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港地區極少會安排大型的活動讓民眾聚集到一起,這一來是出於安全上的考慮,民眾聚集就必須要派出大量的軍警人員維持治安和秩序才行,二來很多生產單位並沒有完全施行統一的公休製,大型公眾活動勢必就會影響到生產安排。在此之前真正由官方發起的集會活動一隻手就能數得出來,一次是黑土港拓殖船隊出發的時候組織了民眾到港口集體送別,另一次則是一個多月前“探索號”試驗船下水典禮,也搞過一次大規模的圍觀活動。
不過隨著本地社會秩序的逐漸建立,大型的公眾活動已經不再是執委會的禁忌,特別是一些能起到提振士氣、聚攏民心的活動,例如新年慶祝、穿越周年慶等等,極有可能會在今後定期舉辦。
百貨店裏的人紛紛湧出店門,站在路邊張望起來。兩列穿黑衣的保安人員沿著道路兩邊小跑著前進,每隔一段距離就站定一人,將圍觀的民眾都隔離到路邊。一些原本在路上行進的牛車和民眾也在保安的吆喝之下趕緊避到路邊,將主幹道完全騰了出來。
“看碼頭那邊!”已經有眼尖的人叫嚷起來。
剛剛走出店門的李奈、於大山等人踮著腳尖往南邊的碼頭上張望,見四艘帆船停在了平時一直空著的一處棧橋兩邊,船上正有大量人員魚貫下船。李奈在勝利港待的時間長了,也知道那處棧橋是“海漢軍警部”專用的設施,隻供港口碼頭與港灣東岸民團軍警之間的交通船停靠,這四艘船上肯定是海漢民團的士兵了。不過李奈過去還從未見過海漢民團有這樣大規模的調動,難不成是有外敵來襲?
這個念頭隻在他心中一閃而過便被立刻否定了,如果真有外敵來襲,執委會肯定不會讓民眾就這麽在街上圍觀,起碼會組織他們撤往堅固老實的一號基地或是地處內陸的田獨。
還是於大山的解釋讓他立刻明白了緣由:“各位今天可是有眼福了,執委會的首長們要閱兵,大夥兒等著看熱鬧吧!”
王財嘀咕道:“你怎麽知道得這麽清楚?首長們閱兵,小老百姓湊什麽熱鬧……”
“我本家侄子就在民團二連當班長,他親口說的。其實閱兵這事早半個月就已經布置好了,隻是沒有對外宣揚而已。”於大山得意洋洋地說道:“而且首長們還說了,這次閱兵就是給我們這些老百姓看的!首長們組織民團練的這些兵,就是為了保護我們老百姓!”
李奈聽了這話卻有些不以為然,練兵保護百姓?倒不如說是保護海漢人的財產當然這個財產的定義也包括這附近地區所有的歸化民在內。這些百姓都是海漢人的生財工具,那自然是得好好護著才行。不過相比普通的民團,海漢民團的裝備也實在太逆天了一點。
李奈最近已經發現海漢民團裝備的火槍與“福瑞豐”過去購入的火繩槍並不一樣,雖然不明其運作原理,但看起來似乎比火繩槍更加厲害。但很顯然海漢人並不打算向外出售這種“先進”武器,而李奈也很知趣地沒有主動去向陶東來等人打聽價錢。但毫無疑問的是,海漢人為了武裝這支民團可是花了不少錢,而且幾乎是隔天就要進行槍炮的實彈操演,做好了隨時大戰一場的準備似乎就隻差一個欠揍的對手出現在海漢民團麵前了。
李奈正在胡思亂想之際,有人從人群中擠到他旁邊招呼道:“李先生,陶總請您去一號基地的城門觀禮。”
李奈回頭一看,是港區管委會派給自己的跟班蔣三蔣凱申,當下點點頭應了,又朝於大山和王財拱了拱手示意,便跟著蔣三擠出了人群,往一號基地方向去了。
於大山很是羨慕地看著李奈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舔了舔嘴唇,對王財道:“王經理,趕緊讓夥計去搬兩張椅子出來,看熱鬧得站高點才看得清楚!”
從勝利港碼頭登岸的是目前駐紮在軍營區的三個民兵步兵連和一個炮兵連,以及兩個連的民兵學員。另外為了讓閱兵隊伍看起來更加“雄壯”一些,隻接受過數次集體軍訓的幾百名歸化民也將作為協從部隊登場亮相。他們從半個月之前就接到通知,開始準備新年伊始的閱兵儀式。不過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並沒有想到,這次的閱兵式之後不久,民團就會踏上真正的戰場,開始履行一支軍隊的職責。
雖然,但也並非齊裝滿員,一部分民兵目前仍然在勝利港之外的崗位上執勤。雖然軍警部的調令已經下達,但民兵學員去這些地方換崗的時候,交接工作往往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行。當然了,住北越地區的數百名士兵是不可能回到勝利港參加這次閱兵了,但基於輪換駐外的體製,他們倒是很有希望能參加明年也就是1629年的新年閱兵式。
負責這次閱兵式指揮的是訓練營總教官古衛,他原本還想讓回來述職的錢天敦留下來幫助自己操辦這個儀式,但因為黑土港方麵同樣有很多事情需要要為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做準備,前一天錢天敦便已經與顧凱一起乘船返回黑土港。與他們一同前往的人員除了顧凱的家屬瑞莎之外,還有因為執委會的宣傳政策調整而被“發配”外地的記者羅舞丹。
當然羅舞丹本人倒是不見得會把這種委派當作是發配看待,因為執委會在把她派去北越的同時也給了她調整了行政級別,準確地說是授予了她“駐北越地區新聞工作站站長”這麽一個聽起來很玄乎的職務。盡管這個職位暫時還隻是一個光杆司令,但毫無疑問這也是羅舞丹仕途的起點,總比她留在勝利港做一個最基層的小記者更有前途。
錢天敦的提前出發也沒有難住古衛,最後他還是找到了一個副手幫助自己操辦這次的閱兵式。穿越之後大部分時間都在農業部畜牧基地待著的哈魯恭被古衛給翻了出來,除了幫助古衛組織隊伍之外,前騎兵戰士哈魯恭還得負責軍警部下屬最新編製騎兵排在公眾視野的首次亮相。
三亞地區並不適合飼養戰馬,但為了今後的作戰需要,又不得不從事這方麵的準備工作。當初穿越時帶來的物資中也包括了幾匹馬,經過半年的時間,又陸陸續續從崖州、瓊州府城等地采購了一些馬匹,從中挑選出了十六匹馬,組成了一個騎兵排的編製,由哈魯恭本人親自擔任排長一職。
編製雖然是有了,但戰鬥力卻相當可疑,除了哈魯恭本人之外,其他士兵別說騎兵,連騎馬都是頭一遭,全是在進入民團之後才開始學習騎術,至於什麽衝陣、砍殺之類的騎兵戰術暫時不能指望了。不管從質量還是數量上來說,這支新成立的騎兵部隊顯然都無法投放到正麵戰場上使用。而哈魯恭給軍警部的報告中也指出,這支部隊目前最大的功能恐怕就是完善部隊建製而已,談不上實際的戰鬥力,如果一定要在戰鬥中使用,那麽最好是作為傳令、導向的工具甚至連偵查任務都還不適合交給這支隊伍去完成。
不過這次針對安南內戰的軍事行動,極有可能還是會把騎兵排也派出去作為協從部隊使用。雖然中南半島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都不適合騎兵作戰,但如果是在限定區域內的小規模交戰,騎兵仍然還是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軍警部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應該在保證由北越方麵負擔基本軍費的基礎上,長期在安南戰場上小規模派駐部隊進行輪戰,以實戰來鍛煉部隊。而除了基本的步兵、炮兵和水兵之外,騎兵也將是未來攻略大陸的一個重要兵種。如果等到今後有實力介入大陸了才開始考慮將騎兵加入戰鬥編製,那時機就太晚了。哪怕現階段的騎兵部隊規模隻能用迷你來形容,軍警部也希望麾下能有一支少而精的騎兵部隊存在。
士兵們在列隊進入碼頭之後,由班排軍官進行整隊,然後以連為單位集中。為了這次的閱兵式,他們在最近半個月中的軍訓內容有七成都是行進隊列練習。古衛倒不是指望他們的隊列能夠走出後世儀仗隊的水平,但至少不能像普通民團那樣一看就是一群放下鋤頭扛起槍的農民。既然已經將這支民團當作了職業部隊來培養,那對於士兵的要求自然也得從職業軍人的角度出發才行。
這種從老百姓到軍人的轉變不僅僅隻是換一身皮那麽簡單,更重要的還是在心理層麵上確立起軍人的意識。而這除了長期的軍事訓練和集體生活之外,參與實際的戰鬥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培訓手段。在完成今天的閱兵式之後,這支部隊在接下來的幾天中的訓練科目將全部安排強化戰鬥訓練,為即將到來的實戰做準備。但具體的出兵時間,還得看顧凱與北越方麵的交涉結果而定,軍警部認為北越政權會在國內戰局的壓力下很快作出決定,出兵時間最遲也不會超過本月月底。
“列隊集合!”“鄰近兩人為單位,互相檢查裝備!”“向右看齊!”
於鐵柱大聲向自己的下屬士兵下達命令,不敢有絲毫的鬆懈。於鐵柱是首批被納入海漢治下的歸化民之一,也是第一批進入海漢民團的人員,在這支年輕的隊伍當中已經可以算是“老兵”了。雖然沒有參加過真正的戰鬥,但各種軍事任務已經參與過多次。從最初的榆林角哨所執勤,到後來的海上巡邏他都曾直接參與,靠著資曆在民團中第一批晉升到中士,並成為了首批歸化民基層軍官。雖然隻是一個班長,但在於鐵柱看來,這其實跟過去需要仰望的“軍爺”已經是一個等級了要知道即便那些來勝利港的崖州水師人員,看到海漢民團的人可都是主動禮讓三分的。
於鐵柱並不在意海漢民團的性質究竟是私人武裝還是屬於**武裝,現在每個人的生活都比以前過得更好,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於鐵柱的家人和親戚朋友現在全都入了歸化民的籍,並且也有於大山這種已經“混出名堂”的成功人士親戚,這讓於鐵柱對於自己的從軍之路也充滿了期望。他不止一次聽自己的教官說過,在這個體製之內,升得最快的肯定是當兵的,隻要一打仗,獲得提拔的機會就將大把大把地出現,今後當排長、連長甚至更大的官也並非不可能當然,前提是必須奮勇作戰的同時還得在戰鬥中存活下來。
於鐵柱雖然沒打過仗,但他有幸看過隻有軍官一級人員才能觀看的“海漢畫片”,對於戰爭的殘酷也有初步的印象。同時他也慢慢明白,海漢首長們組建這支民團的目的可不僅僅隻是為了保衛勝利港而已。但於鐵柱心中卻並不畏懼,反而十分渴望早日體驗到那種血與火的滋味。在昨晚參加的連部準備會上,擔任二連連長的穿越眾軍官已經向他們告知,在近段時間可能將會對外發起一次軍事行動。當然,這位高級軍官也向他們著重聲明了一點,這次軍事行動的目標肯定不會是大明。
在於鐵柱看來,這次公開閱兵的目的恐怕就是要讓本地民眾也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有一個心理準備,至少讓他們知道海漢民團的戰鬥力足以保證能夠取得勝利的結果,免得民眾在得知開戰消息之後擔驚受怕。
於鐵柱所在的民兵二連在集合整備完成之後,便迅速被帶離了碼頭,到通往一號基地的景觀大道上待命。他們空出來的地方則是立刻被剛剛登陸上岸的炮兵連填充,這支被執委會和軍警部寄予厚望的連隊配備了六門6磅炮和四門12磅炮,所有的火炮都安裝在兩輪式的活動炮架上,行進時由騾子進行牽引。在他們的隊列當中,還有數輛運輸彈藥和火炮配套工具的輜重平板大車,基本是把戰時的編製全部搬了出來。
此時的景觀大道兩旁已經擠滿了看熱鬧的民眾,特別是那些外來人員,更是十分好奇海漢人這又是要唱哪一出戲。圍觀民眾正在議論紛紛之時,便聽一陣鼓聲響起,然後迅速地慢了下來,保持著一個固定的節奏。景觀大道盡頭與碼頭相連的地方,穿著灰布軍裝的海漢民團開始踏著咚咚作響的鼓點,邁著整齊地步伐行進而來。
這些民團士兵頭戴藤盔,身著灰布軍裝,外麵紮著牛皮武裝帶,小腿上打著綁腿,穿著千層底布鞋,左臂上有一塊繡有“海漢民團”字樣的袖標,左胸處還有一個小標,上麵標注了士兵所屬連隊。普通士兵的衣領上還有一道紅色標誌,這是他們的下士軍銜,中士和上士則依次多出一道紅標。至於更高級的穿越眾軍官,則是佩戴了軍警部統一配發的肩章。如果不是藤盔的違和感太強,這支隊伍遠看倒是頗有點“土八路”複刻版的味道。
士兵們抬頭挺胸,將燧發槍背在背後,一手抓住連接槍身兩端的槍帶以保持穩定。為了彰顯威武的效果,還特地將刺刀都全部裝上,一大片閃著白光的刺刀林在視覺效果上的確很有衝擊力。隊列以六人為橫排,每個連隊為一個矩形方陣行進,隊列前方還有專門的旗手打著繡有部隊編製的旌旗,氣勢絲毫不亞於大明正規軍。
不知是什麽人開了頭,突然道路兩邊的圍觀人群中便開始傳出啪啪的鼓掌聲,這種來自海漢的情緒宣泄方式立刻就形成了連鎖反應,大量民眾都有模有樣地開始鼓掌,更有人大聲叫起好來這些民兵都是來自本地,圍觀者中自然有很多熟識者,叫好聲多半是針對個人,倒未必是衝著這支部隊去的。不過民眾的這種情緒顯然也帶動了民團的士兵,他們不由自主地抬高了下巴,以更有力的姿態向前行進。
“這……這成何體統!”不少第一次目睹海漢民團真身的外來人員都是看得瞠目結舌,不知該如何置評這支在他們看來已經逾越了民團規格的武裝力量除了沒有盔甲之外,這支部隊無論從軍紀還是武器上來看,都已經絲毫不亞於大明王師。
在緊接著三個陸軍連隊方陣的便是炮兵連隊,這些黑黝黝的火炮相比之前的刺刀林的視覺衝擊力要來得更猛,沒人能夠無視這種光外形就足以嚇趴一大片的大殺器。
緊跟在炮兵連隊之後的是騎兵連,雖然隻有十幾匹戰馬,但配置了騎兵彎刀和近一丈長的騎槍之後,這支小小的騎兵部隊看起來還是頗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