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巴博拉.伯布洛瓦演的傳記片《可可·夏奈兒》,裏麵的對白都很香奈兒——看過一本香奈兒小姐寫的隨筆錄,文字銳利聰慧,隨處閃現鑽石般冷冰的光輝。

電影裏香奈兒在給侄女準備參加晚宴的衣服時,在她身上塗了很多香水,強硬堅決:“不塗香水的女人是沒有未來的。”

除了這句話之外,還有幾句也讓人印象深刻:

你永遠不知道晚宴時會發生什麽,當命運女神來敲門的時候,你必須是最漂亮的那個;

女人的身材決定了她應該穿什麽樣的衣服;

佩飾是一門科學,美麗是一種武器;

……

小時候看亦舒的小說,時常會看到小說裏的女主角借祖母的香奈兒套裝或者禮服來穿,它仿佛可以像那些年代久遠的珍寶一樣代代相傳,越舊越有型,男主角一旦誇讚她美麗,她便必須淡淡回一句:“來不及準備,借奶奶的衣服穿。”

不知道這句話能讓男人想多遠,但是我每次看到,都會毫無例外的浮想聯翩——哇,她有著代代相傳的美、氣質、財富、品味……

KIT是奢侈品愛好者,她喜歡LOGO昂貴的一切。她常告訴我某某手袋是需要有一隻的,因為它可以保值,就像某某手表。她還常建議我需要買一件某某家的風衣某某家的圍巾某某家的帽子……這些基本款是永遠不打折,而且永遠不過時的。

KIT幾乎說服了我,但她萬餘元的套裝襯裏還是會脫線,幾千元的短褲還是會脫邊,萬餘元的皮鞋走起路來沒有份外飄逸依然會有折痕——小時候我每穿上一雙新鞋都不肯走路,是的,我理解不了為什麽鞋麵上留下走路的折痕會令年幼的我傷感,就像我理解不了同一個織機上出來的布,同一隻蠶吐的絲,同一隻牛身上的皮,為什麽不值一樣的錢。

我懷疑這本傳記片是用來反奢侈品的,否則,可可·香奈兒就不會在電影裏大方地告訴大家之所以她開始做針織衫是因為這材料“比開司米便宜多了”,也不敢堂皇要求自己的售貨員將物品“以原價十倍的價格”賣給一個她不喜歡的女人,她更不好意思扯下窗紗給侄女的晚禮服做長圍巾並告訴她“材料不重要,時尚是視覺效果”,以及設計女裝套裙是因為“戰爭時代,家裏沒有女傭,女人們需要自己一人能穿脫、幹活方便的衣服”……

便宜、價格隨設計師喜好亂定、視覺第一、質量靠邊——我不相信這種衣服或者手袋帽子首飾等一代代相傳能不變型不褪色,就算它們有如神助,真的完美如初那麽使用它們的女人呐?

所以,我打算推薦KIT看看這本傳記片,命運女神和男人未必懂LOGO,是我們的年紀和狀態決定我們該穿什麽衣化什麽妝戴什麽樣的首飾,而不是著名LOGO的基本款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