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關原合戰曾經對日本的曆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在這一戰之後,德川家康在日本徹底的無人能擋,德川幕府時代就此開始。
這一戰的影響甚至延續到了二十一世紀。因為德川幕府曾經統治過日本,所以他們曾經聚斂了不小的財富,富士山就是他們家族的私產之一。
直到二十一世紀,富士山依然屬於德川家族。很多人都說,隻要富士山還在、隻要富士山還是日本的神山,德川家就能繼續富貴下去。
足見關原合戰對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而第二次的關原之戰同樣也將在非常大的層麵影響日本的發展。
這一戰的交戰雙方自然是內藤雅人的關西軍和板垣征四郎的東軍。
雙方在這一戰之中也可以說是傾其所有了,這一戰雙方投入的兵力加起來已經到了兩百萬人。
單從規模上來說,第二次關原之戰的規模可要比第一次大多了。
從實力上來說,板垣征四郎一方的實力更強。至少兵力上就強了很多。
然而,板垣征四郎軍的士氣卻非常不好。
因為板垣軍的所有人都明白,板垣軍其實是沒有多少前途的。因為陳啟民已經放棄了板垣軍,或者說陳啟民從未支持過板垣軍。
沒有中華聯邦的支持,板垣軍想要拿下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在大部分的板垣軍士兵看來,板垣軍最好的結果也就不過是一個維持不勝不敗的局麵了。
可是!
這樣的結果對於那些參軍的人來說卻是非常殘酷的。
因為他們參軍都是希望日本能夠強大和輝煌下去,而不是想要看著日本分裂,甚至是成為日本分裂的幫凶。
在這種情況下,板垣軍的底層士兵無論怎麽看?似乎都是內藤雅人的關西軍更加的有前途的樣子。
事實上,關西軍內部也是認為自己這一戰必勝的。
他們確實是士氣如虹,可是他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輕敵。
因為有了陳啟民的支持,很多人都開始得意忘形了起來。戰爭還沒有開始他們就仿佛已經獲得了勝利。
甚至,就在內藤雅人的指揮部之中,就有人開始討論戰後的利益分配的問題了。
也有人在跟內藤雅人談,在打敗了板垣征四郎之後,新的日本內閣之中,自己應該占據什麽位置?
更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坑害同胞,在底層士兵士氣如虹的情況下,關西軍的高層卻開始內鬥了起來。
內藤雅人自然是看到了自己政權內部的危機的。
如果他想要出手製止,這並不難,然而......他這一次的任務不就是給板垣征四郎放水嗎?
他怎麽可能製止這種現象?相反,他的存在正是這種現在得以產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外人看來,內藤雅人太年輕了,他雖然是中西功選定的繼承人。
可是中西功本人就是一個年富力強的中年領袖,他選的繼承人還是為了幾年甚至是十幾年之後準備。
這就相當於古代的皇帝,立了一個年幼的孩子當太子。
可是呢,太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之一。大部分被立為太子的人最後都不得善終。
中西功早早的選定了繼承人,很多人都覺得,這位恐怕不會是最終的人選,等中西功要卸任前必然還要經曆不小的權力鬥爭。
所以,內藤雅人雖然手中的權力不小,也有不小的威望,但是這些都還不夠。
那麽,內藤雅人為了維係自己的統治,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分蛋糕拉攏那些中西功的老臣是不是非常合理?
在分配的過程中有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差錯,有些人分得多有些人分的少不是很正常的嗎?
至於因此而引發的衝突,這能怪內藤雅人嗎?
很多人都覺得,這不能怪內藤雅人。因為曆史上但凡站在他這個位置上的人,就沒有人有能力把所有人的要求都滿足了。
有人不滿,甚至引起內鬥那都是常有的事兒。
可是實際上呢?這就是內藤雅人故意的!
也就是說,開戰前甚至是戰爭進行中的關西軍是。
反觀板垣軍那邊,雖然板垣軍底層的士氣非常的弱,可是他們的上層是真的眾誌成城。
因為他們知道,這一仗他們要是打不贏,他們就真的完了。
所以,板垣征四郎在指揮自己的部隊的時候,絕對能做到仿佛是在使用自己的手臂一般。
可是關西軍那邊呢?戰爭還沒有結束,還沒有到論功行賞的時候,可是很多軍官為了在戰後能讓自己肩膀上的杠杠花花多一些,而開始爭搶功勞了。
有些時候,有些軍官明明收到了命令,但是卻因為自己的任務可能不適合搶功勞,所以就開始陽奉陰違了起來。
甚至有些軍官像是明末時期的那些軍官一樣,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隊友的也有。
這樣的部隊就是時期再怎麽高昂也沒有用!所以,在關西軍明明占據著士氣和大義優勢的情況下,他們不僅沒有能夠快速的解決板垣軍,最後反倒是打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