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臉色怏怏的顧凱,陶東來並沒有把這事太放在心上。()穿越集團中的確是有少數人懷著與顧凱類似的心理,認為既然來到這個時空,就應該打造一個更加理想化的社會製度,例如人人平等,同工同酬等等。但陶東來卻很清楚這種所謂的絕對平等製度根本不可能實現,畢竟絕大多數人拋棄原有的生活來到這個時空可不是為了解放勞苦大眾這麽偉大的目的。像顧凱、瑞莎那樣,整天把後世西方政客“平等”、“自由”、“民主”之類的口號掛在嘴邊的行為,其實不管在穿越集團內部還是在歸化民中間的影響力都是相當有限。絕大多數人還是更認可現有的穿越集團架構,以極少數精英作為決策者,以穿越眾作為領導者,以歸化民作為實施者,這樣的金字塔式結構更適合自身的發展需要。
一夜無事。第二天一早,陶東來便獨自去了食堂,查看後勤部門的運行狀況。
黑土港相比勝利港,居住區更為集中,人口密度也更大,因此這裏的食堂分為了南北兩處,而陶東來所在的南食堂,主要麵對的對象是管委會工作人員、軍警人員、前期從勝利港遷來的少量移民,以及本地一些婦女兒童。早餐的內容很簡單,米粥加鹹菜,不過粥裏的確加了不少料,除了常見的幾種海菜之外,甚至還有少量幹貝。穿越眾的特供早餐要稍好一些,每人有一個雞蛋和一條半尺長的海魚。
很快管委會的一幫人也出現在食堂,眾人一起吃過早飯之後,陶東來便點了顧凱、周恒行和田葉友,讓他們三人和自己一起去巡視本地的居民區和生產區,而王湯姆則是負責去查看本地的軍械和軍事設施狀況。軍事主官錢天敦現在還在塗山半島那邊,管委會派給王湯姆的隨從居然是歸化民下士高橋南。
陶東來見高橋南帶了一隊民兵在食堂外麵站得筆直,穿著一身迷彩作訓服,背著支幾乎跟他個頭差不多高的火槍,不禁打趣道:“高橋南這家夥態度到底很端正啊!隨時看到他都是一副馬上就能上戰場的模樣。”
周恒行幹咳了一聲道:“高橋南下士在本地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自從他負責居住區的治安巡察工作之後,本地的治安狀況就有了明顯的好轉。我聽說錢中尉已經給軍警部打了報告,要求給高橋南提升一級軍銜,以便授予他實職。”
“是有這事。”陶東來點頭承認了這個傳聞:“軍警部就這麽點人,今後大量的基層軍官還是得從歸化民中進行選拔,像高橋南這樣比較有能力的人,可適當地加以培養。另外因為近期要在塗山半島設立訓練營,本地的民兵可能需要派駐一部分到那邊去出任軍事顧問,所以在黑土港會增加一個連的民兵編製,兵員就在本地歸化民中進行篩選,具體的事宜等錢中尉從塗山半島回來就可以開始實施了。”
這個消息並沒有讓管委會的眾人感到特別意外,事實上錢天敦在此之前多多少少都跟他們通過氣了。其實所有人心裏都很清楚,軍隊的擴編隻是時間問題而已,穿越集團在未來要對外快速地擴張疆域,那就必須要依賴強大的軍事力量。隻是截止目前,除了軍工產業之外,軍隊的建設並沒有給穿越集團帶來真正可見的直接利益,這也是文官體係對擴軍持反對意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在黑土港這地方,就算是和平主義者顧凱也不再反對軍隊的擴編,因為相比於大本營,這裏的軍警力量實在太少了一些。駐黑土港軍警人員總共一百來號人,還要分成幾個地方駐紮,平時的機動人員連二十個都不到,一旦發生群體**件,這麽點人根本就壓不住場麵,而這也正是顧凱比較擔心礦工勞動待遇會引起歸化民不滿情緒的一個原因。【更多精彩小說請訪問】
陶東來首先巡視的地方便是黑土港的歸化民居住區。黑土港的居住區在遭受了水災之後,遷到了地勢相當較高,位於港區南部的一塊山間平原上。按照當初建設部的規劃,這裏的居住區都按一定的居住密度建設了澡堂、廁所等公共設施,民房幾乎都是照著勝利港的模式來進行修建,大片整齊劃一的船型屋形成了一個個小型社區。
這裏的居住區按南北走向被分為了甲乙丙丁四個區域,陶東來注意到每一棟船型屋外麵都釘著一個木製門牌號,這種門牌號由區域號碼加上數字編號組成,如甲十三號。周恒行介紹說,這是民政部門正在進行的一個嚐試,未來將以此為基礎,對本地的歸化民逐步編設戶籍檔案。
黑土港的這種民政管理方式與大本營有所不同,大本營的社會體係都是基於公社或者單位,並且居住地也較為分散。民政部門要建立歸化民檔案,肯定得依托於單位來進行信息搜集整理。而黑土港這邊因為產業較為單一,居住區又相對比較集中,並沒有搞大本營的公社製度,可以說是在進行民政管理體係的另外一種嚐試。而建立這套戶籍製度所獲得的經驗,在將來也會用在三亞地區的民政工作中,逐步形成規範化的管理製度。
這些船型屋社區基本都是在開埠之初的水災後修建的,所以社區周邊的排水溝都是挖得既深又寬,並且所有的船型屋下麵都至少有一尺的離地間距。即便是當時的山洪爆發再重複一次,居住區所將遭受的損害也會變得極為有限了。
每個居住區的外圍都有高高的木製哨塔,晚上民兵們就會在這些哨塔上執勤站崗。除了定點崗之外,還有專門的巡夜隊伍會不定時在社區周邊進行巡察。要說起來,黑土港所采取的這些治安措施甚至遠遠超過了大本營。像各個公社晚上根本就沒有安排什麽哨兵執勤,頂多是有兩三個人負責值夜,定時巡察,以防有夜間失火的災害發生。
在居住區的北端就緊鄰著港區,此時可以看到幾艘漁船正在緩緩地駛離港口。而陶東來今天的巡視重點,自然是更靠北一點的貨運碼頭區。
這裏的碼頭設計也是參照了目前勝利港正處於施工階段的貨運碼頭,隻是整體規模約莫隻有勝利港的三分之一而已。此時碼頭上停靠著幾艘運煤船,勞工們正不停地將碼頭上堆放的煤炭用籮筐裝運上船。陶東來看了片刻便微微搖頭道:“效率太低了。”
顧凱接話道:“關於這事我們已經向工業部提交了皮帶傳送裝置的研製申請,不管是人力、畜力還是蒸汽動力都行,隻是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用上。”
類似煤炭這樣需要長期大規模轉運的散貨,相關部門就必須要考慮到運輸過程中的效率問題。為此目前的幾艘運煤船全部都對貨艙進行了小規模的改造,以便更快地裝卸貨物。目前黑土港現有的礦區到港區的軌道,勝利港規劃中的港區到田獨工業區的軌道,這些大工程也都是為了提高轉運效率而修建。不過百密一疏,大家在此之前似乎都忘了考慮從碼頭裝運上船這個過程中的效率問題,像現在這樣先在碼頭上把煤炭裝進框裏,兩個勞工抬上船之後再把筐裏的煤炭倒入船艙中,這一裝一倒無形中便降低了工作效率。
不過好在他們已經在實踐中迅速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而且彌補起來也不是太困難。目前工業部雖然製造蒸汽機的產能還比較有限,但弄兩套畜力的皮帶傳送裝置來提高碼頭上的散貨轉運效率還是不難的。而且隻要在動力傳動機構上留出合適的接口,等今後條件合適了,將其改造為蒸汽動力也很簡單。
在碼頭的西端有一條約一米寬的軌道向內陸延伸而去,這便是黑土港開埠以來最大的一項工程煤炭運輸軌道。這條軌道的實際長度超過1500米,目前仍然是單線運行,隻在中端建有一段複線軌道便於兩邊出發的軌道車交錯。顧凱介紹道,按照管委會的規劃,明年年初會開始修建軌道複線,屆時礦區至港區的煤炭運輸能力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再提高一倍。
而這些運煤車都是在大本營打造好地盤、輪轂之後用船運來的,到了這裏之後在底盤上用木板建成四麵車廂壁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了。每趟運煤車由四節車廂組成,一次可裝運煤炭十噸左右,隻需兩到四匹牲畜就可拉動。雖然運輸的效率不高,不過使用的成本倒是極低。
在貨運港以北地區的山腳下,還有好幾處工坊,主要是磚瓦窯、石灰窯和水泥窯,出產都是供給本地的基建項目所需。這些產業因為灰塵較大,所以也被安置在了遠離居民區的地方盡管也隻有一公裏左右,但這已經算是管委會出於人道主義的考慮了。
管委會倒是還想申請在黑土港也引進玻璃產業,但執委會經過考慮之後回絕了這個要求。倒不是執委會擔心玻璃製造的工藝技術外泄,畢竟很多關鍵性的技術指標是掌握在穿越眾技術人員手中的,主要是目前大本營也在拚命擴大玻璃製品的產能,根本抽不出技術人員進行外派,反倒還有大量的技術崗位缺口需要想辦法填補。
這幾處工坊便算是黑土港現有領域的北端了,再向北就是大片的無人山區,除了荷槍實彈的狩獵隊之外,一般都不會有人深入到這些密林中去。
陶東來一行人又折回向南,順著運煤軌道前行。顧凱指向前方一處山口道:“穿過那個山口,就是礦區了。”
目前的黑土港采礦區分為三個開采點,均為露天開采模式,其中一個開采點是出產大本營需求量極大的焦煤。在進入礦區之前,陶東來便看到了幾個冒著黑煙的炭窯。這也是黑土港煤炭配套產業的一部分,礦區將部分焦煤製成焦炭再運回勝利港,並且從這個過程中所獲的煤焦油中提取瀝青。隻是這裏的生產環境和生產設備都極為原始,在這裏工作的歸化民也全都是被煤煙薰得烏黑,根本看不出本來的麵貌。
抵達了第一個開采點之後,作為礦業主管領導的田葉友開始向陶東來介紹這裏的生產情況:“這個開采點是我們來考察時確定的第一個地方,所以我們將它命名為一號礦。目前每天有四百名勞工在這個礦上工作,每天的原煤產量大約在二十五到二十八噸。”
陶東來注意到這裏的礦坑直徑大約已經有兩百米,隨著不斷的掘進呈現一個漏鬥狀,最深處至少已經有十米左右。下麵礦工所挖掘的煤炭,由一輛接一輛的小推車不斷地送到地麵上,裝運到更大的平板車上。每裝滿一車,便會有牲畜拉著送去指定的洗煤場,在那裏經過洗煤篩選之後再裝車運往碼頭,或是燒製焦炭的炭窯。
看到陶東來皺起眉頭,田葉友似乎猜到他心中所想,搶先說道:“我們最近會在這裏架設絞盤式的運煤車,用以進一步提升運輸效率。”
後世的露天煤礦有大型貨車裝運,運力上不存在問題。而現在的黑土港礦區顯然不具備那樣的條件,人力小推車的方式又實在太低效,所以相關部門也在不斷的設法提高這個過程中的轉運效率。
陶東來聞言臉色稍緩,然後詢問了一下這裏的工作安排情況。田葉友不敢怠慢,仔細地作了介紹,包括這些工人的排班模式、工作報酬、夥食供應等等。顧凱在旁邊一直指望著陶東來能問問他前一晚所提到的那些問題,不過陶東來顯然不打算遂他的願,聽完田葉友的說明之後便很快結束了在礦區的巡視。
當天下午,陶東來便召集了黑土港管委會以及部分生產單位負責人開會,一是向黑土港方麵傳達近期執委會的規劃,二來就新近與北越方麵達成的一係列協議進行說明。王湯姆也就軍事方麵的巡視情況向陶東來作了簡短的匯報。
相比起在塗山半島所花費的精力,巡視組對於黑土港地區的巡視工作反倒是顯得有些蜻蜓點水,一掠而過的味道。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陶東來此行原定為十天日程,現在都已經過了八天了,而且外貿方麵的主要目的都已經達成,是時候要考慮回程了。另外陶東來認為就自己在巡視中所看到的情況而言,黑土港地區的生活、生產秩序都維持得比較好,發展得還算平穩,管委會的領導班子也還算團結,並沒有什麽明顯的缺陷值得巡視組挑刺,自己再多待幾天反而是給管委會添麻煩。
在會議結束時陶東來便宣布了第二天返程的決定,於是接著頭一天晚上的接風宴,這一晚又接著給陶東來等人踐行。
第二天一早,“飛速號”便在眾人的揮手告別中駛離了黑土港,不過在返回勝利港之前,他們還有最後一個巡視的地點要去。
當天下午五時,浮水洲島出現在船員們的視野中。這個孤立於北部灣中的小島因為其位置正好出於兩地海岸的中間,被執委會當作了這條航線上的避風港和轉運中繼站來進行建設。
目前在浮水洲島上駐紮的人員一共二十名,但其中並沒有穿越眾。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相較於現有的定居點,浮水洲島這裏的生活環境的確是差了一些,除了淡水之外的幾乎所有補給都必須要依靠來往的貨船。最初開始建設島上生活設施的時候倒是有幾個穿越眾過來住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就受不了這裏枯燥單調的生活,又申請調回了黑土港。
“飛速號”靠岸登島的時候,島上駐留的人幾乎全都湧到了碼頭來迎接他們。這些駐島人員中都是越南移民,其中有幾個還是第一批移民到黑土港的難民,認得當時帶他們離開困境的這艘“飛速號”帆船,在碼頭上再次見著王湯姆的時候差點就跪下去行磕頭大禮了。
相較於耐不住寂寞的穿越眾,這些移民的確要能吃苦一些。不過他們肯接受這種安排也有自己的目的管委會承諾了,隻要在島上住滿半年時間,便可以移民去生活條件遠勝黑土港的勝利港定居。有了這樣的待遇,這份駐守海島的工作反倒是在黑土港的歸化民中成了香饃饃,據說報名駐島的人員輪次已經排到了1630年。
島上的生活設施很簡單,一個小碼頭,數間船型屋,唯一比較大的工程是在靠近碼頭處利用地形修建了一個碩大的蓄水池儲存淡水。這個設施的用途除了為來往船隻補給實用淡水之外,還有一個預備的功能,那就是為將來的蒸汽動力船提供淡水補給那玩意兒在海上行進所需消耗的淡水可比船員要多得多。
小說來源:燃文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