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是有警惕心的。《紐約時報》在1999年做過一個民意調查,結果有63%的人認為,和別人相處時要小心再小心,還有近四成的人認為,別人一有機會就想利用自己。尤其是麵對陌生人和位高權重的人。

所以,剛見到人家時,有時候你直接說出自己的目的,反而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我來這兒就是看有沒有更好的機會找人合作。”

“我來這兒就是希望能賺到錢。”

“我今天見到您就是想跟您聊聊怎麽共贏。”

當然,如果你不想直接,也可以隱晦一些。

在《故事思維》裏,安妮特講了一個故事:她認識一位商人,一直在艾滋病患者關懷中心做誌願工作,他在請商界人士捐款的時候,總會講起自己的一段旅程,這個故事幫助他籌到很多錢。那是他去以色列的時候,那裏有一個淡水湖叫加利利海,它和死海擁有同一片水源。當地人告訴他,死海沒有出水口,所以水的流通受阻,導致湖水鹽分不斷升高,最終失去了生機。而加利利海有出水口,水不斷流入、流出,就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這個故事講完,現場的商人都聽懂了。雖然目的沒有直接說出來,但卻通過這個經曆告訴捐款者,幫助他人是不可或缺的,因為隻有在獲得財富的同時又懂得施舍,才能像加利利海的水那樣活起來。

把目的放在故事裏,更容易讓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