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

不管是進攻阿拉斯加還是進攻夏威夷都能起到牽製英美兵力的作用。

甚至進攻阿拉斯加還能讓英國不得不調集更多的陸軍到加拿大,或許進攻阿拉斯加對德國和西班牙的好處更大。

可是,也不知是西班牙人飄了?還是英國人拿不動刀了?

西班牙人居然頗為看不上英國陸軍!

西班牙人覺得隻要陳啟民幫他們解決了英國陸軍,他們靠自己就可以收複直布羅陀。

雖然陳啟民不知道西班牙人是哪裏來的自信,但他還是願意遵從西班牙人的想法的。

別的不說,要是西班牙人拿不下直布羅陀,或許鐵托那邊還能早點成事兒。

鐵托雖說現在還比較不起眼,可是在未來陳啟民的歐洲戰略之中,南斯拉夫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鼎盛時期的南斯拉夫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吉尼斯世界記錄,擁有勳章最多紀錄保持者,蘇勳宗勃烈日那啥在位的時候,蘇聯可是處在鼎盛時期。

蘇勳宗一個有限主權論弄出來,對手狂喜、隊友瑟瑟發抖,那時的蘇勳宗看誰不順眼,毛熊大兵第二天就能在他枕頭邊上把他叫醒。

可就在蘇勳宗的家門口就有兩位敢不聽他的,他還沒啥轍。

一位是我兔,另一位就是鐵托!

1968年,蘇勳宗用武力威脅過鐵托,巴爾幹猛虎可沒慣著他,直接陳兵邊界隨時準備用武力應對紅色帝國的入侵。

最後蘇勳宗退卻了......

不得不承認的是,蘇勳宗的退卻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怕自己胖揍南斯拉夫的時候,被人給在後麵陰了。

可是有資格讓蘇勳宗覺得棘手的,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沒幾個了,在蘇勳宗的家門口有這個能力的也就隻有兩位。

那個時候的南斯拉夫當得起紅色第三的名號。

陳啟民非常清楚,既然鐵托已經開始站出來領導遊擊隊了,那麽毫無疑問的是,未來的南斯拉夫會由鐵托來領導。

即便德國能在這次世界大戰之中戰勝蘇聯,他們也沒有精力解決南斯拉夫的問題。

原因非常簡單——德國人口不足。

在1933年,德國總人口為6600萬人,奧地利有700萬人,蘇台德地區有300萬人,在吞並了這兩個地方,並且經過了幾年的發展之後,德國人口數量逼近了8000萬人。

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先後動員兵力達到了1700萬人,占總人口比例達到了21.2%。

可以這麽說,德國完完全全就是把整整一代的成年男子都送上了戰場,可最後依然還是戰敗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麽?明明鐵托的遊擊隊鼎盛時期也不到五十萬人,先後動員的兵力也沒超過100萬,可還是能解放南斯拉夫的原因。

因為德國的兵力是真的不夠!

這一世,因為有陳啟民的幫助,德國戰勝蘇聯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但是!

德國為了戰勝蘇聯在東線投入的兵力不僅不會比曆史上低,甚至可能還會更高。因為蘇聯人會比曆史上更加拚命,所以德軍兵力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

到時候希特勒就必須得做一個選擇題,他是要蘇聯還是要南斯拉夫?

這個問題其實根本就不用考慮。

而在滅亡了蘇聯之後,戰爭基本上就要進入尾聲了。

而且那時中國和德國的勢力範圍將直接接壤,雙方將正式進入競爭階段。

到了那個時候,希特勒就是想轉頭對付鐵托,陳啟民也不會讓他如願。

然後......

一個南斯拉夫加一個沙俄足以擋住德國東進的腳步,在中德的競爭之中,中國將天然的處在不敗之地上,陳啟民豈不美哉?

所以,雖然陳啟民明知西班牙人和德國人可能有點小看英國人了,但他還是欣然應允了西班牙人和德國人的要求,想辦法幫他們牽製英國海軍。

其實根本就不需要陳啟民想辦法,辦法就是現成的。

美國海軍在中途島上剛剛被陳啟民揍了個四腳朝天,雖然美國國力強大、製造業能力難逢對手。

可偏偏中國就是一個在製造業上足以同美國匹敵的對手。

美國想要恢複和中國海軍平衡的態勢可沒有那麽容易!

為了在太平洋上讓盟軍和協定**隊之間維持均勢,美國不僅要從大西洋調集艦艇趕赴太平洋,同時,英國還要出動一部分海上力量支援太平洋。

這樣一來,英美兩國用來壓製德國潛艇的力量,以及向歐洲輸送兵力的力量都要遇到損失。

所以,戴高樂的野望從一開始就有變數。

如果英美兩國沒有足夠的海軍實力打底,他們可能根本就沒有在歐洲搶灘登陸的底氣。

畢竟,雖說德國海軍實力不行,但是德國空軍可不弱!

沒有足夠的航母壓製德國空軍,英美兩國敢在法國登陸,希特勒就敢送那些大兵下海喂魚。

那麽,其實從一開始,英美兩國就有另一個選擇,而且隨著中國海軍的行動越來越明顯,這個選擇也正在逐漸成為唯一的解。

那就是——在西班牙登陸!

畢竟英國在西班牙還有一塊領地,在這個地方登陸和集結兵力的難度可比在法國搶灘登陸容易多了。

希特勒和西班牙人光想著陳啟民如果在太平洋上有所動靜,那麽德國海軍的活動空間會大很多,甚至可以重啟對英國的破交戰。

但他們卻忘了,如果陳啟民在太平洋動手,實際上就是在逼迫英美兩國在西班牙下重注!

畢竟斯大林那邊可能是真的等不起了。

此時德國人已經在蘇聯用兵600萬人,蘇軍也已經在西線布置了700萬大軍,再加上他們還要預計在東線布置300-400萬兵力阻擋中國人。

也就是說,此時的蘇軍兵力已經膨脹到了近1100萬人。

按照原本的統計,整個二戰時期蘇聯戰死2680萬人為世界各國之最,其中士兵陣亡約890萬人,在柏林戰役結束之後,蘇軍達到了最鼎盛的1280萬人。

而我們都知道,二戰蘇聯幾乎已經動用了全力,跟德國一樣,蘇聯基本上也把整整一代成年男性送上了前線。

這場大戰從某些方麵來說,也可以說給紅色帝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蘇順帝上台之前,為什麽能一路創下各種“最年輕的XX”記錄?

就是因為蘇聯損失了一代人,整個20年代出生的蘇聯人幾乎都戰死在了前線,導致那一代人才匱乏才給了蘇順帝機會。

而此時,蘇聯已經用兵1100萬人,蘇聯已經開始拚命了,可還沒能完全穩住戰線。蘇聯已經等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