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老撾同為社會主義友好鄰邦,山水相連,傳統友誼源遠流長。2000年,中老確立“長期穩定、睦鄰友好、彼此信賴、全麵合作”方針。2009年,兩國關係提升為全麵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013年9月,習近平同來華訪問的時任老撾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朱馬裏會談時,首次提出“中老關係不是一般意義的雙邊關係,而是具有廣泛共同利益的命運共同體”,點明了中老命運共同體既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現形式。2017年11月,習近平在訪問老撾時,兩國發布《聯合聲明》,提出要“共同打造牢不可破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2019年5月1日,中老簽訂並實施《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這是中國與外國政府達成的
第一個內涵豐富、具有可操作性的命運共同體構建行動計劃,開創了中國探索與外國建立國家間命運共同體的先河。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老共建命運共同體的實踐經驗對中國與其他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具有啟發意義。
一、中老高層始終保持多層次的緊密交往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和老撾之間的領導人往來更為頻繁,保持了密切的政策溝通和機製化的黨政交流。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後首次出訪時選擇老撾,顯示出中國對老撾的重視。在此次訪問中,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在與習近平會談時表示,習近平此訪“為構建老中命運共同體規劃藍圖、指明方向,推動老中全麵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邁上新台階”,雙方就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同老撾“陸鎖國變陸聯國”戰略對接達成共識,一致同意推進中老經濟走廊建設。2021年1月,老撾黨十一大閉幕後,老撾新任領導人通倫表示,老方將與中方繼續推進“中老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以上高層交流不僅凸顯了中老戰略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內核,也為中老兩國在其他方麵的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對外聯絡部作為黨的對外交往部門,與老撾中聯部保持著經常性的聯係,成為中老雙方強化高層關係的重要支撐。例如,2017年11月,在習近平對老撾開展國事訪問之前,中聯部部長宋濤便作為習總書記的全權大使,先期前往老撾,為兩黨高層的會麵做前期鋪墊。
2020年,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國領導人依然保持了密切交往的勢頭,頻繁舉行了多場“雲外交”活動,就命運共同體建設開展積極溝通。在這些互動過程中,雙方多次就建設命運共同體的意義、具體路徑等進行坦誠交流,對共建中老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使得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了中老兩國越來越多人的了解和認可。
二、中老鐵路開通為中老經貿合作增添活力
2014年,中國和老撾簽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合作規劃綱要》等文件,此後雙方不斷對接“一帶一路”與老撾“陸鎖國變陸聯國”戰略、中國“十三五”規劃和老撾“八五計劃”(2016—2020),在貿易暢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等方麵取得諸多經濟合作成果。中國是老撾的第一大投資來源國、第一大出口市場。1989至2021年間,中國企業在老撾投資項目共821個,僅2021年就有20個項目,價值超過10億美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56個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中,老撾高居第二位。①中國是老撾的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僅次於泰國。2021年,雙邊貿易額達到43.5億美元,與2020年相比增長21.4%,其中老撾進口價值16.7億美元,與2020年相比增長11.9%。中國也是老撾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國,出口價值26.8億美元,增長28.2%。老撾向中國主要出口銅、木材、農產品等,主要進口汽車、摩托車、紡織品、鋼材、電線電纜、通信設備、電器電子產品等。此前,中老貨流方式主要以公路運輸為主,輔運方式為空運,即使還有湄公河航運運輸,卻極大地受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這都導致雙方貨物貿易運輸成本大、效率低、時間長。
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正式通車,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兩國運輸不便、設施不全的難題,為兩國深化發展提供了互聯互通的硬件保障,為中老之間的經貿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中老鐵路全長1022公裏,設計時速為160km/小時,由原來的老撾萬象至中老邊境2天的裏程縮短為3小時。目前,中國已成為老撾商品特別是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中老鐵路由中國段(昆明—磨憨)、老撾段(磨憨—萬象)兩部分組成,其中中老邊境的磨憨口岸位於磨丁磨憨經濟特區,從而能夠輻射影響到鐵路沿線的各經濟園區,使老撾與中南半島的各鐵路網連接,成為泛亞鐵路的關鍵起承段。這在空間上徹底貫通了中老泰等東南亞國家,極大地活躍了中老鐵路經濟帶的發展環境,隨之帶動老撾的五大經濟特區的發展。
此外,作為“一帶一路”與老撾“陸鎖國變陸聯國”戰略對接的早期收獲項目——老撾賽色塔綜合開發區也進展順利。截至2019年4月,該開發區引入國際和本地企業共59家,企業投資超過10億美元,創造10000多個就業崗位,預計到2030年建成完工後,將吸引約150家企業入駐,每年產值可達6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30000多個就業機會。①
三、中老安全治理合作持續深化
中老兩國同為社會主義國家,負有鞏固、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使命。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都麵臨著內部發展的巨大壓力和外部環境的嚴峻挑戰,除了“打鐵還需自身硬”、做好本國事情,也需要社會主義國家在國家安全、執法安全和對方國家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等方麵加強合作,攜手築好安全防線。《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指出,中老雙方要“共同維護各自安全穩定,防止外部勢力介入。加強信息和情報交流,推進理論和政策研究,協調立場和觀點,妥善應對‘和平演變’威脅”②。
中老雙方在傳統安全領域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安全治理合作不斷深化。在傳統安全領域方麵,中國和老撾加強在南海事務上的合作,為2016年下半年以來南海局勢的相對趨穩轉緩發揮了重要作用。老撾對南海爭端總體上持公正客觀的態度,支持中國主張的通過雙邊和平談判解決爭端。2016年,老撾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麵對菲律賓單方麵挑起的“南海仲裁案”結果,老撾扮演了負責任的角色,與中國一起積極推動解決南海問題的“雙軌策略”,協調中國和東盟就《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有效落實及“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展開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為南海和平與穩定的維護奠定了重要的機製基礎。
在非傳統安全領域方麵,老撾境內的重要河流——湄公河流經治安混亂的“金三角”地區,各種犯罪活動、犯罪問題交織,尤其是猖獗的毒品走私,給湄公河地區的安全形勢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在中老兩國簽署的《中老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聯合公報》中,都明確表示要維護各自國家安全和本地區和平穩定。2018年5月,兩國舉行了首次公安部門執法合作部級會晤,繼續加大對跨國犯罪的打擊力度,建立“一帶一路”建設重大項目安保合作機製等。中國和老撾在加強湄公河流域聯合巡邏執法、打擊恐怖主義和跨國犯罪、邊境管控、禁毒合作、情報交流、聯合辦案、人員培訓等方麵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務實合作,為地區和平與穩定承擔了責任、貢獻了力量,推動了中老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四、中老人文交流、減貧與抗疫合作不斷加強在中老共建命運共同體框架下,中國加大了與老撾在教育、減貧、抗疫等方麵的合作力度,並取得了豐碩成果。教育方麵,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到中國留學的老撾學生是東盟國家中數量最多的。老撾國立大學、老撾琅勃拉邦蘇發努馮大學孔子學院的建設也進展順利,為老撾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通曉老中英三種語言、專業知識紮實的人才。根據中國教育部統計,2019年來華的老撾留學生超過1萬人,目前仍在持續增長。同時,每年也有來自廣西、雲南高校的學生到老撾國立大學交流學習。此外,目前廣東、貴州等省份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機構也與老撾高校建立聯係,開展教育交流與合作。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老兩國文化交流還體現出務實的特點,在減貧方麵尤為突出。老撾在“八五計劃”(2016—2020)、“九五計劃”(2021—2026)和中長期規劃中,都將減貧列為重要內容,力爭在2025年貧困率降到5%以下。中國積極與老撾開展減貧合作,“援老八大工程”已經啟動第一批試點項目,包括修建供水係統、設立醫療衛生點、通電照明、安裝數字電視等。2020年12月1日起,中國單方麵給予老撾97%商品免稅優惠,這對老撾減貧事業具有積極意義。特別是隨著中國一老撾高速公路萬象至萬榮段和中老鐵路的開通,極大縮短了老撾境內行車的路程和時間,改善了老撾中部和北部的交通狀況,有利於老撾農村地區的商品化生產和人員流通,這對於老撾消除貧困和中老兩國的扶貧合作具有深遠而廣泛的意義,有助於推動中老命運共同體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此外,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老兩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同抗疫。截止到2022年1月25日,中國政府已派出醫療專家協助老撾醫療隊抗擊新冠病毒,援助老撾新冠疫苗8次,共890多萬劑,中國是援助老撾新冠疫苗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援助老撾建設瑪霍索綜合醫院,該醫院於2018年開始動工並於2021年11月進行一期工程的移交。該項目是中國目前援外史上規模最大、床位數量最多、投資最大的醫院項目,也是老撾目前規模最大、科室設置最全的綜合性醫院。以上舉措,都增進了老撾民眾對共建中老命運共同體的認可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