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一走近放孔明燈的,馬上就有小販上來推銷。"多少錢一盞呢?"我一邊接過小販手裏的孔明燈,一邊問。

“10元一盞。”小販手裏厚厚一疊10元、20元的整鈔,看來生意很好,而且的確是10元一個。

我暗想就一張塑料紙支起來,成本最多三兩元,賣10元的利潤真是可觀。父母看我對孔明燈感興趣,就過來幫我付錢買了一盞。

小販接過錢,幫我打開孔明燈,告訴我怎麽放。“放孔明燈時許個願!"小販說完又去忙他的生意去了。

我真的許了一個願:三個月內賺1000元錢。

看著孔明燈越飛越高,我的心情也越來越好。媽媽問我:“剛才你許了一個什麽願呀?"

“我三個月內要賺1000元錢。”我如實回答。

“看你,非要買一部手機幹嘛,這樣吧,你爸爸給你1000元,我再給你1000元,一年裏的零用錢減半,每個月隻有50元,怎麽樣?”媽媽心軟了。

“不要,我要自己賺1000元。”我拒絕了。

媽媽以為我不接受零用錢減半的方案,就說:“好嘛,零用錢不少你的,還是每月100元。”

“我真的可以賺到的,不信你等三個月就知道了。”我信心滿滿。

回家之後,我在**翻來覆去睡不著,腦子裏一直有一盞孔明燈在飛。我也要賣孔明燈,明天就去武漢進貨。

正好,該拜的年也拜完了。我口袋裏資金充足,除了賣小飾品回收的三百多元,還有六七百元壓歲錢(多的被媽媽“代管”了)。

輕車熟路,長話短說。2元一盞,從武漢進了200盞。心想一盞賣10元,200盞就是2000元。就算不問父母要一分錢,我也可以買一部手機了。進貨之後手裏還有600多元現金,就還了欠同學的賬。同學們都沒有要利息,這讓我欠了他們人情。

因為孔明燈是晚上賣,一夜兩夜還好說,次數多了肯定瞞不住父母。於是在進完貨後,我選擇了向父母坦白從寬。

中考在即,我卻要自己去擺攤做生意,父母當然強烈反對。最後,我一再保證,我隻擺十個晚上,他們才勉強答應。

和大多數家長不同,我的父母不怎麽看重我的學習成績,很少因為我成績差而訓斥我、約束我,我的成績連中下都夠不著。此外,他們從小就培養我的動手能力、獨立能力,不怎麽幹涉我的生活與學習。這是因為他們開明,還是因為太忙,我也不得而知。總之,他們給了我比同齡人更多的自由。

果斷采取行動

我在孔明燈上看到商機時,孔明燈還算是一個新鮮的商品(盡管三國時期就有了,但真正見過的人不多),價格透明度不高。我如果稍一遲疑,幾個月後的市場就很可能人滿為患了。而且,願意花10元錢放飛“夢想”的人也是圖一個新鮮,放過一次之後很少有人重複消費的。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短平快的項目。錯過了,就不會再來。

在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夢想家”:總是把自己的理想掛在嘴邊,誇誇其談、想象豐富、渴望強烈,然而卻是行動的矮子。這些夢想家,永遠是不能落地的肥皂泡。

創業家沒有夢想家那樣富麗堂皇的說辭,他們認定了的事,就會放手去做。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流上的橋梁。在人生中,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錯事的可能,但可能會失去更多成功的機遇。

也許有人會說,你無非就是擺個地攤賣孔明燈,做與不做,果斷與不果斷,意義都不大。但是,古人有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件小事尚且不養成果斷的習慣,碰上大事就更加難以做到果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