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勝利的炮聲響到了中國,讓中國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隨著馬列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廣泛傳播,在這塊土地上就出現了一批接受馬列主義思想的先進知識分子。

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五四愛國運動的助推之後,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工人階級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正式成立了。相繼,北京、天津太原、濟南、青島、武漢、長沙、廣州以及在日本、法國的中國留學生中,也相繼建立起了共產主義小組。而“上海小組”還擬定了《中國共產黨宣言》。

《宣言》明確指出,“共產主義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創造一個嶄新的社會”;奮鬥的目標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宣言》的擬定,不僅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好了理論上的準備,而且為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的製定,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礎,指出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正確方向。

惲代英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他出生於湖北武昌一個官僚家庭。父親惲爵三為清朝知府下屬八品官,母親陳葆雲出身於仕宦之家是代英的啟蒙老師。

惲代英從小酷愛學習,每看到一本好書,便廢寢忘食地閱讀,非讀完方才罷休。1913年,他考入武漢中華大學預科,兩年後進入中華大學文科攻讀中國哲學。他十分重視“砥礪行為,敦進學業”。他學習成績優異,深得老師器重和同學的敬慕。他擅詩善文,還具有演說天才。他博覽群書,除了閱讀大量社會科學方麵的中外書籍,還涉獵自然科學。

當時,中國正處於新文化運動時期。惲代英追求真理,在《新青年》《東方雜誌》等刊物上發表了許多文章,成為新文化運動中衝鋒陷陣的猛士。惲代英等人士創辦了互助社。互助社的宗旨是“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互助社是武漢地區誕生的第一個進步團體,也是中國最早的進步社團之一。

1918年夏,惲代英大學畢業,擔任中華大學附中教務主任。北京爆發五四運動的消息傳到武漢,他和互助社的成員熱烈響應,書寫《四年五月七日之事》《嗚呼青島》的宣傳單,四處散發,並組織學生上街遊行集會,掀起了武漢三鎮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浪潮。

1920年2月,惲代英等人又創辦了“利群書社”,經銷《共產主義ABC》和《新青年》《共產黨》等刊物。書社每天吸引著許多追求進步的青年學生和群眾,成了武漢地區宣傳馬克思主義新思想的重要陣地。

1921年10月,惲代英應少年中國學會之聘,來到川南瀘州任川南師範學校教務主任,第二年5月出任校長。這年冬天,他在師生中積極倡議組織旅行講演團,得到師生們的熱烈響應。

是年暑假期間,惲代英為給學校購置圖書等,去了中國共產黨的發源地——上海。他到了上海,找到黨中央機關匯報自己的思想和四川的革命情況,了解全國的革命形勢。因他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麵有突出的工作實績,在黨內外有一定的影響。在上海陳獨秀等共產黨人接見了他,進行了親密長談。

黨中央從開拓發展四川的革命形勢、加快四川地方黨團組織建立和發展的需要出發,由陳獨秀發給惲代英《中國共產黨宣言》。惲代英立即認真學習《宣言》,它全文約2300字,包括共產主義者的理想、目標、階級鬥爭的狀態三部分。

《宣言》鮮明提出了中國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在經濟上“主張將生產工具——機器、工廠、原料、土地、交通機關等收歸社會共有,社會共用。”在政治上主張“廢除政權,如同現在所有的國家機關和政府。”在社會方麵“要使社會上隻有一個階級——勞動群眾階級”。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提出實行生產資料公有製,廢除舊的國家機器,消滅階級的主張。

惲代英把這份黨的《宣言》文件帶回瀘州後,一麵進行自學研究,一麵用共產主義的原則、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和目的,來教育培養青年學生,為川南地方黨組織的創建積極做著準備。

這時四川尚未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惲代英在川南師範改革了舊的教育製度,延聘革命教師,把教育同改造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瀘州通過組織巡回講演團、通俗講習所、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等組織和活動,向青年學生、廣大民眾宣傳馬克思主義、逐步將青年學生引上光明道路。為把青年學生引向更高的境界——走上無產階級革命道路,他開始物色進步學生,秘密發展團員,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瀘縣支部”。

與此同時,宜賓的先進知識分子,如鄭佑之、陳宣三、江子能、尹紹周、鄭量澄等人,開始係統地閱讀《新青年》《每周評論》《晨報副刊》《國民》《建設》《星期評論》《覺悟》等進步報刊。他們從這些報刊中獲得新知識、新思想,懂得了要拯救中國隻有走無產階級革命道路的道理,並毫無保留地傳播給學生,激發了宜賓人民的反帝愛國熱情,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宜賓的傳播。

一次,惲代英組織學生赴富順、南溪、宜賓等縣旅行講演。在他的倡議下,還在瀘州舉辦了職業學校、蠶業講習所和小學教師檢定會。他利用這些形式廣泛傳播新文化和無產階級革命思想。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鄭佑之從朋友寄給他的書信和書刊中,了解了更多的革命道理。因此,他就逐漸開始在親戚朋友中傳播馬列主義、中國共產黨的主張。12月,鄭給李坤泰寫信中講道:

你看四年前受眾人咒罵的列寧,而今全世界十萬萬受壓迫的人,與那有良心的資本家、學者,哪一個不稱讚他是導師,哪一個不說他是改造世界的救主!各人的事各人去做。

怕什麽艱難,怕什麽壓迫,盡管向萬惡的舊勢力衝鋒開刀!衝鋒!——但要有方法,有實力,不是得一味亂闖。

1922年初春,鄭佑之又遭到人生最大的不幸:繼室李坤輿十月懷胎,正滿心歡喜地迎接第一個孩子降生。可是老天爺眨了幾下眼,沒有顧及照看好懷孕的婦人,在坤輿臨盆時,老天爺也沒有伸出援助的神手,幫助接生,以致造成她難產不幸身亡,孩子還沒有來得及呱呱墜地,就跟隨母親的靈魂,到九泉之下去陪伴母親去了。

妻死兒殤的悲慘命運,像一塊巨石突然砸在鄭佑之頭頂,砸得他撕心裂肺,粉身碎骨,讓他倒進無邊無際的悲傷痛苦之海。

鄭佑之悲問蒼天:天老爺啊?你對我一生太不公平,從小把我的父母帶走,我的第一個妻子同我生活不到7年,就與我陰陽相隔……當我滿心喜迎續妻生子時,卻又遭遇殘酷厄運……

鄭佑之在不幸失去愛妻殤子的悲境之中。為了解脫悲慘心疼,他“咚”——投身滾滾長江,以求洗掉悲愴,讓江水把痛切的心扉洗淨。然而,他遊在茫茫大江中,身心交瘁又找不到上岸的碼頭。

當惲代英率團在宜賓縣宣傳愛國主義和反帝反封建思想,引導民眾接受馬克思主義演講時,鄭佑之聆聽了惲校長洪亮的聲音,震**了他的心靈。他尋著那鏗鏘的演講聲,就像在黑幕中看見了一座立岸的“燈塔”。於是,他發力向“燈塔”遊去……

自從聽了惲代英的演講之後,鄭佑之幹渴荒漠的心靈,宛若被春雨澆灌心靈開始複蘇,並播撒下了綠色種子。

此時,鄭佑之在柳嘉小學當校長又舉步維艱,深受劉洛成等那幫為官為富不仁的惡勢力欺壓,倍感厭惡,無力前行,遂辭去柳嘉小學校長職務,義無反顧地向那洪亮的聲音奔去。在他離開柳小時,在黃獅橋頭的一塊巨石上寫下了“平平坦坦無階級,迂迂腐腐莫題橋”的這句極富哲理的心聲。

從此,鄭佑之“躲進小屋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開始鑽研社會科學,研究共產主義,心向光明,尋找人生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