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民智。

聽見這三個字從李世民的口中說出來,夏鴻升的第一反應是意外和高興。第二個反應,是深思。

所謂啟民智,其實有廣義和狹義的兩個概念。

廣義的開啟民智,是讓人們從長期被鞏固於政權世界中的思想活化起來,去追求屬於自己心靈空間的真,善,美。民智自然是全民智慧的意思,隻有大家都向往一種美好和上進,社會才可以風氣純正,自強不息。開啟民智,自然是要將昏昏欲睡的大家叫醒,並且告訴他們或許也可以這樣那樣的去思考。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艱難的過程,尤其是對於已經久習慣於順從的國民來說。千年來,國民所接受的觀念,剖析到了最終,其實也就是兩個字,順從。順從權威者的安排,甚至自己的思想,思維方式,也順從於權威者既定的方向和方式。

而鮮有思想獨特之人。

即便有些新思想,也仍舊是在這個桎梏之中的再創作,再展。而鮮有跳出這個桎梏的。而那跳出來的,也多數因為有悖於集體的順從意識,而最終湮滅。除非有另外一個權威者,來打破原先的權威者,定下另一種權威。

從這個角度來說,即便是在夏鴻升所處的後世的那個時代的人,也不能算是真開啟了民智。

而從狹義來說,所謂的啟民智,就是相對立於愚民的概念。即,讓百姓有知識,進而有智慧,進而會思考。

更加狹義一些,那就是掃除文盲,讓百姓至少不會被一些荒謬的事情所蠱惑,所欺騙,所煽動。

真要做到啟民智,是何其艱難。即便是在後世裏那個時代,也終於還未能做到。頂多也隻是做到了最狹義的啟民智——掃除文盲而已。即便這,似乎也要打些折扣的。

所以夏鴻升相信,李世民此刻所意識到的啟民智,同樣也隻是最狹義的那一層——讓人們有知識,不會因為天上一個打雷,就聯想到他李世民的好與壞身上;不會因為幾聲狐狸叫,一條白蟒蛇,就相信天命所歸的假話。

夏鴻升知道,李世民的出點很簡單,那就是——天上打雷了,幹旱鬧蝗災了,你告訴官員們,他會說這是皇帝做錯了事情,要皇帝下罪己詔並去改正。而你告訴涇陽書院的學生們,他們則會說天上打雷是自然現象,鬧了蝗災是因為幹旱,而幹旱是因為今年的季風要晚些才會來。

夏鴻升同樣也知道,天人感應,一方麵真的荒謬,一方麵,卻也可以成為皇權的一個約束。

這麽大一個國家,這麽多人,全都必須聽從他的命令,這個權力太大了,也隻有“天”,才能夠讓他有所收斂,不敢濫用這份權力。

所以夏鴻升想了想,問道:“恕微臣鬥膽,陛下,臣想先問問陛下,您覺得為何要啟民智。倘若陛下的回答是,一旦啟民智了,那就沒有人再相信天人感應了,無論山崩地裂江河倒灌,都不再會被同皇帝的所作所為聯係在一起,那麽陛下您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如果是這樣,微臣往後絕不再提這三個字。”

李世民一愣,眉頭皺了起來。夏鴻升說的話,十分不客氣,令他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整天總喜歡跟他唱反調,嗆他的話,引經據典的諷刺他,讓他束手束腳。

“夏卿的意思是……”李世民皺起眉頭,問道。

“微臣的意思是。微臣雖然覺得天人感應的學說荒謬,但是又覺得,也虧是有這個學說在,才得以讓好些帝王因為懼怕老天,因而能夠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不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微臣說的可不是陛下,陛下您英明神武,自然不在此列。”夏鴻升麵無表情的說道,可那語氣誰都能聽出來,這就是說給李世民聽的。

李世民挑了挑眼睛,盯著夏鴻升,問道:“夏卿想說什麽?”

夏鴻升行了一禮,說道:“微臣想說,《荀子》裏麵有一句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李世民頓了頓,沉聲說道:“朕明白夏卿的意思了。夏卿是在擔心,一旦啟民智,百姓都有了學識,不再相信‘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的話,朕也不用再害怕什麽‘上天降罪’,因而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起來。”

夏鴻升點了點頭:“陛下您待微臣不薄,所以這些話雖然難聽,甚至會令陛下震怒,可微臣也還是想要讓陛下知道。自然之中的種種災害,雖然不是天和人的因果,確切來說,不是上天和君王之間的因果。可是,君王和百姓之間,卻是有所因果的。君王的一舉一動,所作所為,所種下的因,不會造成‘上天’的果,卻會造成百姓的果。君王決策英明,勵精圖治,百姓自然擁護愛戴,君王昏聵無能,貪圖享樂,百姓自然哀怨叢生。君王免除一個地方的稅收,百姓會感激這個君王。君王加重這個地方的徭役,百姓會埋怨這個君王,這就是最直接的體現。所以與其說‘天人感應’,倒不如說‘人人感應’。”

“既然夏卿這麽說了,那朕也明確的告訴夏卿。”李世民很是鄭重的說道:“方才夏卿說的那句話,魏卿也常拿來說與朕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天災**,朕心疼百姓,卻又有何懼之?所懼者,唯百姓不明好壞,受人蠱惑。朕勵精圖治,做的每一個決策,無不深思熟慮,從諫如流,可依然有人因一次天災,就攻訐於朕,百般好處,頃刻盡忘,朕又何其心寒!朕啟民智,所求不多,唯願天下百姓,皆如書院學子一般,能夠明理是非,不妄受挑撥,離心於朕!”

夏鴻升點了點頭,說道:“臣明白了。陛下,開啟民智,唯有一法可循。”

“策將安出?”李世民問道。

“普及教育。”夏鴻升答道:“強製普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