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①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
但信己,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
注釋
① 但:隻。
譯文
隻反省自己而不責備他人,這是遠離埋怨的辦法;隻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這是失敗的根由。
度陰山曰
和他人產生矛盾時,在“反省自己”和“指責他人”之間,古人選擇反省自己。在他們的意識中,所有的事情出現問題,問題一定在自己身上,隻要搞定自己,就搞定了事情。如果指責他人,就會忽略問題所在,不但無法解決問題,而且還得罪了他人,竹籃打水一場空,又累又空。
為什麽遇到問題先反省自己?有兩個依據:第一,古人相信萬物一體,既然萬物是一體的,任何一物(事情、他人)出現問題,由於我也在一體中,所以我去找他人的問題和找自己的問題,是一回事;而找自己的問題,會省卻很多麻煩,提高效率。第二,心外無物,我們心外沒有任何事和物,如果發生了不好的事和出現了不好的物,它們也都在我們心內,不在我們心外。所以,我們隻需要在心內找問題即可,不必去心外的事物上找尋。
這種遇事內省的思路到底對不對呢?你如果認為它對,就必須相信萬物一體和心外無物,如果你不相信萬物一體和心外無物,那它就是錯的。
所以,根據古人的觀點,根本就沒有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理論,所有的理論都必須建立在你相信的前提下。即是說,一種理論是對是錯,不在理論,而在於你的心,即你的相信或者不相信。
反省自己,不是讓你非要找到自己的問題,有些時候,自己根本沒有問題,而是客觀問題。
有很多客觀問題,不是我們通過自我反省能解決的。自我反省可以解決的問題隻有一個:遇到問題時,如果自我反省,人就會在情緒上平穩、冷靜下來;倘若去指責他人,那你的情緒會幹擾你的判斷。所以,孟子說“反求諸己”,曾子一日三省,都是為了先控製情緒,然後來理智地分析問題。
隻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是失敗的根由,這話顯然失之偏頗。偉大的人向來都是相信自己的,隻不過這是建立在他人意見基礎上的。所以,真正的相信自己,是相信自己有判斷別人意見對錯的能力,而不是拒絕別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