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社會等級與政治文化

元朝是中國曆史上少見的對社會劃出明顯等級的朝代,以四等人分,將民族與地域壓迫、歧視公開化製度化。元朝的四等人是這樣分的:蒙古人最高貴,居於社會的頂層;色目人(西域各族和西夏人)次之,這兩等人人數最少,但屬於統治民族。漢人(北方的漢人、契丹人、女真人、高麗人,即原來金朝統治領域的人)居第三,南人(南方漢人,即最後降服的南宋人)處在最底層。

由於蒙古人總數太少,所以,色目人則成為準統治者,蒙古往往利用色目人管理漢人和南人。蒙古人和色目人擁有特權,貴族自不必說,除了反叛朝廷之外沒有犯法的概念,打死漢人沒有任何政府機關能處置他們。就是一般的蒙古人和色目人,犯了法也歸特別的機關處理,蒙古和色目人打死漢人,隻判凶手出征。反過來,如果漢人傷了蒙古、色目人,則肯定被判處死刑。因此,各級政府的達魯花赤實際上掌握著漢人的生殺大權。

漢人不許習武,不許擁有武器,不許打獵,不許養馬,不許聚眾生事,所有的結社都被禁止,連祈神賽會、廟會趕集都被懷疑為聚眾造反,被嚴令禁止。每到夜間,往往宣布戒嚴,禁止漢人出行,有病請醫生也不被允許,甚至連在屋裏點燈都受到幹涉,在漢人區域實際上是在實行軍事管製。蒙古駐軍駐紮在全國各個軍事要點,然後由漢軍和新附軍具體控製,他們的行為受到蒙古軍的嚴密監視。如果查出管製不嚴,那麽漢軍和新附軍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蒙古人原來信仰薩滿教,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所以很容易接受比較成型的宗教。在中亞的蒙古人很快就接受了伊斯蘭教,而在漢地的蒙古人則對佛教的一個分支——來自吐蕃的喇嘛教顯示出極大興趣。作為漢人道教一個分支的全真教,也曾受到蒙古人的禮遇,但不及對喇嘛教的熱情。在元朝,喇嘛教的僧侶地位很高,來自吐蕃的高級喇嘛可以享受“國師”待遇,與皇帝和王公貴族相往還,寺廟廣有田產,勢力很大,一般的喇嘛也受到特別的優待,地位略等於色目人。至於吐蕃僧人,地位就更高,連蒙古貴族也要讓他們三分,吐蕃僧人到處橫行不法的事情,時有所聞。

蒙古人基本上拒絕漢化,不肯也不屑學習漢語,但所有的高級官吏基本上由他們和部分色目人壟斷,隻有非常少的漢人可以做到高位,而南人則一個也沒有。掌握一切權力的蒙古人雖然善於打仗,但行政能力卻遜色很多,往往得依賴擔任屬吏的色目人。回回令史、譯史和通事同樣擁有極大的權力。漢人士大夫在元朝建立之前,一點地位都沒有,往往跟平民一樣2,被掠為奴隸,當牛做馬。後來處境稍好,總算可以擔任有些無關緊要的官職,而且還部分地恢複了科舉,隻是取人太少,每科不過30人左右。對於大量的漢族讀書人來說,這不過是杯水車薪。因此讀書人的處境並沒有根本改善,正像錢穆說的那樣,蒙古人對待漢族讀書人,就像對待工匠一樣,不過是純粹的利用而已。(參見錢穆:《國史大綱》,657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所以元代的讀書人讀經無所用,隻好去編曲唱戲,結果造成了元代雜劇的繁榮。

在元代除四等人外,還有一種社會等級的排列法,這是民間的排列,也能說明問題。這種社會等級排列,一種說法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另一種說法是“官、吏、僧、道、醫、工、匠、娼、儒、丐”。錢穆認為,後一種說法不合理,因為古代工與匠是一回事。(參見錢穆:《國史大綱》,658頁。)除了官吏僧道之外,有一技之長的人地位都要高一點。蒙古人特別看重具體的技術,每次破城,即使屠城也會對工匠、醫生與獸醫加以保護,其目的隻是要把他們掠走,編為自己的附庸,讓他們為王公貴族和蒙古人服務。由於蒙古特別看重工匠的技術,所以,雖然工匠的人身不得自由,但待遇卻要優於一般平民。第七等級的“獵”,實際上是專門為蒙古人打獵養鷹的鷹戶。打獵是蒙古貴族的消遣,而養鷹也是一種專門技術,所以也比一般平民待遇要好些。

由於元朝統治者基本上拒絕接受漢文化,所以,基本上意識不到儒家倫理對於統治的好處。即使有個別人意識到了,也無法順暢推行。元朝的國家治理,基本上無視漢人千年的政治傳統和經驗。在製度安排上,具有儒學底蘊的士大夫,隻是作為統治的裝飾和點綴,元朝統治者偶爾聽取一點漢人的意見,往往也是偏於技術方麵。他們用不著儒學為自己增添合法性,也基本上不需要對自己的統治做道德上的修飾。而且,他們無視漢地原來的知識精英的存在,不僅不依靠他們,反而有時候還排斥他們。他們對漢人的統治,基本上是軍事強製背景下的強行盤剝和嚴刑峻法。在元朝統治的不足百年裏,民變和農民造反從來就沒有斷過。

元朝統治者在拒絕漢化的同時,也造成了部分漢人的蒙古化。清代史學家趙翼指出,在元代,有很多漢人取蒙古名的事情,比如姓張的叫張拔都,姓劉的叫劉哈刺不花,有的甚至連名帶姓一並蒙古化了。還有的人,為了謀求一官半職,或者做通事,積極學蒙古語。(參見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劄記校證》,701~702頁,北京,中華書局,1984。) 小說.中國政治製度史導論(第2版) 最新章節第53章 社會等級與政治文化 網址:http://www.xoyo100.com/html/5/5157/253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