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海漢目前的移民政策是以吸納社會底層百姓為主,但海漢在大明所扶助的代理人卻基本都是社會上層的富商大戶和文人名仕。,海漢利用這些上層人士的社會影響力,來逐步塑造出大明百姓心目中富庶、穩定、安全、公平的海漢社會體係。這樣的一套社會體係比起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的大明,顯然會具有更強的吸引力,所能吸引到的移民對象也不僅僅再隻是找不到生路的受災難民,大量有一技之長的工匠也會因為優厚的待遇而選擇接受海漢的雇傭。
海漢實力因為不斷補充進來的移民而壯大,這也會反過來影響那些態度搖擺不定的大明權貴,將他們進一步拉向海漢的陣營。有許多富商在去過李家莊、萬山港甚至是三亞之後,見識到了海漢的真正實力,就一改從前的觀望態度,開始積極地投身到海漢所營造的貿易體係當中。
此次由駐廣辦組織的商界考察團,便是打著投資開發香港島的名義前來。這支隊伍中有兩廣地區大大小小的商家共三十多戶,在海漢時間不長的經貿史中算得上是規模空前。
這些商戶中當然也包括了“瓊聯發”的十多家大股東,畢竟他們加入海漢陣營的時間早得多,屬於已經嚐到過甜頭的一批人,相比其他後來者更了解這種大型開發項目所能帶來的巨大回報。這些人一聽說駐廣辦要組織新的開發項目便踴躍報名參與,唯恐因為名額限製之類的東西被擠掉了參與的資格。而其他一些商家見這些大戶都如此積極,不想可知這事一定是有益無害,也就跟著爭先恐後地跳上了海漢這艘大船。
對於普通的商人來說,平時雖然也能跟海漢保持一定程度的貿易往來,但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看著大戶吃肉,自己隻能喝湯,畢竟那些利潤最高的海漢商品大多被有限的幾家大戶壟斷了代理權,而普通商家能夠從海漢人手裏買到的東西幾乎都是大路貨,相對而言利潤並沒有那麽可觀。可問題是要拿下商品代理權,那就得跟海漢有比較深層次的合作才行,例如在三亞投資項目,購置房產,送族中子侄後輩去當地留學,甚至是在地方上組建由海漢統一指揮的民團武裝等等。
但這些事情對相當一部分商人來說要嘛是缺乏足夠的財力,要嘛心存顧忌不敢盲目遵從海漢的安排,並不是人人都能去嚐試。而這次駐廣辦組織新的開發項目,無疑是大大地拉低了進入海漢貿易體係的門檻——這地方就在新安縣境內,距離廣州僅一天航程,比起遙遠的三亞可便利多了。
而且相較於“瓊聯發”需要繳納高額保證金才能入股,這次的項目保證金門檻也被下調為一千兩起步,足以讓大量的中等實力的商家心動。因此參與這個考察團隊的商家數量,比起一年多以前“瓊聯發”考察團去三亞的時候翻了幾番,毫不誇張地說,就憑這個考察團隊所具備的經濟實力,在十天之內湊個三四十萬兩銀子的開發資金也絕非難事。而兩年前海漢開發黑土港的時候,一期工程投入的全部資金也不過才五萬兩而已,現在有了這麽充足的資金保障,可以說香港島的開埠已經無需再去考慮資金缺口的問題了。
至於說這支土豪考察團背後所代表的官方利益,那更是遠遠超過了“瓊聯發”股東們的靠山。相較於“瓊聯發”股東大部分集中在廣州周邊的情況,這次考察團的土豪成員們所來自的地區分布更廣,廣東下轄的十州府幾乎都有涉及。盡管其中一部分商家隻是由派駐廣州的辦事人員作為代表,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到眾商家的投資熱情——近一兩年所有海漢主導的生意,還從來沒聽說過有賠本的情況發生,隻要搭上了這艘船,幾乎就等同於賺大錢了。
這支考察團由駐廣辦一把手馬力科親自擔任領隊,由此也可見駐廣辦對於此事的重視程度。三四十家商戶代表分乘四艘大船,之後還跟了幾家自行出動海船的參與者,總共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浩浩****地駛進了香港仔港灣。不過由於這裏的碼頭規模非常有限,根本容不下這麽多船同時停靠,船隊不得不又花了很長時間來進行協調,讓大船靠岸,小船靠上大船,用跳板搭出一條連接岸邊的通道。
作為海漢的老朋友,一貫立場堅定的合作夥伴,李家自然也不會錯過這樣的活動,而代表李家參與這次考察的,正是那位最喜歡湊熱鬧的三少爺李奈。
事實上李奈得知這件事的時候也是剛剛才從三亞回到廣州,聽說駐廣辦準備組織商團開發海島,立刻就把這差事搶到了手上。對他而言,在廣州守著“金盾護運”的生意,遠不如出去遊曆增長見識來得有意思,何況這個活動還是海漢人所主導的。
至於說這個項目是不是真如海漢人宣稱的那樣有極好的開發前景,李奈對此並無半點懷疑。自打兩年前認識了這幫人開始,李奈就從未見他們在發展大方向上出現過任何誤判,特別是在項目投資方麵,海漢人的眼光和操作手法都無可挑剔,經手的項目幾乎個個都成了聚寶盆。如李家在瓊州島參股的甘蔗產業、港口建設以及香料基地等等項目,今年開始都逐步有了較好的產出,投資回報可比以前開單純開商行賣雜貨強多了。
香港島這地方,李奈也並不陌生,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到過這裏,不過十來年之後故地重遊,這地方卻似乎絲毫沒有變化。岸邊仍是破破爛爛的幾座棧橋式碼頭,岸上的道路因為前兩天的大雨而泥濘不堪,空氣中隱隱約約還能聞到排泄物的臭味。這裏的狀況跟這個時代絕大部分臨海小漁村相差無幾,但李奈已經習慣了海漢治下港口地區那種整潔感的麵貌,還沒下船就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三少爺,不要看這地方荒涼,過上一兩年之後,這裏就又是一處繁華的港口了。”看到李奈麵露不悅之色,馬力科主動過來搭話道:“我們對這地方已經有了全麵的規劃,在未來幾年中這裏將建成大明南部沿海最大的商貿港和貨物集散中心。這裏的建設和經營模式都將套用我們在三亞地區的成功經驗,等明年你再來到這裏,一定過會看到完全不一樣的景象。”
“馬主任說的話,在下自然是相信的。”李奈笑著應道:“家父派我作為代表,就是想在第一時間參與到貴方的開發計劃當中。隻要是貴方的意見,李家無不遵從。”
“三少爺這話說得太見外了啊!”馬力科很熱情地回應道:“大家合作時間這麽長,彼此也都很信賴對方,有好事肯定是要一起分享的。”
兩人登岸之後,很快便見到了代表執委會從三亞過來進行實地考察的團隊。或許是為了平息反對派對香港島項目的質疑,執委會這次派來的考察隊領隊居然是顧凱,不過他大概也沒想到駐廣辦的行動速度竟然會如此迅速,剛給執委會打了書麵報告還沒幾天,這邊就已經組織了龐大的商務考察團來搞實地調研了。
顧凱來到這裏以後首先肯定了一件事情——毫無疑問軍方在對香港島的情況描述中存在著明顯的漏洞,這裏的常駐人口狀況顯然並不是軍方先前所聲稱的無人區,多少幾百人還是有的。
這個漏洞是軍方有意操作,還是無意中留下,這中間的門道本來應該是考察隊的任務之一。但在來到這裏之後,顧凱很快就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這裏雖然有一些居民,但在聽說他們將有機會在無需背井離鄉的情況下進入到海漢社會體係,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服從安排這條路——至於極少數不肯合作騰出地方的人,自然會有人負責用一些非常規手段進行解決。
當顧凱與馬力科等人在岸邊碰麵的時候,顧凱突然覺得自己這一趟似乎來得有點多餘。幾十家商戶的積極參與,已經說明了駐廣辦在這件事情上做了多少前期工作,而這麽多的社會上層人士願意主動投身到海漢的貿易體係當中,這絕對是執委會喜聞樂見的事情。
這次駐廣辦很機智地選擇了提前招商,這麽多商人組團過來考察環境,就已經預示著這裏未來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了。哪怕顧凱能夠從這裏的實際情況中挑到一些毛病,寫進報告裏質疑香港島開埠的時機是否合理,但也無法阻止這種大規模招商活動會對執委會所產生的影響。屆時執委會自然而然就會忽視掉軍方的描述與事實不符這個細節,而將重點放在成功招商之後能夠給海漢所帶來的實際收益。
毫無疑問,利字當先的執委會肯定會站在軍方那頭,因為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已經規避掉了失敗的可能——有如此之多的大明商家參與進來,莫說民間,就算是大明官方也很難再有公然反對的聲音發出來了。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顧凱也不願扮演一個不解風情的莽漢,那樣非但不會在其他執委心中留下好印象,反倒可能因為這種拖後腿性質的舉動而招來反感。
因此當顧凱與廣州來的商務考察團碰麵的時候,他的角色就變成了海漢政策的宣傳機器。當那些初次參與進來的商戶代表得知這個海漢人就是著名的海漢執委會之中的九位主事人之一,立刻就圍著上來開始了無休止的發問。對於他們來說,海漢政策當中有很多細節問題都需要有權威人士來作出解釋,協助他們理解其中含義。而某些涉及金錢往來的內容,他們更希望得到海漢頭麵人物的背書承諾。
由於提問的人實在太多,顧凱不得不暫停了自己原本的任務,轉而扮演起商務代表的角色。馬力科指揮手下在岸邊空地搭建了一處大型遮陽篷,然後召開了一次臨時性質的政策發布會,由顧凱來專門回答各路商戶代表們所關心的問題。
大部分問題還是集中在本地的投資項目和這一地區未來規劃的發展方向上,雖然顧凱在此之前並沒有做過相關的準備工作,不過憑借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要暫時唬弄一下場麵倒也不是太困難。
說實話執委會現在連是否要馬上開發這個地區都還沒有作出最後的決定,根本就談不上有什麽開發項目和具體的發展規劃。不過參考過去在其他地方開發港口的經驗,顧凱倒是可以隨口就侃出一大段內容來。
顧凱花了兩個多小時回答各路人馬所提出的各式問題,到中午午飯時間才停了下來。這個時候顧凱很久違地感受到了嗓子的幹啞,這才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一次性說過這麽多話了。
借著吃飯的工夫,顧凱與馬力科又進行了一番商談,溝通一下對香港島項目的具體看法。相較於顧凱回答提問時的假大空,馬力科對香港島項目的看法顯得要實際許多:“這個地方拿下來之後,一方麵可以擴大現有的貿易量,讓更多的大明商戶參與進來。另一方麵,軍方也需要在珠江口附近水域有一個規模較大的軍港,以作為今後攻略大陸的跳板。願意投錢進來搞港口基建的商家,我們可以給他們一定的優待,例如今後進港靠岸,租賃倉庫,裝卸貨物的優先權。以此類推,他們願意把錢投在哪個方麵,就從相應的方麵給予他們一定的回報。這些人並不在乎要掏多少錢,套的錢會被我們拿去幹嘛,他們隻是單純地在乎回報,所以隻要告訴他們,在我們這裏投資之後,能夠得到多大比例的經濟回報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