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一個中國留學生初到美國時,隻能靠在街頭賣藝生存,那時有一個最賺錢的地盤———家銀行的門口,和他一起拉琴的還有一個黑人琴手,他們配合得很好。

後來這個留學生用賣藝的錢進入大學進修。十年後,留學生成了國際上知名的音樂家。一次,他發現那位黑人琴手還在那家銀行門前拉琴,就過去問候,那位黑人琴手開口便說:“嘿,夥計!你現在在哪個地盤拉琴?”

周怡十五年前碩士畢業後在一所名牌大學任教,工作得心應手,教學很受學生歡迎,而且科研成果豐碩,不到三年就已經在國家級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出版專著一部,很快就被學校破格提為副教授,並被任命為教研室主任。

親朋好友都為她感到高興和驕傲,都認為,她隻要按照目前的學術之路按部就班地走下去,正教授、博導都是指日可待的。

可讓大家驚訝萬分的是,她卻辭去這體麵、高雅又前途光明的大學教職,應聘到美國一著名的跨國公司任中國珠三角地區的總代理。

親朋們為她的選擇既感到惋惜又感到擔心,惋惜她唾手可得的美好前程就這樣放棄了,擔心她一個學問型的青年女子是否適合做外企白領,能否把經商和管理工作搞好。

周怡還真了得,做什麽像什麽,在她的努力下,兩年後,該跨國公司在中國珠三角地區的業務量提高到原來的2.5倍,她受到總公司的通令嘉獎,她的年薪提高到120萬。

在她幹得如火如荼的第四年,她又做了一個讓人們大跌眼鏡的舉措,她離開了這個薪金讓人羨慕的跨國公司,考到美國哈佛大學去讀經濟學博士。

人要勇於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夠輕鬆地去爭取另一些東西,假如什麽都不肯放棄,那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追求新的補給。舍得,是先舍而後得,而不是先得而後舍。當然,每個人都想得的越多越好,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兩隻手隻能抓住兩樣東西,永遠沒有可能得到所有的東西。

在周怡去美國的前夕,朋友忍不住問她:"你以前的兩個工作都是很好的,別人都是可望不可即,可你為什麽一再舍棄呢?”

周怡說:“從讀碩士研究生到現在,我確實是三五年換個崗位,這十年來,我最大的收獲並不是物質和金錢,而是努力拚搏挑戰自己的樂趣,充實與豐富了自己的閱曆。我很看重生活和工作在內心的某種**碰撞,所以我能勇敢地去‘舍’。”

她接著說:“我承認,我的每一步跳躍,並不是人們心目中完美的一跳,都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我不太在乎那些世俗的衡量標準,而更看重自己內心到底想要什麽。”電影《臥虎藏龍》裏有一句很經典的話:當你緊握雙手,裏麵什麽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放棄,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裏活得充實、飽滿、旺盛。

放棄失落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怨,放棄無休無止的爭吵,放棄沒完沒了的辯解;放棄對情感的奢望,放棄對金錢的渴求,放棄對權勢的覬覦,放棄對虛榮的糾纏。隻有當機立斷地放棄那些次要的、枝節的、不切實際的東西,你的世界才能風和日麗、晴空萬裏,你才會豁然開朗地領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