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特別建議想要從事創作的朋友,聽完這個板塊,趕緊動筆試試。

有一種開頭的方式,叫提出一個問題。

有一本書叫《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書裏講了課堂上最能吸引學生的方式,就是開頭提出一個問題。因為學生會把這個問題貫穿始終。

提出一個問題,會把大家的興趣吊起來。我自己在上課的時候,經常先提出個問題給大家,讓大家進入沉思,接下來開始上課,學生能更快進入狀態。寫作也是一樣,可以在一開始提出個問題。

這就是插敘、倒敘的意義,把結果和衝突先提到前麵來。

《別相信任何人》裏講述了一個名叫克麗絲的妻子,她有一點與眾不同,20年來,她的記憶隻能保持一天。所以每天早上醒來,她都會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括她的身份、她的過往,甚至她愛的人。你想想她多慘,過去的什麽事兒她都不記得,但是她怕自己忘,每天都寫日記。好在她並不孤單,克麗絲有一個丈夫叫本,每天早上起來都給她做飯、收拾、打理,本是她在這個世界裏唯一的支柱,關於她生命中的一切,還好有本能夠告知她。她還有個醫生,不常見,有一天早上,她給自己的醫生打電話……

故事的開頭是這麽寫的:

在納什醫生的幫助下,克麗絲找到了自己的日記,發現第一頁赫然寫著:“不要相信本。”

天啊,為什麽啊?到底怎麽了?你是不是特別想讀下去?因為開頭,作者就埋下了一係列問題,本到底是誰?這個本會不會對故事主人公做什麽?主人公為什麽會變成現在這個模樣?這些疑問都是閱讀的動力。

但很可惜,這個故事寫得並不好,如果你想看的話,隻看看開頭和結尾就行了。

但是好的開頭,設置疑問,就能把人的目光吸引過來。

這裏有個公式:設置懸念—提出疑問—找到答案。

寫作的提問不一定要故意用疑問句來表述,甚至可以用陳述句來。

比如有首詩,相信大家聽過:

這個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塵。

兒孫個個都是賊,

偷得蟠桃慶壽辰。

這個婆娘不是人,疑問來了:那她是什麽?轉折,九天仙女下凡塵。兒孫個個都是賊,為什麽?偷得蟠桃慶壽辰。

你看,這首詩不僅有提問,還有轉折,轉折同樣是寫故事的重點,也就是故事裏的意外。

好的小說家一定會不停地設置疑問,讓你在故事中欲罷不能。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一個答案接著一個答案地出現。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這個故事在剛開始的時候,福爾摩斯遇到了自己的搭檔華生,兩個人互不相識,但福爾摩斯很快就跟華生說:你是從阿富汗回來的。

讀到這裏,所有讀者的反應一定是統一的,我的媽呀,為什麽?

請記住:好的小說家一定不會直接給出答案,因為這是小說家的籌碼,他會把問題先提出來,再慢慢給你答案,你知道答案的代價是必須繼續往後看。

所以果然過了很長時間,時間長到很多讀者都忘了還有這麽一個問題,福爾摩斯在一次執行任務的時候順便說了一句:

“……咱們初次會麵時,我就對你說過,你是從阿富汗回來的,你還覺得很驚訝,知道為什麽嗎?”

“一定有人告訴過你。”

“沒有那回事。我當時一看就知道你是從阿富汗回來的。由於長久以來的習慣,一係列的思緒飛也似的掠過我的腦際,因此在我得出結論時,竟未覺察得出結論所經的步驟。但是,這中間是有著一定的步驟的。在你這件事上,我的推理過程是這樣的:這位先生,具有醫務工作者的風度,但卻是一副軍人氣質。那麽,顯然他是個軍醫。他是剛從很炎熱的地方回來,因為他臉色黝黑,但是,從他手腕的皮膚黑白分明來看,這並不是他原來的膚色。他麵容憔悴,這就清楚地說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曆盡了艱苦。他左臂受過傷,現在動起來還有些僵硬不便。試問,一個英國的軍醫在很炎熱的地方曆盡艱苦,並且臂部負過傷,這能在什麽地方呢?自然隻有在阿富汗了。這一連串的思想,曆時不到一秒鍾,因此我便脫口說出你是從阿富汗回來的……”

這樣的創作方法,在中國的電影裏已經太多了。

我在寫《人設》這本書的時候,故事寫完後我發給一個製片人朋友看,一個月後他都沒看完。我問他為什麽還沒看完。人家說,我太忙了,其實我大概知道原因,他可能覺得枯燥嘛。後來我在開頭加了這一幕:白雯拍著墓碑說,讓我的過去陪你吧。讀者雖然沒有用嘴巴問,但腦子裏馬上產生了一個問題:誰死了?為什麽啊?我把最後改完的稿子給了其他朋友,其他朋友果然很快看完了,並且還給我寫了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