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的領導藥方
每個公司中都有隱藏的人才,他們是璞玉,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有能力,本質不錯,需要的隻是領導的挖掘和耐心琢磨。
情景領導的核心就是在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領導風格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使得領導風格與下屬狀態水平相適應。情景領導是權變理論的一種具體推廣,因其簡單明了,效果直接,在企業界有深遠影響。藥要對症,要不然病治不好不說,說不定會把小命都搭上,這實際上說出了情景領導的精髓。
下屬的狀態水平是什麽?為簡化起見,我們把員工狀態水平依照工作能力和工作動力有無分為四類。有工作能力,有工作動力;有工作能力,沒有工作動力;沒有工作能力,沒有工作動力;沒有工作能力,有工作動力。想想公司對員工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不是這兩樣?工作能力和工作意願或動力能夠為我們甄別員工提供最好的標準。工作能力的高低需要支持性領導相應地少和多,工作動力強弱需要指揮性領導的少與多相配合。
我們有四種不同的管理風格。一種叫命令式,我來說,你來做。還有一種教練式,我們來探討,我來決定。還有一種團隊式,我們一起來探討,我們一起來做決定。還有一種授權式,你來決定,你來做。你來做決定,對結果負責,這個權力就大了。
對無能力且又不願學習的員工就必須用命令式,命令他做什麽,告知他怎麽做。我來做決定,你來幹,我監督指導。你不能幹又不願意幹,那可沒啥好說的。低素質、簡單、短期的工作這種辦法最常用。
沒有能力,但很願意學,很願意幹,這個時候要用一種教練式的領導:我們一起來探討,我來決定。因為他沒有能力,所以需要幫他決定,要支持和激勵下屬盡快提高知識和技能。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是這種類型,對他們的關心都會有十倍的回報。
對於有能力和不願意幹的人,要用團隊式的領導,說我們一起來探討,一起來決定,要激勵下屬,幫助員工解決問題,因為他的問題是不願意幹,有時是沒有信心,擔心後果或是沒有足夠的資源。你要找出他不願意幹的背後道理,並解決它。每個公司中都有隱藏的人才,他們是璞玉,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能力有,本質不錯,需要領導的挖掘和耐心琢磨。結果往往具有兩麵性;成者飛天,敗者入地,反正是有為人士。
如果說員工既有能力,又願意幹,又有信心把事情做好的,你就要充分授權給他,由你來決定,你來幹。授權式就是將工作交給下屬,領導人隻需要為他調配資源,做目標和流程監控和考察。
諸葛亮的領導就十分符合情景領導的要求。老將黃忠忠勇蓋世,就是不服老,聽到別人說他老就怒氣衝天。《三國演義》的第70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隘,老黃忠計奪天**山》中,張飛喝酒大敗張郃,張郃在曹洪處借兵伍千後再攻葭萌關,葭萌關是益州門戶,守關將領抵擋不住,初戰不利,形勢危急。當時諸葛亮身邊就有大將趙雲和老將黃忠。諸葛亮是怎樣把老將黃忠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的呢?我們看看《三國演義》中是怎樣描述的:
玄德聞知,請軍師商議。孔明聚眾將於堂上,問曰:“今葭萌關緊急,必須閬中取翼德,方可退張郃也。”法正曰:“今翼德兵屯瓦口,鎮守閬中,亦是緊要之地,不可取回。帳中諸將內選一人去破張郃。”孔明笑曰:“張郃乃魏之名將,非等閑可及。除非翼德,無人可當。”忽一人厲聲而出曰:“軍師何輕視眾人耶!吾雖不才,願斬張郃首級,獻於麾下。”眾視之,乃老將黃忠也。孔明曰:“漢升雖勇,爭奈年老,恐非張郃對手。”忠聽了,白發倒豎而言曰:“某雖老,兩臂尚開三石之弓,渾身還有千斤之力,豈不足敵張郃匹夫耶!”孔明曰:“將軍年近七十,如何不老?”忠趨步下堂,取架上大刀,輪動如飛;壁上硬弓,連拽折兩張。孔明曰:“將軍要去,誰為副將?”忠曰:“老將嚴顏,可同我去。但有疏虞,先納下這白頭。”玄德大喜,即時令嚴顏、黃忠去與張郃交戰。
一般而言,年紀大了主動性就差,屬於有能力沒意願這一類。團隊式領導要求領導人和下屬一起討論,找出原因,給出積極的理由。諸葛亮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很高明,激將法一出,立即有效果。克勞塞維茨說過,每個軍人都具有強烈的榮譽感和英雄主義精神。而這種榮譽感和英雄主義精神一旦爆發出來,就會變成不可阻擋的力量。激將法正是碰撞這種**之火的燧石,引爆殺敵勇氣的雷管。你看老將軍氣得白發倒豎,不讓去還不行了!
憑老將軍的能力,諸葛亮也不需要什麽錦囊妙計了,放手讓他去,就等好消息。即使是老黃忠一連敗了二十餘陣,孔明先生也不急,“此乃老將驕兵之計也。”孔明曰:“汝以二人老邁,不能成事,吾料漢中必於此二人手內可得。”果然,老黃忠與老嚴顏二人默契配合,把進攻葭萌關的曹軍殺得大敗,並一舉奪取了曹操在漢中囤積糧草的戰略要地——天**山。
再看看《三國演義》中另一個失敗的例子。馬謖自幼“飽讀兵書,頗知兵法,”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將領。在蜀軍平西南時,馬謖曾向諸葛亮提出富有戰略遠見的正確建議“攻心為上”,足見其韜略之深。《三國演義》第95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中,有這樣的文字:
孔明便問:“誰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畢,參軍馬謖曰:“某願往。”孔明曰:“街亭雖小,幹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汝雖深通謀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謖曰:“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馬懿非等閑之輩,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謖曰:“休道司馬懿、張郃,便是曹睿親來,有何懼哉!若有差失,乞斬全家。”孔明曰:“軍中無戲言。”謖曰:“願立軍令狀。”孔明從之,謖遂寫了軍令狀呈上。孔明曰:“吾與汝二萬五千精兵,再撥一員上將,相助你去。”即喚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謹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謹守此地,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使賊兵急切不能偷過。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凡事商議停當而行,不可輕易。如所守無危,則是取長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辭引兵而去。
孔明尋思,恐二人有失,又喚高翔曰:“街亭東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紮寨。與汝一萬兵,去此城屯紮。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張郃對手,必得一員大將,屯兵於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喚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後屯紮。延曰:“某為前部,理合當先破敵,何故置某於安閑之地?”孔明曰:“前鋒破敵,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應街亭,當陽平關衝要道路,總守漢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為安閑乎?汝勿以等閑視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
注意到諸葛亮對馬謖、王平、魏延的處理是完全不一樣的。馬謖素有能將名望,又有強烈的建功願望,放權於他沒有什麽疑問。即便如此,諸葛亮還是用了個激將法,當著馬謖的麵讚揚司馬懿和張郃,不想麵對的不再是黃忠老將軍,也不是那紅臉的關雲長。馬謖空有衝天的氣概,信心爆棚,把全家的性命也壓上了。天生的謹慎讓諸葛亮再派了一個細心的王平輔佐。王平當屬於能力稍弱,但是意願強烈的人,所以諸葛亮要求他仔細匯報,以備自己指導。對心高才高的魏延,最重要的是解決他的意願問題,意願一解決,魏延再難的事情都能辦好,而解決這一點的竅門就是恭維。
可惜這次諸葛亮對關鍵人的判斷出了失誤,馬謖隻是個口頭的軍事家,而且還是一個極其不成熟的書生,什麽“憑高視下,勢如劈竹”,什麽“置之死地而後生”,滿不是那麽回事。對於這種表麵能力強,四處呈口舌之辯,而實際動手能力弱的人,不能放手,應該加強指導才對。放手的結果是既害了人,也毀了事。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不同的領導風格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就是情景領導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