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6章
日本國在這個曆史階段的對外政策非常微妙,一方麵從1631年至1639年連續發布了五次鎖國令,對外國商船在日本從事貿易活動進行了極為嚴格的限製,甚至一度禁止所有在海外的日本人回國。而另一方麵在國內需求和外部壓力的雙重作用下,又不得不給予海漢貿易特權,允許海漢商家在指定的數個港口城市從事貿易活動。
簡單來說,就是鎖了國,但又沒完全鎖。而在這個階段,由幕府直接掌管的長崎港,就成為了日本國對外的主要貿易港。
而對於長崎的地方官府來說,如何妥善處理跟海漢的關係,一直都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海漢商家在長崎港的貿易活動中已經占據了相當可觀的份額,甚至掌握了一部分商品的定價權,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到當地的市場運轉。如果海漢商家退出長崎市場,那也將會給長崎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但與此同時,佐世保基地的存在也是讓長崎當局如芒刺在背,隨時都在擔心被海漢軍來個一鍋端,畢竟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了平戶這個先例,要是海漢真動起手來,長崎當地的武裝力量肯定難以做到自保。
怕你不來,又怕你亂來,這就是當下長崎當局處理與海漢關係時的心態。所以當佐世保灣的海漢駐軍規模突然大增,長崎當局便立刻緊張起來,趕緊派了官方代表過來試探口風。
但石成武所給出的這個答案顯然並不在長崎當局的預計範圍內,小崎成二郎對此也是半信半疑:“為何在此之前貴國提交的訪問申請中,並未提及有武裝艦隊隨行,也沒有閣下所說的這些貿易項目?”
石成武耐心解釋道:“前日抵達佐世保基地的這支艦隊中,有一部分是接下來將要前往大洋彼岸的王安國將軍所率部隊和移民船隊,還有一部分是跟隨我們進行出海訓練的朝鮮水師艦隊。剩下為數不多的海軍艦船,才是負責保護使團出行期間安全的隨行艦隊。這次隻是恰逢其會,幾支艦隊為了便於行動合並在一起而已。”
當然了,石成武口中的“為數不多”,那也隻是相對編製龐大的東海艦隊而言,對長崎當局而言,卻已經不啻為一支具有威懾力的武裝力量了。
見對方似乎仍不太願意相信自己的話,石成武隻好把陶弘方推到前麵:“這位是我國商務部的陶弘方陶大人,此次出訪日本期間所要談判的貿易項目,都是由陶大人負責。”
陶弘方知道石成武的意圖,便主動解釋道:“我國近年來與長崎港的貿易往來愈加頻繁,為了給這些跨國貿易活動提供更多的便利,我國特意準備了一些新的合作項目。不過因為我國執委會的審核手續需要一些時間,所以之前遞送貴國的公文中沒有提及到這些項目。”
陶弘方說罷,命人取來了一個公文簿子,翻開第一頁,放到小崎成二郎麵前道:“閣下可以看看。”
小崎成二郎定睛一看,這一頁上的內容都是目錄,而每個條目的確都是與長崎相關的貿易項目。特別是石成武先前提及的跨國貿易船班,上麵便列有山東芝罘港,浙江舟山定海港,台灣島雞籠港等多處港口。
他待要伸手去翻看後麵內容的時候,陶弘方卻已適時將簿子抽了回去:“其中詳細內容,須等使團到了長崎麵見你家大人之後方可透露。”
陶弘方的做法也無可厚非,這些都是涉及重大商業利益的機密信息,在雙方頭麵人物會談之前,自然不能隨意對外透露。
不過陶弘方能拿出白紙黑字的公文來,已經是讓小崎成二郎信了八成。別的項目先不說,那幾條通達大陸多個重要港口的船班要是能固定下來,便足以讓長崎的貿易規模更上一層樓了,這可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至於佐世保的駐軍規模會不會因為這支龐大艦隊的到來而發生變化,那已經不是小崎成二郎當下關心的問題了。長崎港存在的意義就在於貿易,隻要這個聚寶盆能源源不斷地產生經濟收益,那其他的問題都可以先放到一邊。
小崎成二郎來的時候心懷忐忑,走的時候卻是興高采烈,甚至不顧天色已晚,還是選擇了連夜乘船返回長崎。
“還以為這是跑來興師問罪了,沒想到這麽容易就打發走了。”陶弘方對於這樣的態度轉變有些不以為然,有對馬藩的折服在前,再看長崎使者的表現,他認為跟日本人打交道並不困難。
石成武笑道:“日本人畏威而不懷德,重短利輕長害,隻要對其施壓,再誘之以利,基本都能管用。當然了,前提條件是,你得比他強才行,你要是打不過他,那他可就是另一幅嘴臉了!”
陶弘方擔心這種說法會讓天草四郎不高興,還朝石成武擠眉弄眼,示意他不要說得太過分。但沒想到天草四郎對此完全不以為意,還點頭讚同道:“正是如此,日本目光短淺者甚多,又好為一時之利賭上身家,老夫年輕的時候便是如此,否則也不會闖下彌天大禍。”
天草四郎所說的“彌天大禍”,自然是指他年輕時被海盜裹挾至南海,誤打誤撞去了榆林灣打劫卻被穿越眾俘獲一事。那時候為了謀生鋌而走險,後來回想的確是膽大包天之舉,如果不是穿越眾心存仁慈,他和高橋南在那時就應該已經沒了。
不過此時的天草四郎對那段經曆和自己曾經的身份早已釋懷,早就把自己視作海漢一員,並不會覺得石成武的形容有什麽不妥。
使團在佐世保灣待了整整七天,如果不是王安國一直催促,大概還得再耽擱幾天才會出發。
在聯合艦隊出發的前一天,最新一期出版的《海漢時報》送抵了佐世保灣,使團的相關報道也在頭版占據了一個角落位置。不過因為時效性的緣故,報道的內容還是他們訪問朝鮮漢城期間。但年輕的官員們都是首次看到自己的名字登上《海漢時報》的頭版,因此也是大感興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