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組長的擔憂,孟工倒是沒有隱瞞,直接將軍方的需求說了。

聽到了結果,馬組長終於鬆了一口氣。

後世,很多人說運十軍用不行,說還不如轟-6,甚至還寫在百科上。

但軍方卻知道,這完全是扯淡。

轟-6是什麽?

那是轟炸機!

為轟炸而設計的飛機,哪怕聯盟用轟-6的原型機,圖-16轟炸機改裝成了圖-104客機,還是世界上第二款投入使用的商用噴氣式客機,但也無法擺脫因為轟炸機原本設計帶來的各種不足。

加油機不談,就說電子戰和空中預警機,大型的基本上都是由大型客機和運輸機為基礎研製的。比如E-3就采用了波音的707-320B平台。

其中原因是按照客機和大型運輸機標準生產的機體,可以有更寬敞的空間,也能裝下更多的設備。

所以哪怕到了後世,我們的空警2000也是基於伊爾-76這樣的運輸機平台,而不是轟-6這樣的轟炸機平台。

因此,想發展華夏的大飛機是剛需,而不是拿著一種老飛機修修補補。

等說完了以後,孟工道:“目前,我們想運十的第三架飛機按照軍方標準生產,直接製作成大型運輸機狀態。這樣的話,也利於我們軍方在上麵進行各種測試。”

顯然孟工這是給項目組吃定心丸。畢竟將後續生產的飛機都接收了,研發工作肯定更沒有問題啊。

可沒想到,馬組長卻有些猶豫。

他想了一下,然後道:“孟工,我很高興軍方能願意支持運十的後續研發。不過我們的第三架飛機設計是準備繼續驗證的,如果改成軍用運輸機,很多測試就沒有辦法進行了。畢竟大家都知道,民用飛機和軍用飛機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聽到這裏,孟工等人不由得皺起了眉。

而周夏嚴卻明白馬組長他們的想法。

很明顯,馬組長還想著能繼續在民航領域有所建樹呢。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別看軍用飛機似乎很高大上,但實際上需要的量卻很有限。比如我們後來耳熟能詳的運八飛機,從1974年成功試飛,1980年量產,截止2004年,不過生產了90多架。

當然,其中有產能的原因,但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運八飛機的需求並沒有那麽大!否則的話,國家早就砸重金擴大運八飛機的生產能力了,怎麽可能讓運八飛機如此慢悠悠地生產?平均一年才不到4架!

反觀客機,全世界一年的客機新增需求量在1000架左右,加上更換老舊飛機,每年的客機需求量在1500架左右。這個數量對軍用飛機來說絕對是碾壓級別的。

軍隊能夠接手運十項目是很好,但也限定了運十未來的發展。所以馬組長他們還想爭取一下民用航空市場,隻要能有一點兒,那也比軍方的需求多很多。

因此,他們才希望第三架原型機繼續按照民航標準進行測試。

但很顯然,軍方不會這樣想。

孟工思索了一下,然後繼續道:“老馬同誌,實話跟你說,我們軍方如今也沒有外界想象得那麽有錢。我們最近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是賺了一些,但大頭還是交給國家統一調配,剩下的還有各個兵工企業的技術升級和改造。此外,我們還要生產新式武器。因此能擠出來的資金真的不是很多。之所以我們想接手運十項目,關鍵是我們的海疆安全壓力很大,需要大型特種作戰飛機。如今在國內,大些的飛機不過是運八和你們的運十。運八飛機速度太慢,我們也是沒有辦法才選擇你們。因此,你們也要理解我們軍方。如今國家百廢待興,大家都很困難,咱們項目組真的不能既要,又要了。”

聽到這裏,馬組長等項目組成員一臉糾結。

的確,如今在民航不接收運十的情況下,軍方能伸出援手真的很好。

但問題是,魔都這邊已經為運十付出了太多,一整條的大型飛機生產線,可不是每年兩三架飛機就可以支撐起來的。

以前,大家都講奉獻還好說。但如今已經慢慢向錢看了,如果運十隻能維持溫飽,那麽這條華夏最先進的飛機生產線也很難有發展。畢竟不能讓別人真的獻了青春,獻子孫,讓父母吃糠咽菜吧?

所以對運十來說,真的需要足夠的產量才能維持。

這邊在糾結,那邊周夏嚴想了想,附身在孟工耳邊嘀咕了一通。

孟工聽後有些猶豫,但看周夏嚴表情堅持,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清了清嗓子,孟工開口道:“馬組長,我想問一下,如果你們繼續利用二號機進行後續的客機方麵實驗,可不可行?”

馬組長想了想,點頭說:“可以倒是可以,不過我就怕安全方麵沒有那麽保險。畢竟客機屬於精密的設備,要是拆卸幾回,很可能就會出現問題。所以如果不是真的沒有辦法,我們還是希望新造飛機實驗。”

孟工聽後搖頭道:“這個不可能,又重新繞回了資金問題。要是有充足的研發資金,你們再造幾架都行。我是這樣想的,你們的飛機既然已經試飛成功了,所以幹脆以打代練。我們認識明珠的大公司,他們需要自己的商務機。我可以建議他們租賃你們的二號機,這樣你們的二號機不但可以進行商業飛行,而且所有飛行開銷都有人承擔了。此外,我們可以提供我們軍方最好的技術力量,幫助你們檢查和改進二號機。這樣一來,等三號機建造好了以後,你們就可以有民用和軍用兩個平台進行實戰測試了。”

聽到孟工的話,馬組長先是一愣,緊跟著高興起來。

說實話,這個建議真的很好。

飛機製造昂貴是一方麵,飛行的損耗更是厲害。

運十雖然是我們自主研製的大飛機,但技術其實與邁瑞肯先進國家的技術差得遠了。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耗油嚴重。

而民航飛機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飛機必須盡量省油。因此,每次飛行,運十飛機都需要一大筆錢。

後世,1985年,運十飛機的下馬,也是因為3000萬元的燃油費用被否決才最終放棄的。

而如果有真正的客戶租賃運十,那麽運十飛機不但解決了飛行中的損耗,而且還可以積累商用飛行經驗,真是一舉兩得。

不過很快,馬組長又問道:“孟工,那麽這個港商的飛行需求多不多?還有,你們的技術力量真能幫我們改進大飛機嗎?畢竟我們華夏,也就是我們和運八團隊有這些經驗,他們還是螺旋槳飛機。”

聽到此,孟工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