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理讓三分,是一種謹慎的處世方法。適當的謙讓不僅不會招致危險,反而是尋求安寧的有效方式。

美國鋼鐵大王查爾斯·史考勃在午休時間經過自己的鋼鐵廠,看到有幾個工人在抽煙,而就在他們的正上方,高高地懸著一塊大牌子——“禁止吸煙”。

史考勃想了一下,麵帶微笑地朝吸煙者走去,友好地遞給他們幾根雪茄,幽默地說:“各位,如果你們能夠到外麵抽掉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盡了。”

頓時,幾名吸煙的工人馬上把煙掐滅,並對史考勃產生了好感和尊敬之情。因為史考勃沒有直接責罵他們,而是用充滿人情味的方式讓他們樂於接受對自己的批評。

有理也該懂得讓人。如果說無理不讓人是錯的,那麽有理不讓人是否就對呢?顯然也是不對的。因為“不讓人”的態度和做法常常是錯誤的,不可取的,有悖於我們做人做事的原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麵與別人不同。朋友相處,常常都會有大大小小的矛盾。

得理讓三分,是一種謹慎的處世方法。適當的謙讓不僅不會招致危險,反而是尋求安寧的有效方式。在生活中,除了原則問題必須堅持。對於小事,對於個人利益,謙讓一定會帶來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諧的人際關係。

為人處世,遇事都要有退讓一步的態度才算高明,讓一步就等於為日後的進一步打下基礎。給朋友方便,實際上是日後給自己留下方便。

白樺森與梅立新是同窗好友。畢業後,他倆分在同一個單位工作。

後來,有一個經營推銷的位子空下來,兩人隻能去一個。誰都知道,這是個肥缺。但白樺森還是主動讓給了梅立新,自己去文教科作職員。閑下來,他寫了幾篇爬格子的文章,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投到報社,居然被發表了。

以後,白樺森堅持寫,終於小有名氣,成為單位的“一支筆”。

不刻意追求反而有所得,追求得太迫切反而隻能徒增煩惱。以退為進,這種曲線的生存方式,有時比直線的生存方式更有成效。朋友間退一步會發現,活動空間是寬闊的,行為會有多種的選擇。

退讓三分,必須在一個“忍”字上下功夫,學會忍耐朋友的小缺點、小錯誤,甚至忍耐朋友的不公和無禮。

一幫朋友在一起吃飯。一個朋友將一碗熱湯弄翻,灑了旁邊的朋友一身。他連忙道歉,說不小心。

旁邊的朋友沒容他說完,便急切地問他:“燙到你了嗎?”

這一句關心友人的反問,其實更勝過他說沒關係。說沒關係隻是一種容忍,而這句反問則讓他由被動地忍讓轉為主動的關心。倘若,你被弄了一身湯,隻是皺皺眉頭,盡管他也會道歉,也知道他的失誤,但你的這個動作,會讓他感覺到不對的味道,還不如你埋怨他幾句。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缺乏胸懷和氣度,遇事斤斤計較,寸步不讓。當然,別人侵犯了你,傷害了你,你若立即反擊一下,心理會得到暫時的平靜。然而,你是否想過,得饒人處不饒人,以牙還牙,結果隻會導致一場舌戰,甚至大動幹戈,給別人帶來傷害的同時,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

人與人之間需要融洽、和諧的關係。有理也得讓人。它可以使摩擦減少到最低程度,甚至可以化衝突為祥和,化幹戈為玉帛。別人不經意衝撞了你,內心也會不安,你以寬容之心待人,就會使彼此擁有更多的信任和愛惜。

一個人不僅要胸懷寬廣、度量恢弘,更要注意別人的自尊。因為對於他人而言,如果損失了金錢,還可以再賺回來;一旦自尊心受到傷害,就不是那麽容易彌補的。所以,你的一時言語之快,甚至可能為自己樹起一個敵人。

對待別人的錯誤,不應當以指責為能事,方法更不能精野,不能刺傷他人的自尊心。如果自尊心受到傷害,即使你說的和做的都正確,別人也不能心甘情願地接受,又怎麽能達到改過的目的呢?

得理讓三分是一種涵養,一種善待生活、善待自己的境界。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你心靈的安寧和恬靜,能不斷改進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慰籍和升華。通過你的寬容滋潤別人,感化別人,會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