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一個故事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我們知道的許多傳說都是口口相傳留下來的故事,那個時候沒有文字,口口相傳的故事其實是集體創作的結果。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在人和人完全不了解對方的時候,隻是單純用形容詞介紹自己,說什麽自己是個很友好、很上進的人,還不如直接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講一個故事。

《故事思維》的作者叫安妮特·西蒙斯,是美國知名谘詢公司的創始人,在這本書裏,我獲得了很多啟發。

書裏有個人叫斯基普,35歲,在美國接手一家自己家族的公司,因為他的背景和年齡,股東們普遍不太信任他,畢竟,股東都是他爺爺那一代的人。這個時候,故事登場了。斯基普第一次在股東大會介紹自己時,講了他的一個親身經曆:斯基普說,他曾經給一家造船廠畫電器平麵圖,那時,他恰恰是這個專業的高才生,又從小在船上長大,對船特別熟悉,很快畫好了圖,自認為萬無一失。卻被船廠的一個工人發現了錯誤,斯基普開始很不服氣,心想怎麽可能,直到他親自去船廠一看,才發現果然錯了。原來斯基普是個左撇子,和一般人的視角是反著的,所以圖紙就畫反了。

後來在船廠的同事送給他一雙網球鞋,左腳是紅色的,右腳是綠色的。人家是想告訴他,從今以後一定要分清左右。現場很多人都笑了。他還說:這個事兒還告訴我,以後就算再有把握,也得聽別人的意見,哪怕那個人是一個每小時隻掙六塊錢的工人。

斯基普講完以後,股東們都笑了,那些懷疑的眼神也隨著這個故事的終結消失了。因為股東們從這個故事裏聽出了幾層意思:第一,這個斯基普雖然年輕,但已經擁有一線工作的經驗,也從工作中得到過教訓和磨煉,不是他們想象中的那種紈絝子弟;第二,不能僅僅根據一個人的身份,就先入為主地給他貼上標簽,那樣隻會導致自己的判斷出錯;第三,他會聽股東的建議,他甚至會聽一個每小時隻掙六塊錢的工人的建議。

這個故事的結局顯然是斯基普打消了股東們的疑慮,而他做的,僅僅是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是傳播價值觀的載體,好的道理不要直接說出來,放進故事裏。

接下來,我們介紹五條講故事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