲之氣”,也就是缺少“尚武”的精神內核。於是缺乏鼓舞性,不能給人以昂揚向上的精神振奮,也沒有引人於無畏、勇猛境地的素質。

基本上說,中國古代軍歌中類似於楚辭中《國殤》這樣的歌曲是太少了。中國古代軍歌中以寫怨恨、憂傷之情為主,還有很多是以寫戰爭的殘酷為其創作基調。雖然,其中有很強烈的反戰意識,和對戰爭的清醒認識,但是它往往不能適於在軍事生活,如行軍衝鋒,敵軍陣前鼓舞鬥誌和士氣。及社會生活,如節日慶賀等方麵的具體之用。尤其是在一個危機四伏的年代,古代軍歌並不能起到鼓舞人們精神的作用。

夏鴻升對照著自己方才列出來的清單來回看了許久,也沒有從中挑選出來哪一首作為軍校的校歌,更沒有覺得堪得作為大唐的軍歌的。

夏鴻升鋪開一張紙,上麵寫下了“大唐國歌”四個字,想了想,放到了一邊。又在下一張紙上寫下了“大唐軍歌”四個字,想了想之後,也放到了一邊。這兩首歌所代表甚大,必須慎重選擇,仔細考慮。

最後一張紙上,夏鴻升提筆寫下了“大唐皇家軍官學校校歌”,仔細想了許久許久,然後緩緩落筆錄下:

“向前!向前!向前!

軍校的學員向太陽!

腳踏著大唐的土地,

背負著人民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百姓的子弟,

我們是大唐的脊梁,

從無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