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謙領著一家人將分得的包穀、洋芋、紅苕搬回家的時候,天已經晚了。

工分沒換到錢,反而倒欠一塊二毛四,不得不將想要的口糧縮減一些,把這個坑給抹平。

不服氣的陳子謙讓會計算了一遍,還是一樣的結果。

一塊二毛四,事情聽上去似乎不大,但也不小。

陳安用掉的那些錢,一毛六一斤除了逢年過節不然都舍不得吃的大米,能買九十來斤,要是換成九分錢一斤的包穀,那得是一百六十多斤,更別說五分錢一斤的洋芋和紅苕了。

至少也是一家子一個月的口糧,就這麽沒了,可不是小事兒,一年才幾個月啊。

關鍵是,就連陳子謙都不曉得,陳安把這些錢用哪兒去了。

這下,不僅僅是陳子謙,就連最護著陳安的耿玉蓮都惱火。

一家人圍在火塘邊,臉色都有些陰鬱。

“等他回來,要是說不明白,老子要讓他好好嚐嚐筍子炒肉,溝子(屁股)都給狗日的打腫。”

“是該給他點教訓,讓他知道鍋兒是鐵倒的。”

一向護著陳安的老兩口,意見難得地統一,都想收拾陳安。

在一旁火塘邊摟著自家幺兒的陳平,平時看陳安不順眼,但他知道自家老漢脾氣的,那是真有可能會打,連忙勸說:“陳安都十九歲了,翻過年就二十,都是大人了,要是被你們錘上一頓,那傳出去,不得被人笑話,臉往哪裏放嘛?”

“對頭,打不得。十五塊錢是不少,可真正說起來,也不是啥子天大的事……爸爸、媽,前段時間就聽說有個都要結婚的人,就因為沒跟家裏人打招呼花了十多塊錢,被家裏人罵,想不通跑去上吊的……”

瞿冬萍也忙著幫腔,還舉了例子。

一聽到這話,老兩口麵色都忍不住一驚。

耿玉蓮滿臉後怕地說:“對頭,怕是不能打,怕幺兒想不通,這要是……弄清楚事情,說說算了。”

陳子謙歎了口氣:“那……試著點來嘛!”

陳安完全不知道自己上輩子被數落了幾天,還是家裏人試著來的結果,一家人終究還是護著他的。

此時,他正跟宏山順著山間小路返回盤龍灣。

換了幾個地方,一共搞到十三隻竹溜子。

忙了一整天,兩個人都都差不多累虛脫了。

眼看天快黑了,中午隻是在河溝邊烤了幾個紅苕糊弄過一下五髒廟的宏山,在河溝裏邊灌了一飽水後,起身看向旁邊等著的陳安:“狗娃子,你真的不回去?這兒離家裏邊又沒得多遠。”

“不回去,要是回去了,我怕是要遭錘。今天晚上,我就打算在盤龍灣山洞裏邊過一夜,這裏離鎮上還要近些,明天天還沒亮就得去鎮上,回去再趕回來也麻煩。你想回去就回去嘛,明天早上早點過來就行,天亮之前我們就得到鎮上把錢換到手。我今天晚上就在這山洞裏邊將就一哈。”

宏山抬頭看看天,見天空無雲,山裏邊也不刮風:“雪落高山霜落窪,今天晚上怕是要下大霜,半夜冷得很,遭不遭得住哦?”

“這都不是事,燒堆火就搞定了。”陳安覺得無所謂。

跟著師傅進山學攆山,他雪天都在山裏邊呆過,倒是一點都不擔心。

宏山想了想:“算嘍,我也不回去了,在這裏陪你,也好有個照應……今晚吃啥子哦?”

陳安微微皺了下眉頭,看向被拴著的十三隻竹溜子:“守著十多隻竹溜子,未必還怕被餓咩?烤隻竹溜子撒……”

宏山猶豫了一下:“要留起賣的嘛!”

“不差這一隻!”陳安看向其中一隻竹溜子:“就你長得乖,就吃你了……蛋子哥,幫忙攏火。”

啥子時候長得乖也成了被吃的理由了?

宏山有些古怪地看了看陳安,但還是很快到竹林裏拖了些幹竹子回來,將火攏著。

沒法燒開水褪毛,陳安直接將那隻被他放血的竹溜子放火裏邊燒,伴隨著一陣皮毛燃燒的焦臭味,竹溜子身上的毛被火苗燒光,表皮也被燒得漆黑,像是被充了氣一樣膨脹起來。

趁著這時候好刮洗,陳安到河裏邊用刀子邊刮邊洗,很快打理幹淨,去除內髒後,在肉頭厚的地方劃了幾刀,砍了根竹棍穿著,然後架在柴火上轉著慢慢烤了起來。

隨身帶著的葫蘆裏邊,是用辣椒麵、鹽巴、花椒混合炒過做成的低配版椒鹽,是進山常用的調味品,往往出去攆山,一去就可能是兩三天時間,甚至更長,沒點調味品,在山上吃東西沒滋沒味的,可不舒服。

跟著師傅一年多的時間,他也養成了習慣,得跑前跑後把師傅伺候好,少了這些東西可不行,哪怕是烤洋芋也少不了。

兩人就圍坐在火邊,一邊流著口水,一邊翻烤,花了大半個小時,總算將竹溜子烤熟,外表不是很美觀,被陳安割成兩半,一人分一半,也得有一斤多的肉,沾著椒鹽慢慢品嚐。

皮外焦脆,裏麵的肉軟嫩,柴火的煙火氣息和竹溜子原本的清香,形成了絕配。

兩人都舍不得吃太快,生怕幾下就沒了。

吃到最後,都還有些意猶未盡,但墊一下肚子,足夠了。

趁著天沒有完全黑下來,兩人又去弄了不少木柴和竹葉回來,在山洞裏將火加大些,提升溫度,然後在火堆邊鋪了竹葉,早早地躺下睡覺。

辛苦了一天,兩人很快就睡著了。

隻是,到了後半夜,柴火燒盡,兩人還是被冷醒,隱約中聽到村裏有公雞打鳴的聲音,估摸著是夜裏三四點的樣子。

時間倒也正好……

兩人將工具暫時放在石洞裏,到外邊河裏掬水洗臉,被冷水一激,徹底清醒,緊了緊身上的衣服,借著清冷的月光,提著竹溜子,往桃源鎮上趕。

桃源鎮,正是米倉道路經的地方,別看是在深山裏,卻也曾經是川陝兩邊商旅的匯集交易之地。

鎮子不大,隻有一條鋪著青石板的街道,兩側老屋聯排,曾是一個個商鋪,隻是現如今,開通了新的路,靠背二哥背著大量物資穿行的米倉道早就廢棄,也隻有山裏人采藥、攆山才會走一走,向北進入更深的山裏。

桃源小鎮再不見昔日的繁榮熱鬧,但仍舊不影響它成為周邊村民每逢農曆一、四、七趕集的集市,麻雀雖小,卻也五髒俱全,成了山裏物資交流的一個點,隻是,生意還不敢太光明正大,顯得冷清。

供銷社、糧油門市等部門還遠沒到開門的時候,月光下的街道上,卻是已經有不少人在活動了,各自都很安靜。

這就是黑市場……天真的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