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件和過往的不幸說拜拜
有這樣一個故事:美國紐約市有一所中學任教的保羅博士,他曾他的學生上過一堂難忘的課,保羅的學生過去數學不好,每次考完試總是擔心著考不好,會影響下一階段的學習,保羅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一天,保羅在上課前,拿了一杯牛奶放在講台上,坐在那一句話不說,同學們很好奇:“老師拿這牛奶來幹什麽?跟課堂上有關嗎?......”,但沒有一個有作生,隻是靜靜的看著老師。保羅突然站了起來,一掌把牛奶打翻,牛奶撒了滿地都是,同時大聲對同學們喊了一句:“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保羅說,過去的事就像是打翻的牛奶一樣,你再怎麽傷心也是無濟於世,也是一滴都拿不回來的,要是能試先想一想加以防範,那它就可以保住,可是現在都晚了,所以能做的就是把它忘記,然後注意下一件事情。
有句話叫“好漢不提當年勇”,一個人無論過去多麽的英雄了得,如果一直淡忘不了過去的榮耀,那隻會彰顯現在的寒酸。同樣的,一個人不論過去經曆過什麽樣的不幸,隻要今天過得幸福快樂,那就是一種美好。如果你念念不忘的過去,隻是為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自己從過去的不幸中吸取教訓,得到啟迪,避免以後重蹈覆轍,那還倒有些意義,但如果你總是讓那些不幸的過去纏繞,影響到如今的美好生活,那這種做法就近乎愚蠢了。
女人的心思細膩敏感,她們不像男人那樣灑脫,對過往的一些事情總是念念不忘,特別是那些傷心的事情可能會跟隨她們一輩子。要是這樣的話,那她們就很容易錯過很多的幸福、快樂的時光,想想,真是太可惜、太不值得了!
有些女人不懂得這一點,當消極的東西在腦海裏浮現的時候,她們會立刻拿把椅子坐下來,就像享受一場好電影一樣沉浸其中。她們放任自己重新經曆那些傷害和痛苦,並且讓心情糾結其中,不能自控。
有的女人在遭遇不幸時,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安慰,在度過心理危機後,她們就能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站起來。但有的女人,遇到同樣變故時就會變成祥林嫂,深陷其中無力自拔。
善善每次和朋友見麵,都要數落老公的不是,把自己說得很可憐。朋友們都很同情她。離婚後,朋友都以為她解脫了,可以尋找新生活了,但善善沒有快樂多少。她還在關注前夫,朋友們從她的嘴裏聽到的是“現在的男人怎麽一個不如一個,想想還不如以前的那個呢”、“你瞧,他找女朋友了,氣死我了”之類的話。
朋友們都安慰她,可是無濟於事。她永遠放不下抱怨和痛苦。每當有人鼓勵她尋找幸福時,她總是苦著臉說:“你沒經曆過,你不懂。”
女人的心就那麽大,裝進去的“過去”太多了,就沒有空間裝“現在”和“將來”;人的一生也就那麽長,如果總是花在糾纏過去上,自然就沒有時間好好體味當下的幸福和快樂。而且,曾經的不幸,已經讓我們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傷害,好不容易開始了新生活,就應該多往前看,多考慮以後的生活,為什麽還要回過頭來重揭傷疤呢?
那一年,羅琳的老公不幸去世了,對羅琳來說是沉痛的,而更不幸的是,當時的羅琳已經窮得身無分文。雙重打擊使得她情緒低落、頹廢.她隻能靠向學校推銷百科全書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她以為自己可以從頹喪中解脫出來。可事實並不像她想象的那樣,她總是一個人駕車,一個人吃飯,以前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是老公陪在身邊,現在她要孤獨麵對這一切,實在有點無法忍受。而且她的推銷工作並不好做,很多學校並不需要這樣的書.所以,每個月的車貸對她來說都是個負擔,生活讓她疲於奔命。而無法排解的孤寂和痛苦更像一根繩子,緊緊捆綁著她的身心。
日子在煎熬中過去了,生活看起來沒有絲毫的好轉。第=年春天,羅琳在密蘇裏州維沙裏市推銷圖書,那裏的學校很窮,路又很不好走,她一個人又孤獨、又沮喪,甚至想到了自殺。老公走了,但同時也帶走了她的快樂.甚至包括生活的勇氣。每天早上,她都害怕起床,不敢麵對生活。她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之中,怕付不了分期付款,怕付不起房租,怕東西不夠吃,怕身體搞垮沒有錢看病……深陷過去的羅琳就像被惡魔纏身一樣。
她沒有選擇自殺的唯一原因就是擔心她的姐姐會因此而悲傷,並且還沒有多餘的錢來為她支付喪葬費。羅琳的生活一團糟,精神也即將崩潰。
一天,她讀到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有這樣一句令人振奮的話:“對於一個聰明人來說,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這句話就像一聲炸雷,讓羅琳從痛苦的噩夢中醒過來。
羅琳開始反思自己,開始重新鼓起對生活的勇氣。她很快就發現,活一天並不困難,她也慢慢地學會了忘記過去。每天清晨她都對自己說:“今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慢慢地,她成功克服了對過去的痛苦記憶,以及自己對孤寂和需求的恐懼,漸漸地讓生活正常起來,事業上也有起色,此後的她一天天振奮並快樂起來。
羅琳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懼怕過去,更不要被過去的痛苦淹沒。隻要活一天,就要享受一天,因為“對於一個聰明人來說,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女人的心理脆弱,容易受傷害。但是,有些女人心靈受傷後,如同身體健康的人,可以複原;而有些女人呢,則因為心理太脆弱,永遠不能完全康複。對於這樣的人,一般來說,不是受傷多重的問題,而是當事人心理健康狀況、心態好壞的問題。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快樂女人,就要學會選擇心境,不要在壞思緒中久久徘徊。記住,每天都是一個新開始,把昨天的不幸關在心門之外,開開心心地麵對新的一天吧!
人生如一涓細流,來匆匆,去也匆匆。流水潺潺流向心之所向。但,一路上並不是暢通無阻的。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有許多不幸牽絆我們的腳步。麵對不幸,有的人傷心欲絕,哭訴自己不幸的遭遇;有的人怨天尤人,抱怨上帝對自己的不公;還有的人萬念俱灰,心中隻有對生活的絕望。
不幸是痛苦的,它扼殺了我們想看到的美好,但不幸終極有結束的時候:沒有人一生注定是不幸的。當厄運過後,不幸已成為曆史時,若總惦記過去的不幸,隻會在心中留下創傷,隻有忘記不幸,一切重新開始,才是最好的選擇。
美國著名發明家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在他67歲那年,他的實驗室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損失超過200萬美元,他之前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付諸東流了。他的兒子查理斯為此難過極了,多麽不幸的事情啊!這場大火燒掉了他畢生的心血。查理斯以為他的父親會為此瘋掉的,但愛迪生在濃煙和廢墟中平靜地看著火勢,他的白發在寒風中飄動著,慢慢地說道:“災難自有它的價值,我們以前的謬誤過失都給大火燒掉一幹二淨。感謝上帝,這下我們又可以從頭再來了。”正因為他樂觀、堅強,之後他徹底忘掉了這場巨大的不幸。在火災剛去的第三個星期,愛迪生就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聲機。
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亞伯拉罕·林肯,他的一生充滿了不幸與坎坷。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寂靜的荒野的一座簡陋的小屋,家境十分貧寒;在他7歲的時候,他全家被趕出居住地;在他9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南希·漢克斯不幸病逝;在他成年就業時更是碰到了數不盡的挫折,光職業就換了十多種;在他當選州長後,與他訂婚的未婚妻也病逝了,他的內心無比的痛苦,但他沒有向不幸低頭,也沒有永遠沉浸在痛苦中。他幾次參選議員都失敗了,終於在第11次參選中當選。接著,他向著美國總統的目標,不懈努力,終於在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任何人都可能遭遇不幸,但每個人在經曆不幸後的做法都不一樣。隻有像愛迪生和林肯那樣,經曆不幸後能不因此心灰意冷,不總惦記過去的不幸,才能在遭遇不幸後取得成功。請別總惦記你過去的不幸,因為過去的已成為曆史,別讓過去的不幸阻礙我們的步伐。樂觀、堅強才能讓我們走向成功!
人生箴言:
泰戈爾說過:“當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時,你也將錯過群星。”人生不可逆轉,時光不能倒流。在過去的長河中我們難免留下了遺憾,沉溺於當初的痛苦之中,隻會停止我們的腳步。何必為追不回來的東西而流淚呢?眼下最重要的是抓住現在的機遇,讓它開出成功而絢麗的花朵。
第75件懂得放棄讓人生更精彩
懂得放棄,是人生的一大財富。懂得放棄的人,不會過分計較眼前的得失,他們的心胸寬廣,眼光遠大,把暫時的放棄,當成更進一步的階梯,為發展積蓄能量,為成功奠定基礎;懂得放棄的人,知道該放棄什麽,不該放棄什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堅持自己的信仰,把準人生的方向。
其實,放棄與得到是辨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在這方麵放棄,在別的方麵就會得到;在這方麵得之越多,在別的方麵就會失之越多,得失之間常常是平衡的。生命屬於我們隻有一次,生命的曆程是短暫的,人的一生值得追求的東西太多,有的東西我們不得不放棄,懂得放棄,才會懂得擁有。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建國之初,放棄美國的高薪厚祿,舒適的生活,先進的科研條件,排除一切困難,毅然回國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為祖國的科技騰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放棄,不是無原則的放棄。要懂得放棄的,是功名利祿之類的"好事",任何功名利祿的獲得,都是身外之物,都是暫時的,有朝一日總要失去的。正如有人所說的"人活一口氣,當官一張紙,死後一包灰"。有時候放棄這些"好事",不僅是獲得,而且是更高層次的獲得。
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女人都應該學會放棄,這個“放棄”不僅僅指放棄那些讓你疲憊不堪、影響你正常生活的工作,而且還包括放棄那份不值得你守候,讓你的身心備受摧殘的感情。有人說,放棄愛情或婚姻對女人來說是最痛苦的事,因為女人多數會將這二者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許多女人將放棄看成是一種被動的、無奈的選擇,把放棄當成是一種失敗的象征,卻從沒有想過主動去選擇放棄,重獲新生。
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誰是為了仇恨而相愛,為了離婚而結婚的,但是,走入圍城的男男女女們總是會發出“相愛容易相處難”的感歎。有時,家似乎變成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夫妻如對壘的兩軍,在生活逐漸富裕的時候,麵對愛人的感情背叛,你的婚姻要如何存在的確是件為難的事。婦聯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人到中年,經濟狀況好轉以後,婚姻的動**和不愉快比例最高。
子優是一位普通的中年女人,在一家國企上班,老公剛剛被提升為某機關的副局長,他們家的生活眼看著一天比一天好。可是近來,子優的心情卻是一天比一天糟。她已經感覺到老公開始發生了變化,經常找借口很晚回家,或是幹脆不回家,他們夫妻之間關係也不像原來那樣親密了。
後來,子優聽朋友說她老公在外麵有了情人,她自己也曾在商場看到老公和別的女人親密的樣子,她質問老公,可老公一口否認,說她是沒事找事,自尋煩惱,以後他們之間的交流更多是在吵鬧中進行,老公帶著愧疚向她承認錯誤,她真的沒想到同甘共苦近20年的夫妻,日子好過了就要麵對文夫的移情別戀,她根本不接受老公的道歉,還冷嘲熱諷。除了抱怨就是咒罵,見到老公就像見到仇人一樣。
這段時間以來,子優想了很多很多。如果離婚,家庭就不再完整了:女兒要高考,怕情緒受影響;明明是他的過錯,為什麽要我痛苦:自己陪他吃苦吃了多年才盼到現在的好生活,可是離婚,自己又不甘心將老公這個“成熟的桃子”便宜了別人;不管怎麽說,有20年的感情基礎,讓她難以說放棄就放棄。
可如果還在一起,她的心理和感情上又不能接受,她覺得老公背叛了她,她心裏的仇恨在不斷增長,想想近來自己終日以淚洗麵,什麽事情都沒有。情做,隻想對著老公發泄心中的怨氣。
有一天老公終於受不了了,脫口而出說道:“你有本事也去找相好的.我不幹涉,實在不行,咱們就離婚吧,別這麽互相折磨了。”
子優怒喝道:“離婚?你別想,你想和她結婚,沒門!我告訴你,你不讓我過好日子,你也別想安寧,我就要折磨你……”
生活中像子優這樣的女人有很多,她們寧可自己心碎,情願守著徒有虛名的婚姻,在爭鬥和吵鬧中度日,也不願放棄早已失去愛的“家庭”。當然,這種“鬥爭”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與其如此,還不如試著放棄,讓自己重新回到一個新的起點,開始一段新的生活。這樣可能會麵臨很多困難,但總比兩人互相敵視,相互折磨要強得多。
要知道,有些時候,放棄不僅僅是放對方一馬,更是放自己一馬,隻有放棄這些不愉快、痛苦的記憶,女人才有可能開始一段快樂的心靈之旅;隻有放棄仇恨,女人才能讓心靈真正輕鬆;隻有放棄現在千瘡百孔的舊生活,女人才能開始一段充滿希望的新生活。《臥虎藏龍》裏,李慕白對師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把手握緊,什麽都沒有,但把手張開就可以擁有一切。”這句對白反映出了放棄的智慧。
人生箴言:
放棄是一種境界。懂得放棄的人心靜如水,對於身外之物不會有非分之想,也就不會為得之不義而平添煩惱,內心不安。放棄是一種睿智。懂得放棄的人決不會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他們的目標是長久而真實的獲得。
第76件不要為明天煩惱
人的樂與憂,完全可以由自己把握,該樂則樂,該憂則憂。切勿庸人自擾,自尋煩惱,因為那隻會浪費你的寶貴光陰。未來的命運雖不可測,但不斷去預示未來的不幸,不是破壞了此時的心情嗎?未來的不幸不一定真會發生,然而無謂的憂慮卻讓我們失去現有的平靜。
財主家客廳裏的牆上掛著一隻鍾表。一天深衣,秒針突然抽泣起來:“我的命真苦啊!我從來就沒有休息的時候,哪怕就是一秒鍾。我每天都周而複始不停地奔跑,這也太不公平了!你們評評理:每當我跑一圈時,長針才走一步;我跑六十圈時,短針才挪一腳。一天我必須要跑一千四百四十圈,一個月有三十天,一年……我如此瘦弱,卻必須一秒不落地跑下去,我明天怎麽還有力氣跑呢?”
停在鍾殼上的一隻蚊子聽後,安慰秒針說:“不要去想明天的事,你隻需要按本分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你就會感覺到很輕鬆很愉快的。”
許多人心裏潛藏著一隻名字叫做“煩惱”的小螞蟻,常常被放出來吃掉自己的難得的快樂。憂慮是一種流行的社會通病,幾乎每個人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為未來擔憂,為毫無積極效果的行為浪費自己寶貴的時光。
一個小和尚,每天清掃落葉,讓他頭痛不已。有個和尚跟他說:明天你先用力搖樹,把落葉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了。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隔天他就使勁地猛搖樹。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傻眼了,仍然落葉滿地。老和尚走過來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麽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許多人想要早一步解決掉明天的煩惱。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明天如果有煩惱,我們今天是無法解決的。
一個實驗:讓20個人把自己未來一周內最擔心的事情和內心的煩惱寫下來。一周後,他讓這20個人打開自己曾經寫下的那些煩惱,所有人都發現,90%以上的擔憂都沒有在這一周內發生。哈裏伯頓說:懷著憂愁上床,就是背負著包袱睡覺。人生裏有93%的煩惱都不是必需的,它們隻存在於自我的想像中,往往不會出現。
一個商人一晚上輾轉反側,為還不了鄰居錢而發愁。妻子忍耐不住了,爬上房頂,對著鄰居家高聲喊道:“告訴你,我老公明天就該還債,但是你聽清楚,我老公沒錢,明天仍然還不了你的債!”跑回臥室她說:“這回睡不著覺的不是你,而是他們了。”這就是生活的禪機,它告訴我們與其為明天未至的事兒煩惱,不如拋開一切,暢快地大睡一覺。
丹麥有個民間故事,一個貧困鐵匠經常擔心:如果我病倒了不能工作怎麽辦?如果我掙的錢不夠花了怎麽辦?一連串的擔心讓他得了重病。一位心理學家聽到後送了他一條金項鏈。鐵匠很安慰:實在沒錢了,我就賣掉這條項鏈。從此之後,他白天踏實地工作,晚上安心地睡覺,逐漸恢複了健康。等首飾店老板說項鏈是銅的,隻值一元錢,鐵匠恍然大悟。預支明天的煩惱,隻能使今天活得不快樂。不去預支煩惱,人生的煩惱就會減少一半。
為了明天的快樂,我們還要做好今天的準備。隻要做好了該做的事,何不高枕無憂地過好今天?即使不幸注定要在明天來臨,你也沒有必要今天就為它付出代價。過好今天最重要,煩惱真的來臨時,再去積極麵對也不晚。但切不可沉溺於憂慮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應盡快調整心態和情緒,采取積極的行動來改變已遭到變故的生活。不要讓自己透支了明天的煩惱,過早地承受太多的負擔。
話說兩個來問道的僧人,都被趙州禪師叫到茶堂“吃茶去”,兩個鍾頭過後,轉身就要離去了,趙州禪師把甲叫過來:“你悟到了嗎?”甲說:“今天誠心跟禪師請教,沒想到禪師隻叫去喝茶。”“我剛才叫你吃茶去,你有什麽體悟?”“禪師啊!我已經把茶喝完了,到底您有什麽指示?”沒想到趙州禪師開口大罵:“我已經告訴你答案了,還問什麽?”信徒呆了,馬上下跪:“禪師啊,我還是不懂?”“你煩惱那麽多,就是鑽牛角尖,念頭轉不過來,你一直煩惱孩子、父母、兄弟、事業,煩惱是不能解決事情的。”
佛經講:“煩惱轉菩提!”煩惱來了要轉為菩提。好比前幾天下雨,今天要演講,一早雨還在下,師父一點都不擔心,為什麽?下雨我們就穿雨衣嘛!是不是?
所以你煩惱那麽多,有什麽用?煩惱過一天,快樂也過一天,你為什麽不要快樂過一天?各位!你們今天有沒有比較快樂?其實你們多少有點煩惱,但是你此刻是不是突然忘記煩惱?忘記真好。有人說:“師父!我的記性不好,很多事都記不起來。”我替你恭喜,人有煩惱,就是記得太多,也想得太多。你們看,有些人叫他吃飯就吃飯,快樂就快樂,我們因為太聰明了,所以煩惱太多。
人生要把煩惱放下,不要想太複雜。人生就像一杯茶,喝茶要當下,我們要活在當下,《金剛經》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把握今天,今天能過日子就好,不要煩惱明天怎麽辦?
當爺爺奶奶的,整日擔心孫子孫女考不上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因此愁腸百結;有的老人,身體本來好好的,可總是擔心明天會得什麽病,因此寢食不安;有的老人聽說某老人去世了,他心裏就計算著自己還有多大活頭,以至自己的心頭總是籠罩著一片難以揮去的烏雲……
他們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隻有今天最好。《大學》有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美國著名醫學家奧斯勒教授享年98歲,他的長壽秘訣是:“經常說:‘今日最好’”。對於明天,他說:“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不要為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而憂慮。”預支明天的煩惱,隻能使今天活得不快樂、不舒暢。另一位哲人也說過:“即使不幸注定要在明天來臨,你也沒有必要今天就為它付出代價。”
許多人喜歡預支明天的煩惱,想要早一步解決掉明天的煩惱。其實,明天如果有煩惱,你今天是無法解決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再說吧!隻要我們能用平常的心對待每一天,我們才能理解生活和快樂的真正含義!
人生箴言:
親愛的,人生裏有93%的煩惱都不是必須的,它們隻存在於自我的想象中,往往不會出現。不用預支明天的煩惱,不用想早一步解決掉明天的煩惱。明天如果有煩惱,你今天是無法解決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再說吧!
第77件回歸簡單,為生活減壓
美國舊金山有一次發生大堵車,有人等得不耐煩,情緒失控,從車上跳下開槍打死了十餘人。在社會行為學家眼裏,不是因為堵車讓他殺人,而是過去壓力未得到及時疏解,堵車隻是引爆壓力的導火線。不良情緒在人身體滯留的時間越長,危害就越大,每個人都需要積極地將壓力排解掉,輕鬆走出壓力這張網。
房價高,食品價格高,收入少,人們麵對生活壓力作出了千奇百怪的選擇,我們麵對壓力該咋辦?那就是學會減壓。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隨著技術的進步,隨著人口和質量的提高,我們麵臨的挑戰和壓力是前所未有的。“忙呀、累呀、煩呀”都成了精神沉重的代名詞。在享受社會成果的同時,身心健康並沒有得到高質量的提高和改善。在忙忙碌碌的人群裏,在嘰嘰喳喳的電話裏,在劈劈啪啪的電腦裏,在討價還價的談判裏,壓力那是撲麵而來,感受也是前所未有。靜下來,我們的給自己找到解壓的渠道,放鬆我們的心情,讓精神的翅膀飛得更高。
最近幾年,都市裏開始流行減法生活。所謂的減法生活,就是把生活盡量簡單化。因為不停地追逐,不斷地索取已經讓人喘不過氣來了,是該拋下重負,回歸簡單的時候了。
一位成功女士對朋友說:“我覺得很累,生活真沒勁!剛畢業的時候,什麽都沒有,卻很快樂。現在什麽都有了,快樂卻沒了!”這位女士說出了很多同齡人的心聲。生活就是這麽矛盾,好像擁有的越多,心就越疲憊,既然如此,為什麽不讓自己生活得簡單一點,讓你的心自由一點呢?
所說的簡單生活,應該有兩個方麵的含義。一個是我們可以利用簡單的工具,完成我們的工作,利用電腦上的Word和PPT等工具。另一個就是我們的生活態度可以簡單一些,可以單純一些,主要是對物質的要求簡單一些,可以買些熟的主食和副食,而把更好的心情和體驗留給大自然,留給自己的心性和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多極的,有人喜歡奢華而複雜的生活,有人喜歡簡單甚至是返璞歸真的生活。當人性中的浮躁逐漸被時間消解了的時候,人們似乎更喜歡簡單的生活,這是一種趨勢。
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就有一些人,不僅對物質的要求變得簡單,住簡單而舒適的房子,開著簡單而環保的車……而且處理現實的工作時,也在追逐簡單而實用的方式,用現代科技帶給現代人的簡單工具,“修改”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出門帶著各種銀行卡,走到哪裏刷到哪裏,揣著薄薄的筆記本電腦,走到哪裏工作到哪裏……並從這些簡單中得到無限的樂趣。
節奏緊張的現代社會,各種各樣的壓力讓人苦不堪言。像“我懶我快樂…‘人生得意須盡懶”等“新懶人”主張的出現,就一點不奇怪了。“新懶人主義”本著簡潔的理念、率真的態度,從容麵對生活,探究刪繁就簡、去蕪存菁的生活與工作技巧。
一本《懶人長壽》的國外暢銷書說,要想獲得健康、成就與長久的能力,必須改變“不要懶惰”的想法,鑒於壓力有害健康,應該鼓勵人們放鬆、睡點懶覺、少吃一些等。其主要觀點是,“懶惰乃節省生命能量之本”。我們以為,這不但是養生觀念,更是成功理念。
“我懶我快樂”的懶人哲學,即使無力改變這勞碌社會的不理智、不健康傾向,起碼亮出了一份鮮明有個性的態度——懶人控製不了整個社會,卻能控製自己的欲望。古人說:“從靜中觀動物,向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凡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閑,處鬧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當你漸漸長大的時候,你很羨慕你母親結婚時的那套瓷器。那套瓷器放在玻璃櫥裏,隻有擦灰時才拿出來。在你新婚時,母親把那套精美的瓷器送給了你,但你已不想要那些東西了,因為它們須得小心照料才行。於是,你把這瓷器轉送給你的朋友,她們高興極了,你呢,則省掉』一堆活計。
我把這故事告訴一個鄰居,他說:“你正好給我出了個好主意!,,第二天他拿了把鐵鍁,去挖屋前麵的草地。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草你要挖掉嗎?它們是多麽難得,而你又花了多少心血啊!”
“是的,問題就在這裏。”他說,“每年春天要為它施肥、鬆土,夏天又要澆水、剪割,秋天要再播種。這草地一年要花去我幾百個小時.誰會用得著呢?”現在,他把原先的草地變成了一片綠油油的山桃樹,在春天裏露出一張張逗人愛的小臉。這山桃花用不了多大精力來管理,使他可以空出時間做些他真正樂意做的事情。
把要你負責的事情分成許多容易做到的小事,然後,把其中一部分委托給別人。
去除那些對你是負擔的東西,停止做那些你已覺得無味的事情。這樣你就可以擁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自由,在簡單的生活中找到屬於你的快樂。
日本著名學者池見酉次郎說:要想適應給人帶來強大壓力的現代生活,要想以頑強積極的態度生活下去,最重要的莫過於學會自我緩解精神負擔的訣竅。
美國醫學工作者曾作過一項研究,發現在174名住院病人中,有140人總是充滿了憂慮,而且其中一半人的症狀是由壓力所引起。人體對壓力的反應分三個階段:警覺、抗拒和力竭。在警覺階段,人體注意到壓力源,內分泌腺開始釋放荷爾蒙,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放大等特征。在對抗階段,人體自行克服壓力造成的損害,但如果壓力源沒有消失,人體就無法實現這一點。這樣一來,就進入到第三階段——力竭。這種狀態持續下去的後果,就是所謂的“壓力病”,如偏頭痛、心律失常、神經係統障礙等等。因此,防止“壓力病”的最好方法是避免壓力,一旦壓力發生,也要盡快減輕。
壓力真的無法避免嗎?對這一問題,勵誌大師安東尼·羅賓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發現,多數人擔憂的事情中,大多都是不必要的。據他統計,在令人們憂慮的事情中,40%永遠不會發生;30%涉及過去的決定,是無法改變的;12%集中於別人出於自卑而作的批評;10%與健康有關,但憂慮顯然隻能讓健康問題更糟糕。最後,隻有8%令人憂慮的事情,可以列入“合理”的範圍。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麵臨一定的壓力,而且時常感覺壓力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範圍,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排解壓力。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麵,就能達到良好的減壓效果。
人生箴言:
每個人都會遇到壓力,每個人也有緩解壓力的方法。如果感覺自己壓力比較大,不要一直裝在心裏,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疏導,可以聽音樂、聊天,到外邊走走……把自己恢複到一個好的狀態,養成健康合理的生活習慣,保持心靈的新鮮和身心的平衡!”
第78件享受獨處的樂趣
大多數人會在成群的人堆中尋找成功的路子,卻希望渺茫,一旦有獨處的機會,就會突然發現獨處是最簡單的、快樂著的生活之道。
獨處有助於減輕快節奏生活造成的壓力,帶給你安詳平和的心境。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被家人、朋友圍繞著,耳邊充斥著噪音,人聲喧嘩,忍受著繁忙工作、家庭瑣事的無窮折磨,每天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得不到一絲喘息的機會,那你真該好好計劃一下,找一天靜靜,讓那段時間全屬於自己。把平常為之牽腸掛肚的工作拋得遠遠的,一個人去海濱遊泳散步,看看電影,在公園的草坪上曬曬太陽,聞著花香,好好睡上一覺,徹底放鬆一下。
我們總是處於人群之中,在喧鬧的人群裏你聽不見自己的腳步聲。遠離生活,能讓我們重新認識到自我的存在,回歸原點。當然,對於有工作又有家庭的人來說,尋找獨處的機會很不容易。你可以和家人、朋友進行交流,向他們說明情況,征求他們的意見。那些關心愛護你的人,一定會給予你諒解和支持。從沉重的生活壓力中解脫出來,你能心境平和地處理工作,對待家人、朋友,這將增進你們之間的感情。
一個生活輕鬆的朋友說:“幾年前,我還沒有開始簡化生活,那時候,我每天都忙個不停,不是工作開會就是被人約出去,參加一些莫名其妙的活動,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就算能稍微空閑一點,放鬆一下,我的腦子還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念頭,下一個預約的時間,將要涉及的內容,怎麽準備晚上的約會。生活一片混亂。”
善於拋開一切煩心的事情,一旦養成了習慣,你的生活將得到很大改善,把你從混亂無章的感覺中解救出來,讓頭腦得到徹底淨化。麗莎說:“我現在每星期都留下一個下午什麽也不做,所以能精神抖擻地麵對生活,發現它不是負擔而是享受。”
要想學會獨處,你可以從每天抽出1小時開始。一個人靜靜地呆著,什麽也不做,當然前提是,你要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否則如果是有熟人經過,你們一定會像往常那樣漫無邊際地聊起來。也許剛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心慌意亂,因為還有那麽多事情等著你去幹,你會想如果是工作的話,早就把明天的計劃擬定好了,這樣幹坐著,分明就是在浪費時間。可是,如果你把這些念頭從大腦中趕走,堅持下去,漸漸你就會發現整個人都輕鬆多了,這一個小時的清閑讓你感覺很舒服,幹起活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手忙腳亂,你可以很從容地去處理各種事務,不再有逼迫感。你可以逐漸延長空閑的時間,四小時、半天甚至一天。
下麵,我們談另外一個與“獨處”相關的問題,即怎樣才能做到“心靈獨處”呢?因為心靈獨處是最高的簡單而又快樂的方式。怎樣做呢?請你學會“大掃除”吧!
你一定有過年前大掃除的經驗吧。當你一箱又一箱地打包時,是不是驚訝自己在過去短短幾年內,竟然累積了那麽多的東西?你是不是懊悔自己為何事前不花些時間整理,淘汰一些不再需要的東西,否則,今天就不會累得你連背脊都直不起來?
大掃除的懊惱經驗,讓很多人懂得一個道理:人一定要隨時清掃、淘汰不必要的東西,日後才不會變成沉重的負擔。
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在人生路上,每個人不都是在不斷地累積東西?這些東西包括你的名譽、地位、財富、親情、人際、健康、知識等等;另外,當然也包括了煩惱、鬱悶、挫折、沮喪、壓力等等。這些東西,有的早該丟棄而未丟棄,有的則是早該儲存而未儲存。
對那些會拖累你的東西,必須立刻放棄,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盤點庫存”。你總要了解倉庫裏還有什麽,某些貨物如果不能限期銷售出去,最後很可能會因積壓過多拖垮你的生意。
很多人都喜歡房子清掃過後煥然一新的感覺。你在拭掉門窗上的塵埃與地麵上的汙垢、讓一切整理就緒之後,整個人好像突然得到一種釋放。
在人生諸多關口上,我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得做清掃。念書、出國、就業、結婚、離婚、生子、換工作、退休……每一次的轉折,都迫使我們不得不“丟掉舊的你,接納新的你”,把自己重新“掃一遍”,然後輕裝上陣。
在喧囂、浮躁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獨處,需要認識撇開各種社會化角色、卸了裝之後的作為自我角色的我。這時的自我才是最真實的自我。否則,沒有了獨處,你就會麵臨種種壓力而不能釋放,就會因不了解自己而失去自我,就聽不到來自自己內心的那個聲音,或快樂,或興奮,或壓抑,或悲傷。所以,偶爾獨處,也是好的。
人生箴言:
著名現代散文家周國平曾經說過:“一種缺乏交往的生活當然是一種缺陷,一種缺乏獨處的生活簡直是一種災難。”沒有獨處的生活是難以想象的;更何況,獨處也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享受。
第79件拋開壓力去旅行
旅行的意義到底在哪裏呢?是放鬆疲倦的心靈,還是尋找新鮮的靈感,抑或是探尋生命的意義,甚至是追求生活的刺激?每個背上行囊走上旅途的女人,心裏都有她對旅行的答案,都有一個專屬於她的內心的渴望與期許。
旅遊(Tour)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的“toinare”和希臘語的“[omos”,它的本身含義是“車床或圓圈;圍繞一個中心點或軸的運動”。這個含義在現代英語中演變為“順序”。所以旅遊通常指一種往複的行程,即指離開後再回到起點的活動;完成這個行程的人也就被稱為旅遊者(Tourist)。慢慢合上手中的《旅行手冊》,看著眼前與平時不同的街景,不同的藝術建築,不同的人來人往,以及尋常百姓臉上不同的笑容與表情,漸漸把心沉到底端,留出大幅空白,讓心靈和大腦重新去汲取新的養料與內容。
旅行的意義也許正在於此吧?在旅行中充實心靈,發現自己的渺小,眼界隨著旅行的輻射線而不斷擴大,不斷拉長,胸懷慢慢變得寬廣。多出去看一看,走一走,絕對是人生中值得投資去做的一件事情,因為它會給你的人生帶來許多新鮮和改變,也讓你更清楚地認識和了解自己。
陶文娟出生在一個小鎮,上大學以前甚至都沒有出過省。陶文娟從來到大都市那天起,看到了和自己的家鄉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她感到震撼,原來世界如此的豐富多彩。閑暇時光,有時聽同學們聊起自己去過的地方,陶文娟越發覺得自己視野狹窄,看到的世界太小,從那個時候起,陶文娟就暗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走遍全中國。
從上大學的時候開始,陶文娟就開始了自己的旅行。讀書是窮學生,沒有錢,就拚命學習拿獎學金,然後坐硬座去有同學在的那座城市,住同學的寢室,和同學一起吃食堂,坐公交車遊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四年的大學生活,就以這樣的方式,陶文娟走過了不少的城市和省份。等到工作了,有錢了,陶文娟走得就更遠了,甚至還去了國外。
旅遊拓寬了陶文娟的視野,增長了陶文娟的見識,陶文娟在旅行中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而且旅遊中所經曆的人和事,以及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常常會給陶文娟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讓她在短短的一瞬間,悟出許多人生的道理。這些見識也增加了陶文娟與別人聊天的資本,有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陶文娟說話特別吸引人,而那些各不相同的見聞則使得陶文娟的心態更加平和。
陶文娟同那些不出去旅行的女人不一樣,她越發活得豁達、從容,整個人的氣質和精神麵貌也和從前截然不同。陶文娟在旅行上的投資,在經過數次旅行過後看到了明顯的效果。著名藝人莫文蔚就說過,女人要想自己的氣質變好,一定要出去旅遊,因為旅遊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女人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就是寧願拿錢買許多沒有用的東西,也不願意出錢出去旅行一次。雖然看起來,旅行花的錢要比買一些東西花得多得多,但是隻要製訂出每年的旅行計劃,並且稍稍地注意一下自己的花費,一年出去旅行兩次還是沒有問題的。其實,旅行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隻要認識到這一點,對旅行做一點投資,將會終生受用。
古人曾把"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作為人生的一大目標。確實,知識的本來麵貌多半從旅行中發掘而來,書本上許多知識皆來源於旅行,成就於博聞廣見。讀書獲取的知識,隻是意會,若無身體力行的旅行,怎麽意會都難以加上一個貼切的注腳。經曆了,體驗了,也就真實地感受到了。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新開播的《正大綜藝》將耳目一新的旅遊電視節目觀感帶給了廣大的觀眾,那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片頭語,幾乎成為老幼皆知的口頭俗話;《正大綜藝》裏那幾位遊曆於世界各地的外景主持,常常帶著大家去領略不同國家、地區的風光和文化,讓我們常常嘖嘖稱奇,這就是旅遊的魅力所在吧,它總能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感受到不一樣的文化。
但是,偶爾也會聽人說,旅遊沒意思,某某名勝不過如此之類的話。其實,凡是喜愛旅遊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體會,即同一個景點在不同的時候會給人不同的,有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覺。最重要的是,我們曾經去看過,去經曆過,去品味過。
遭遇煩惱、情緒低落時,不如出去走一走,到有陽光有山有水的地方。放下心頭的塵埃,自由地呼吸新鮮的空氣,不用再委屈自己去做不願意做的事,去麵對不願意麵對的人。這不是逃避,而是以另外的一種方式為自己充電。
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楊瀾就是一個熱愛旅行的人,她和自己的愛人吳征非常喜歡希臘的桑托林島,那裏的藍天碧水讓他們感覺非常純淨。因此他們相約,今後若在煩惱塵世中耐不下去了,便一同再來桑托林,把靈魂掏出,放在碧海淨水中洗一洗。外麵的山山水水真的有這樣的魔力,能夠豐富我們的見識,淨化我們的心靈,洗滌我們的煩惱。
我們生活在城市的鋼筋水泥裏,很多時候都感受不到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那份寧靜,可是出去旅遊,你還是會得到這樣的感受。旅行就是與自然的約會,西藏的天,桂林的水,江南的水鄉,塞北的大漠,內蒙的草原,海南的大海……
而且,並不是隻有看名勝才叫去旅遊,走在不同城市的街頭巷尾,感受絕對是不一樣的。走在香港的街頭,你會發現所有的人都行色匆匆,走在成都的街頭,你會發現人們都很悠閑,這就是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其實,有時候品讀不同的風景,就是在閱讀不同的文化。
女性對旅遊有著越來越強烈的渴望。大多數受過教育、在職場打拚的女性通常有較大的工作壓力,她們渴望體驗不同的生活。現在女性的個性越來越獨立,不再完全被孩子和家務事束縛,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更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旅遊恰好能滿足女性自我放鬆、體驗變化、增長見識、提升自我的需求。
女人感性,所以女性把旅遊看作是一件很感性的事情。旅遊是一種感情的寄托,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在旅行中女性獲得了來自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和自我感悟的美。和運動量大的戶外探險相比,多數女性更喜歡輕鬆舒適的慢品慢行,旅途本身就是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
女性旅遊活動需要更豐富的內容,擁有更多時尚元素。例如巴厘島SPA遊、香港和迪拜歡樂購物遊、歐洲的文化之旅、馬爾代夫浪漫之旅、遊覽韓劇中場景的韓國之旅。
去馬爾代夫讓海風輕輕拂過臉頰;到三亞躺在沙灘上坦然接受陽光的照拂;在蘇州園林倚欄而坐聆聽吳儂軟語;乘坐漓江一葉扁舟作一次畫中遊;或在法國塞納河畔,品一杯咖啡,盡享浪漫風情。享受陽光海灘和詩情畫意的美景永遠是女性遊客鍾愛的。
愛購物是女人的天性,也是她們鍾情於旅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購物天堂香港,女性遊客不一定會登太平山欣賞維多利亞港迷人的夜景,不一定會去迪斯尼或海洋公園,但一定會到銅鑼灣、中環、尖沙咀、旺角等地購買自己心愛之物。
還有一部分女性個性十足,喜歡到西藏、新疆、中東、非洲這樣的地方。在她們眼中,那裏才是最美的地方。她們爬山涉水,徒步穿梭,在尋找陌生風景的同時感悟和思考。
最美的風景可以在不懈的追求中,也可以永遠保留在心裏……隨意逛街、瘋狂遊樂、領略古鎮、欣賞峽穀風情,從大城市到小城市再到鄉村,感受大都市的繁華,小城市的悠閑,鄉村的恬靜,放下煩惱、憂愁、不快、傷心,帶上快樂、幸福、美滿、陽光,讓心靈好好地去旅行,把該忘記的忘記;旅行歸來,該麵對的去積極麵對,對工作和生活產生新的活力和勇氣。
上海女作家陳丹燕,遊曆德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波蘭、俄羅斯,沿途采訪並為東方廣播電台發回報道。l992年她作為訪問學者前往德國慕尼黑國際青少年圖書館,向國際書展推薦介紹中文圖書。三個月的歐洲生活極大地衝擊和開闊了她的思想,歸來後她寫作了一係列歐洲生活的文章。1994年她遊學美國,在新澤西小鎮上唯一的一家意大利咖啡館裏寫作長篇小說《紐約假日》,實現了在一家異國咖啡館裏寫一部小說的心願。
有一回電視訪談陳丹燕,這個女人與她的文字一樣,淡定自若,低眉順眼,卻又暗含著一種約約瀟灑風情與細致精明。從小在外灘洋行大樓裏長大的她,在小小年紀就比同齡人多了一些閱曆與體察,於是練就了聰穎而敏感的心氣,之後的人生便一直尋找城市中的遺跡,尋找生活在別處的故事。她的文字隨著她旅行的腳步、隨著她心靈的愈加充實而漸漸生成一種獨特的風格,形成一種帶著濃濃上海氣質的屬於女作家陳丹燕的特有文風。
在旅行中的精神需求不僅在於被美景陶醉,還體現在通過旅行得到縱觀古今、博覽萬類、完善自我的心理滿足。作家將旅行的心得訴諸筆端,而我們普通女人,便將旅行中的所得與改變滲透到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日本的鶴見輔說:“隻要旅行一年,思想上的行李,便堆得很高了。”這裏的“思想的行李”說的就是心靈上的充實。在旅行中,漸漸把舊有的虛浮氣濾淨,慢慢裝上新的內容、新的智慧,旅行歸來,我們的心又回歸到花朵初綻時的柔軟、寬容與博愛。這樣的女人才是最美好的女人吧!旅行中,我們不用再做那個心機深重的女人,不用再做那個費力鑽營的女人;旅行中,我們隻要做回最初的自己,那個滿懷善意的純真少女,那個擁有好奇心的可愛女生。
我們總想做最幸福的女人,以為死死守住一座城、一個人,就可以得到希冀的天長地久,然而事實是,不論是我們自己本身還是身邊的那個人,都需要擁有一段留白的時光,都需要擁有一顆即便獨自旅行也能快樂充實的心。
人生箴言:
在旅行中充實自己的心靈,給內心空白的那頁紙,畫上旅途中的風景,寫上旅途中的欣喜與感動。在旅行中充實自己的心靈,在過程裏發掘自己久違的年輕,旅行的意義便在於此。
第80件種些花草,點綴生活
世上花草種類繁多,無處不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人們用花草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改善環境日趨普遍,花草已逐漸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花草與人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既能藥用、食用,又能美化淨化環境,令人賞心悅目,自然有利於人類的身心健康。
不論在戶內還是戶外,選擇一棵你每天都可以看得見的花草植物,嚐試把這棵花草植物當成你的小嬰兒一樣去嗬護和關愛。你可以與花草植物聊天,告訴它你有多麽地愛它,真心地去愛護它,不論它是否開花,是死是活。當你向這些花草植物無條件地付出自己的愛時,你不再狂躁不安、惱羞成怒或匆匆忙忙,你處在一個充滿了愛的空間裏。
無條件地奉獻和愛,是人類高尚情操的一種。這種愛不應該局限於施予人類,在這個世
界,值得我們愛的東西很多。隻有我們真心去愛生活中所見到的一切,才能感覺到生活的美好。
植物的生命力總是很頑強,隻需要給它一點土壤、一點水,它就能活得好好的。所以我們種養花草,並不是為了施舍愛心,而是在請求它們給你帶來大自然的感覺。在鋼鐵林立的城市裏,根本不可能有大自然的感覺。這個時候,每個人要感受大自然的氣息,都必須多一點想象力。看到一個嫩芽,就要想象到欣欣向榮的早春,這就是城市人的悲哀。
不論在戶內還是戶外,選擇一棵你每天都可以看得見的花草植物,嚐試把這棵花草植物當成你的小嬰兒一樣去嗬護和關愛。你可以與花草植物聊天,告訴它你有多麽地愛它。真心地去愛護它,不論它是否開花,是死是活。就這樣去愛它。當你向這些花草植物無條件地付出自己的愛時,注意你的感受。當你付出這種愛時,你不再狂躁不安、惱羞成怒或匆匆忙忙,你處在一個充滿了愛的空間裏。每次你看見你的花草植物時,練習一下這種愛,每天至少一次。
不久,你就能將你的愛與仁慈及到你的花草植物。當你感到這種愛是多麽棒時,看你是否能夠對你答案的人付出類似的愛。練習不需他們因收到你的愛而改變或有所不同,就用原來的方式去愛他們,你的花草植物就是最好老師--向你展示出愛的力量。
老舍曾在他的一篇文章裏專門談到他的養花心得--
我愛花,所以也愛養花。我可還沒成為養花專家,因為沒有功夫去做研究與試驗。我隻把養花當做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隻要開花,我就高興。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滿是花草,小貓兒們隻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沒有它們的運動場。
花雖多,但無奇花異草。珍貴的花草不易養活,看著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難過的事。我不願時時落淚。北京的氣候,對養花來說,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風,夏天不是幹旱就是大雨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會鬧霜凍。在這種氣候裏,想把南方的好花養活,我還沒有那麽大的本事。因此,我隻養些好種易活、自己會奮鬥的花草。
不過,盡管花草自己會奮鬥,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滅,它們多數還是會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一來二去,我摸著一些門道:有的喜陰,就別放在太陽地裏,有的喜幹,就別多澆水。這是個樂趣,摸住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多麽有意思呀!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多得些知識,一定不是壞事。
我不是有腿病嗎,不但不利於行,也不利於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們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我可得感謝它們。在我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寫了幾十個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後回到屋中再寫一點,然後再出去,如此循環,把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合到一起,有益身心,勝於吃藥。要是趕上狂風暴雨或天氣突變哪,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十分緊張。幾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搶到屋裏去,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第二天,天氣好轉,又得把花兒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熱汗直流。可是,這多麽有意思呀!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麽?
送牛奶的同誌,進門就誇"好香"!這使我們全家都感到驕傲。趕到曇花開放的時候,約幾位朋友來看看,更有秉燭夜遊的神氣--曇花總在夜裏放蕊。花兒分根了,一棵分為數棵,就贈給朋友們一些;看著友人拿走自己的勞動果實,心裏自然特別喜歡。
當然,也有傷心的時候,今年夏天就有這麽一回。三百株菊秧還在地上(沒到移入盆中的時候),下了暴雨。鄰家的牆倒了下來,菊秧被砸死者約三十多種,一百多棵!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
花卉以其豔麗奪目的色彩,千姿百態的花形,蔥翠濃綠的葉片,秀麗獨特的神韻供人欣賞,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
養花不僅能陶冶情操,豐富和調解人們的精神生活,增添生活樂趣,使人心情舒暢、輕鬆愉快、消除疲勞,增進身心健康,而且花卉還可以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為人們創造出優美、清潔、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使人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不同的花香,可以使人的情緒發生不同的變化。桂花的香味沁人心脾,有助於消除疲勞,使人感到如釋重負;水仙花和茶花的香味清幽高潔,使人感到溫馨纏綿;紫羅蘭和玫瑰花的香味,功效獨特,使人有爽朗、愉快的感覺;茉莉花的花香提神醒腦,使人感覺輕鬆舒懷;丁香花的香味則能使人安神沉靜,感到寧靜;橘子和檸檬的香味猶如興奮劑,能激發人們奮發向上的情懷……
因此,室內裝飾幾盆花卉,既有利於創造寧靜、清新、舒適、高雅、安靜的環境,又可寓保健於賞悅之中。
那麽,你喜歡什麽樣的花呢?其實,花也如人一般,有獨特的個性和品格,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喜好做出選擇。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的是梅花。人們賞梅或喜其香,香中別有清韻,有“牆角樹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又有“暗香浮動月黃昏”。或愛其豔,豔而不妖;或賞其枝,姿態蒼雅而清秀;或讚其節,節堅而高潔;或頌其風采,喻之為“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而陶淵明獨愛**,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品格也因此越發清高,而李清照也有“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為**發出感慨:“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的很多,晉陶淵明獨愛菊,“千古高風說到今”;自唐朝以來,人們都很喜歡雍容華貴的牡丹花;而宋朝的周敦頤卻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如果說**是品格清高的隱逸者,牡丹花是盛世的富貴者,那麽蓮,也就是荷花,則是花中的君子。還有芍藥、蘭花、水仙、月季、海棠、山茶等等。
當然,也不一定是這些名貴的花,還可以是從山中郊外采來的無名野花,可以是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仙人掌,可以是幾竿修竹……
享用花草的生活,不僅可以自己種植,也可以用現成的材料組合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花卉既可作為保健食品擺上筵席和家庭飯桌,又可全花入藥,或提取花粉花蜜,用以健身益壽。種花、養花對人的各方麵能力的提高有幫助。
對花卉的栽培能提高認知能力。如種植兩種不同的植物,首先要判斷出其種類、屬性、喜好,再根據自己的認知程度來培育。在培育過程中觀察其生長證實自己的認識,不斷改進。這是對培育者認知的培養。雖不是短時間見效,但長期的培養往往使能力的提高穩固進行。
對花卉的培養可以提高注意能力。在培養花卉時,人們會較仔細地察探花、莖、葉、果的生長特點,觀察其生活習性,有的花卉很嬌嫩,需要無微不至的嗬護,這就需要集中注意力;即使有的花卉很好養,但若長期由於主人對它的土壤緊繃、缺水等問題忽略了,那麽他依然會死亡。在培養花卉時,注意力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養花卉能開發人的想象力。在古代,許多文人對花卉揣摩深刻,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能感觸到其豐富的想象力。如唐代賀知張在《詠柳》中把柳樹想象成一個小家碧玉的女子,身係綠色腰帶,風姿卓越,質樸,秀潔的形象。更有把水仙想象為“淩波仙子”,把楓葉想象成“生命的霞光”等。對花卉的喜愛,擴大了知識範圍,豐富了表象儲備,激發創造動機,使人積極,主動的思考。這對於想象力的培養十分有益。
栽培花卉能培養意誌行動能力。培養一顆植物,當然要它長好,那就應該好好照看,這樣明確了目的,增強了責任感,這是意誌行動能力培養的第一步。第二步,在培育過程中,若遇上困難如蟲害、生病的,需要通過獨立的尋找方法、醫治不好不罷休,這樣的實踐活動,讓每個人豐富生活之餘學會持之以恒與獨立解決問題能力。
花卉具有調節情緒能力。走親訪友,探望病人不妨贈送花卉,既有觀賞價值,又能給人以適當的情緒調節,把積極帶給他人。
花卉也能調節和控製情感。由於花卉是不會言語的生物,因而培育者必須時時關心,注意,這便能培養出一定的義務感和責任感。與花卉相處時,人應該保持心境平和的情感。這樣能用心來感受這些看似靜止的生物的“呼吸”和真真實實的生命。這能使人變得安寧和理智。
花卉是美的事物,它對人們美感的培養是人人皆知的。建議人們在閑時插一兩麵盆花。花卉間形與色的融合,是審美的至高境界。
古往今來,人們給各種花卉賦予個性。如:竹,枝挺葉茂,一碧如洗,是堅貞不屈和操守的象征。蘇東坡喜歡芍藥,是友好,和平的代表者。對自己喜歡欣賞的花卉進行培育,花卉會對人起熏陶,陶冶的作用。有人愛種仙人掌,仙人球,這些植物耐旱,不怕熱,較為堅實。有人愛養水仙花,水仙開花在寒冬,較為堅強。喜愛花卉,必定喜愛其性格內涵,喜愛就會去模仿,有無意識的,也有有意識的。但總而言之,對其個性塑造是有不寒而栗的作用。
花卉已經逐漸占領人們的生活,心靈世界。花卉之美、內涵已深入人心。願人們用花卉來點綴環境的同時,也能點綴自己的精神世界。玫瑰送友人,百合慶新婚;一束香石竹,深情謝母恩……鮮花,作為日常消費品,走進已經開始富裕起來的千家萬戶。
鮮花,是美的象征,是健康向上的標誌。生活中有很多鮮花,不僅具有觀賞價值,而且還有美容養顏、營養滋補及延年益壽、治病強身的功效。花卉和人們的生活有著直接、間接千絲萬縷的聯係。
人生箴言:
有著生活情趣和品位的女人,通常會將視覺感官與心態聯係起來,試圖營造一種賞心悅目的氛圍。插花作為造型藝術,再恰當不過地體現了這樣一種格調。學會插花未必要追求大師級的不同凡響,隻求讓女性更有女人味,更具情調美,更會享受生活而已。花花草草,點綴生活,讓女人的人生更富詩意,讓女人的性情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