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伊吹號隻能算是“準戰巡”,但伊吹號的戰鬥力可不是普通裝巡所能比的。

尤其是伊吹號的裝甲,那可是能達到戰列艦水平的,正是因為有了那樣強大的裝甲,所以才有專家說伊吹號是高速戰列艦!

就此,有人推論,伊吹號遇上的應該是一艘稍小一點、機動性更強一點的無畏級戰列艦,或者說是高速無畏級戰列艦。

但是,這種說法又遭到了另一波人的反對。

第三波人和第二波人一樣,同樣認為伊吹號遇上的是一艘戰列艦。

但是!

第三波人並不認為伊吹號遇上的是一艘高速戰列艦,他們認為,伊吹號遇上的恐怕是一艘體型更小一些的岸防戰列艦!

事實上,袖珍戰列艦並不是海戰史上體型最小的戰列艦,體型最小戰列艦這個“殊榮”,應該落在岸防戰列艦的頭上。

岸防戰列艦其實跟戰列艦的關係不大,它有些像是采用了部分戰列艦設計的淺水重炮艦,兩者都是小船裝大炮的戰艦。

相比起淺水重炮艦,岸防戰列艦往往噸位更大,岸防戰列艦的體型普遍能達到6000噸排水量左右。

除了英國人和陳啟民製造的淺水重炮艦之外,很少有那些淺水重炮艦的排水量能達到3000噸以上。

而且岸防戰列艦往往航速更快、遠洋航行的能力更強。就比如荷蘭的七省號岸防戰列艦就曾經遠航過東南亞,鎮壓過當地的殖民地運動。

可以說,岸防戰列艦是小國海軍鞏固海防的利器。

現在的中華聯邦雖然已經是一個大國了,但在海軍實力上,中華聯邦還是一個小國,再加上陳啟民造過類似的淺水重炮艦,建造體型更大一些的岸防戰列艦似乎也不是問題。

從軍工實力上來講,這套理論是最符合實際情況的。

可是......

這個理論的說服力也並不是很強。其主要問題在兩個方麵,其一,體型!

想要讓和田一樹認為對方戰艦的體型和滿載排水量16000左右的伊吹號相當,對方的排水量至少也得能達到13000噸往上吧?

這個世界上哪有這麽大體型的岸防戰列艦?更不用說,誰家的岸防戰列艦能有25節以上的航速?

和田一樹就是再怎麽老眼昏花看錯了對方的體型,他對對方速度的判斷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畢竟再伊吹號上需要觀測對手航速的職務太多了,無論是瞭望手還是觀測手都要做這方麵的工作,即便和田一樹老眼昏花了,這麽多人也不可能都老眼昏花。

總之......三方的理論各有各的問題,誰都說服不了誰。

可是這個問題偏偏非常重要!

因為針對戰巡、高速戰列艦和岸防戰列艦這三種不同的船型,日本海軍需要做不同的針對性戰術,否則捕牡丹江號的行動,他們是注定會失敗的。

現在三方的意見幾乎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誰都說服不了誰,大家隻能將決定權交給裕仁,這不免讓裕仁頭疼了起來。

裕仁做一個政客尚且還隻是新手,更不用說,讓他替海軍的專家們下結論了。

可是,眼看著眼前的這個僵局,裕仁又不能不拍這個板!除了他,現在恐怕無人能做這個決定了。

裕仁想了好久之後決定遵從自己本心的召喚,他無論如何都不想相信中國已經有能力建造戰列艦了,所以他打算讓海軍將那艘不知名的中國戰艦,當成是戰列巡洋艦來處理。

太子殿下已經做出了決定,海軍那邊自然會遵守。如果中國的那艘神秘戰艦隻是戰巡,那麽前無畏艦時期的戰列艦,就也可以做為護航艦隊的核心,承擔護航任務了。

日本海軍現在有5艘前無畏艦,除了兩艘薩摩級戰列艦是2萬噸級排水量之外,另外三艘前無畏艦,都是16,000噸級別的排水量。

而且這5艘前無畏艦,隻裝備有兩座雙聯裝305毫米口徑主炮。相對的,牡丹江級卻有兩座三聯裝280毫米口徑主炮。

而且牡丹江級的原身德意誌級,在設計之初的假想敵便是火力強大、防禦力同樣出眾的法國海軍。

所以德意誌級無論是火炮和裝甲的設計都比較特殊。德意誌主炮60度以上的仰角,以及它幾乎被德國工匠的打磨到極致的身管,足以保證他在射程和威力上,不會比普通的305毫米主炮弱。

至少在彈藥重量上,雙方是一個級別的!而且在防護裝甲上,德意誌級在裝甲厚度隻有裝巡水平的情況下,卻硬生生的用特殊的穹甲結構和部分鋁合金材料,讓自己擁有了戰列艦級別的防護能力。

這種在火炮和裝甲上的特殊設計,同樣被後來那著名的俾斯麥級戰列艦采用。俾斯麥戰列艦用380毫米口徑的主炮,就能跟405毫米口徑主炮的戰列艦對線。

俾斯麥級戰列艦最出名的一戰,就是輕而易舉的碾壓了英國海軍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用一艘戰巡和一艘超級戰列艦的對拚,那絕對是腦子有坑的決定。

但是對比雙方的性能數據就能知道,胡德號和俾斯麥號絕對是實力相當的對手。

雙方都是標準排水量42,000噸級的戰艦,雙方的主炮都在280毫米左右,胡德號最高航速31節,俾斯麥號最高航速30節,胡德號主裝甲厚度305毫米,俾斯麥號主裝甲厚度320毫米。

如果隻是對比數據的話,恐怕很難想象,雙方一個是戰列巡洋艦,一個是超級戰列艦。

尤其是俾斯麥級的裝甲厚度,跟同時期的超級戰列艦根本沒法比,比號稱薄皮大餡兒的戰巡也沒強到哪裏去。

其中的奧妙就是因為德意誌級繼承自德意誌級的特殊的穹甲設計,在裝甲厚度和重量都不達標的情況下,保證了自己的防護能力不會落後。

總之,無論是俾斯麥號還是德意誌號都是德國軍工被壓縮到極致之後打造出的怪胎。

無論他們看起來有多怪,有多不夠格,它們也都對得起自己的定位。

俾斯麥號就是實實在在的戰列艦,德意誌級就是實實在在的無畏艦,如果有人敢用前無畏艦挑戰德意誌級,那就是找死。

而現在,這種極致的設計被陳啟民剽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