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構築中國精神,凝聚夢想動力
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結合體。隨著民族的傳承和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精神也需要不斷被構築。隻有具備崇高的、有民族特色的、順應和引領時代潮流的“中國精神”,才能為實現民生中國夢凝聚不竭的動力。然而,在長期戰爭的撞擊和社會轉型的巨大衝擊下,我國傳統的民族精神不可避免地受到破壞和侵蝕,作為中華民族精神主要體現的道德風尚和傳統文化受到的破壞和侵蝕尤為慘重,社會麵臨道德滑坡和傳統文化斷裂的風險。盡管中國精神的構築是一個艱難和漫長的過程,但民生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中國精神,而中國精神需要尋根於傳統的中華民族精神。構築中國夢的過程中,要秉承“民為貴,君為輕”的重民精神,堅持“天人合一”的和諧精神,“自在逍遙”的自由精神,“不患貧,而患不均”的平等精神,弘揚民主與法治精神;還要遏製腐敗文化,抵製低俗文化,反對拜金主義。
0.3.2 推動公平正義,照亮夢想航程
要實現民生中國夢,必須進一步推動公平正義,讓公平正義為民生夢想保駕護航。當今民生領域對公平正義破壞最嚴重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腐敗現象,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麵:錯誤的再分配政策加劇了利益分配不公;腐敗官員的灰色收入使社會財富向“權貴富豪”轉移;腐敗使生產要素市場被扭曲,導致收入鴻溝;政府投資方向被偏離,阻礙勞動致富。推動公平正義需要進一步理順和規範社會不同利益群體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破除行政壟斷,加強權力製約;破除財富壟斷,規範收入分配;切斷權、錢、情、色勾結,打破贏者通吃;樹立知識權威,匡正社會秩序,培養人文情懷。
0.3.3 促進經濟發展,夯實夢想根基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經濟發展為民生建設提供了可靠的財政投入保障,與民生改善相輔相成。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要進一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準確適時地把握好在全球經濟發展格局中的定位,搶占經濟發展先機,加強國際經濟合作,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堅持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改變片麵追求GDP的發展觀,以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為特征的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以科技進步和創新引領經濟發展;進一步促進經濟均衡發展,立足本國,擴大內需,為未來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並注入新鮮活力。
0.3.4 強化製度建設,揮動夢想之翼
實現民生中國夢,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政府改革實踐和治理過程中,利用高瞻遠矚的智慧和戰略管理的技巧,緊密結合我國的經濟發展、政治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水平,完善製度建設,依靠人民群眾的辛勤汗水和勞動來實現。在製度層麵,就是要推廣績效管理製度,評估民生改善狀況,分析各項舉措的效益,明確改進方向和重點;完善行政問責製度,加強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社會組織及公眾等對行政組織及其成員的監督;落實基本權利保障製度,捍衛和守護所有公民生存權和發展權;改進民主參與製度,充分調動市場和民間力量參與環境、就業、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的建設,建立各種利益調處機製,努力在民生發展目標、途徑、績效等方麵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