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山半島與大陸接壤的區域,在多年前的內戰時期就已經被安南官方劃出了大片的禁區,陸陸續續修建起了規模龐大的訓練基地,最繁忙的時候有超過五千名安南軍人在這裏接受海漢軍事顧問的培訓。這地方不僅承載著新兵訓練的職能,同時也是安南軍基層軍官所向往的進修地點,畢竟去海漢國留學隻是少數高級軍官才能享受到的待遇,而普通軍官能到塗山接受為期三個月到半年的進修培訓就不錯了。
安南國在南北內戰結束後建立的新軍逐步效仿了海漢的編製,軍官的軍銜同樣分為了將校尉幾個級別,一般至少要升到少校以上的軍銜,才會有可能得到去三亞軍校留學的機會。而這種有出國進修資曆的高級軍官,在回到安南之後往往也會到這裏客串一段時間的教官,將自己在海漢所學到的東西盡快傳授給普通士兵和基層軍官。
當然了,海漢軍事顧問的作用是不可輕易替代的,這裏的訓練場上依然還是會有海漢軍官的身影出現。在此受訓過的安南軍官,也會自行按照年份班次區分出前後輩,有些曾在同一名海漢教官手下受訓的軍官甚至還會以師兄弟相稱。而這種自發形成的人際關係網會為相關者帶來更多的機會,也讓更多的安南軍人對接受海漢提供的軍事培訓心生向往,因為這幾乎已經成為在軍中謀求晉升的必要條件之一了。
李溰對此自然很難感同身受,不過好在有李希和蓋良才為他釋疑,他很快便理解了這個地方對安南國的特殊意義。如果要做一個類比,那就是為朝鮮提供軍事培訓的大同江基地了,由去往那裏受訓的人員中挑選出的精英,再送到三亞留學進修,這種做法其實就與安南國的操作方式差不多。隻不過安南國距離海漢近,而且財力充足,可以每年都送出一批軍官留學生前往三亞學習,而朝鮮竭盡所能,這次也不過才派出了十幾名軍官到海漢留學,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有下一批了。
當然了,如果財力允許,李溰也想如安南這樣,每年都從本國選拔一批優秀軍官到海漢留學。不過以朝鮮目前的狀況,這種事還隻能想想而已,暫時不太可能實現,隻能先看看別人的做法吸取一點操作經驗。
李溰在出國前也曾在大同江基地看過海漢軍官訓練本國士兵的場景,不過與這次在塗山看到安南新兵受訓的場景還是有些許的不同。最大的區別自然是在裝備方麵,即便是剛入伍不久的新兵,他們的作訓裝備也已經要勝過了朝鮮的正規軍,甚至連單兵武器都已經普及了火槍。
當然了,用於新兵訓練的僅僅隻是很老式的火繩槍,而且不會給他們配發彈藥,主要是讓他們能在新兵階段快速適應與這種武器為伴,並操練相應的戰術陣形。不過這種程度已經讓李溰心裏有些發酸了,因為即便是這樣的老式火繩槍,對朝鮮軍隊來說也依然是沒有條件大麵積列裝的高級武器,兩國軍隊從新兵訓練階段就已經被拉開了差距。
訓練內容倒是與李溰在大同江基地所見的大同小異,其實都是一些比較基礎的作戰隊形訓練,這是火槍戰術最為基礎的部分之一,保持穩定的隊形才有持續的火力輸出能力。這些技能雖不複雜,但需要大量的反複練習來讓新兵們對命令形成條件反射,不然到了戰場上很容易會因為緊張、恐懼和場麵混亂而變得不知所措。
安南曆年來的實戰經驗在訓練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很多戰場上的特殊環境和突發狀況,也隻有親身經曆過的軍人才會了解,而將這些情境也融入到日常訓練當中,可以有效地增加新兵的應變能力。而最近這幾年安南軍隊也開始走出國門,隨海漢軍征戰四方,與各種類型的敵人交手,也開始有了一些實戰能力出眾的將領和部隊。在這個方麵,朝鮮國與其的差距就不僅僅是靠武器裝備能夠拉近的了。
這種事甚至不需要鄭柏的說明,李溰自己多看一會兒訓練場麵,也已經能察覺到幾分了。安南的新兵訓練不僅僅隻是海漢人所傳授的那些作戰技能而已,更有他們從自身經曆的實戰中所總結出的一些經驗教訓。
再想想這還隻是新兵訓練階段的差距,考慮到真正形成戰鬥力之後的情況,雙方的實力差距隻會更大。李溰想起國內很多官員還認為安南等國出兵朝鮮隻是跟著海漢狐假虎威,但其實根本沒有意識到人家的軍隊的確是有遠在己方之上的實力。
而這樣的差距恐怕很難通過海漢提供的軍事援助來消除,站在海漢的角度上,安南顯然是比朝鮮更靠得住的盟友,對其提供的幫助力度更大。而且朝鮮如今百廢待興,新軍的建立還需要一大批接受軍事培訓的基層軍官來搭建骨架,短時間內還沒法像安南軍這樣派部隊到海外與海漢軍並肩作戰。
“貴國在新兵訓練方麵果然有獨到之處,日後若是有機會,想讓我國也派一些軍官到貴國來學習一下這方麵的經驗。”新兵訓練告一段落之後,李溰主動向鄭柏說了幾句客氣話,表達自己對安南新兵訓練水平的欽佩。
鄭柏笑道:“貴國既然已經加入海漢國主導的軍事同盟,那加強交流也是理所應當,隨時都可以派人過來,我們敞開大門歡迎!”
朝鮮加入這個軍事同盟其實還是迫於形勢,如果不是有來自北方惡鄰的巨大壓力,朝鮮多半還不會放棄奉大明為宗主國,更不會與海漢這樣的外來戶結為盟友。不過事到如今,李溰倒是有一種歪打正著的慶幸,海漢如今能帶給朝鮮的好處顯然要比自身難保的大明多得多,至少能夠看到提升國力的希望了。
站在李溰的立場,他可不想讓朝鮮像過去幾百年一樣,一直看人臉色過活,周圍國家誰都能來踩上一腳。既然海漢能讓朝鮮變得更強,那就應該把握住這難得的機會。安南是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成功範例,這個國家十年前還處於南北內戰當中,當時的狀況比目前的朝鮮還要慘上幾分,但抱住海漢這條大腿之後就鹹魚翻身,如今即便是大明也不敢在小覷其存在了。既然安南能做到,那李溰認為朝鮮也可效仿其部分做法,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安南軍隊的建設經驗顯然很適合剛剛在這條路上起步的朝鮮。
盡管鄭柏很主動地提供了觀看軍事演習這個選項,但最終白克思還是沒有接受這個提議,畢竟他隻是臨時處於特殊原因才帶了李溰來安南逛一圈,而並非正式的外交訪問,把陣仗搞得太大也不太合適。所以抵達塗山第二天的內容主要便是新兵營的日常訓練,再有便是參觀營區設施,內容其實較為平淡。
但李溰倒是不以為意,他反倒是覺得這樣更能夠看清安南軍的真實狀況,而且所見所聞也沒有讓他失望,至少已經看到了與本國在新兵訓練方麵存在的差距,而且與鄭柏這位安南軍方高層結識,也算是又多了一條有力的人脈。
當然最重要的是,還是此行讓李溰有了更多與白克思交流的機會。平時想要單獨約見海漢執委會的高官,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由李希去向海漢外交部提出申請,然後雙方再商議會麵時間和相關議題,最後敲定的見麵機會很可能會被壓縮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交流氛圍也不可能像當下這麽輕鬆愉快。
海漢執委會對外界來說是一個非常神秘的統治機構,位列其中的數名海漢高官便是這個新興強國的實際統治者,而至於他們如何分工合作,每個人的執政風格如何,外界對此就知之甚少了。李溰也是來到海漢之後,才知道這位看來文縐縐的白大人在海漢是分管所謂的工業,其中也包括了武器裝備的製造,朝鮮想要在軍事方麵快速擴充實力,購買海漢武器和引進海漢兵工技術都是必要條件,而要做到這些,就絕對繞不過白克思這一關。
李溰希望能夠從白克思這裏更多地了解海漢的武器出口和兵工技術轉讓等相關政策,換言之要如何才能讓海漢向朝鮮提供力度更大,範圍更廣的軍事援助。這種話題在正式的官方會談中無疑極為敏感,而且極有可能會浪費多次的會談機會而得不到一個正麵的回應。但當下這種近似於結伴出行的氛圍,顯然更易於作一些非正式的談話和溝通,旁敲側擊地打聽到他所感興趣的信息。
所以對於參觀安南的新兵訓練和軍事基地,李溰雖然看得認真,但其實頂多放了一半心思在這上邊,另一半心思便是在琢磨要如何從白克思這裏得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白大人,剛才在安南軍中參觀,在下注意到他們列裝的製式武器幾乎都是海漢所產,看樣子安南國向貴國購買的軍火可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啊!”在返回塗山半島的馬車上,李溰便開始拿話試探白克思了。
白克思身居高位已有數年,跟多個國家的政要都打過交道,心思何等老辣,一聽李溰這話便已經料想到對方的意圖。不過既然對方主動提及,他也正好借此機會給李溰灌輸一些意識。
白克思應道:“我國與安南結盟已經有近十年時間,安南國幾乎每年都會向我國提交數量不小的軍火訂單,這就是為何他們的軍中會列裝我國生產的製式武器。當然他們訂購的武器也不盡然都是最高級的,世子剛才應該也注意到了,用於新兵訓練的都是十年前老型號的火繩槍,基本已經在正規軍中淘汰了。”
李溰心道這安南軍都在淘汰舊式火槍了,我國軍隊還沒開始大麵積列裝火槍,這差距也著實太大了一點。當下又接著問道:“安南國每年都花重金大量采購軍火,其軍費數目豈不是極為龐大?如此重視軍事發展,那其國內的民生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嗎?”
白克思解釋道:“安南國目前每年花在軍火采購上的軍費是不少,但還不至於影響其民生。而且強大的軍事實力也帶給了安南國很多實際收益,比如貿易航線和對象的不斷擴展,對周邊敵國的震懾換來了更多的和平,安南人認為軍事建設利大於弊,所以才會持續投入,不斷提升軍事實力。”
李溰若有所思道:“安南國地處南海,與貴國近在咫尺,有地利優勢,所以不管貿易還是軍事,都可便捷地獲得貴國的支持,這是我國無法效仿的先天優勢了。”
白克思道:“世子說得沒錯,安南的確是有這種優勢,不過貴國如果今後能騰出手來組建新軍,拓展對外貿易,要保持與我國的密切聯係也不難啊。遼東和浙江,距離貴國都不算太遠,不管從事貿易還是軍事交流,其實都還是挺方便的。”。
李溰應道:“但這也需貴國加以扶持才行,若是能多以平價向我國出售武器裝備,那想必白大人所說的景象也能早日得以實現。”
白克思心說年輕人還是沉不住氣,這麽快就把目的暴露出來了,當下笑著應道:“世子對這個問題還不太了解,其實我國的武器出口一直都是供不應求,三亞常年都有各國大使拿著錢排隊等著我們賣武器,訂單都是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付款了。這別說降價了,就算是調整供貨順序,那也會引發大亂。世子如果對此有所懷疑,回頭可以問問貴國大使,關於去年馬打藍國和荷蘭國在三亞競拍武器訂單的故事。我國將貴國視作重要盟友,但萬事也得講一個公平,不能為了偏袒貴國而得罪其他盟國,世子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