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很多孩子對家長的依賴也越來越強,他們一刻也離不開家長,家長不在身邊就睡不著,不吃飯。
下麵來看一個案例:
小毛都3歲了,經常跟媽媽在一起,隻要看不見媽媽就又哭又鬧,每當媽媽要出門,她總要哭鬧一場,而媽媽一回來,她就破涕為笑,緊緊地依偎在媽媽身邊。有些家長覺得這是因為孩子太小,長大自然就好了,其實孩子這種對媽媽的極度依賴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應該引起家長的警覺。
像小毛這樣的孩子有很多,隻要小毛一哭一鬧,媽媽就會覺得心疼,甚至回來安慰她,反複叮嚀,不忍離去。這會使小毛意識到“媽媽舍不得離開”,哭鬧得更凶。孩子的社會化功能是在家裏完成的,家長有必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對外界的好奇心。但有些家長一味地擔心自己的寶貝在外麵受到欺負,因而把孩子關在家中,讓他們在自己“無微不至”的嗬護下長大,其實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了反作用。
像小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肯定還會對家長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他們離不開父母、離不開家,長大後大多性格懦弱、乖僻,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低,很難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其實,要想讓孩子長大後能夠很好地獨立生活,就要讓孩子的成長像竹筍脫掉了層層外衣成為竹子一樣,需要一點點地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家長要知道如何在恰當的時候幫助孩子脫去“父母保護層”。如果孩子在兩歲左右不能順利地從依賴期過渡到獨立期,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依賴性人格。
那麽,怎麽才能使孩子擺脫對家長的依賴心理呢?
習慣培養法
良好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今後的一生,所以每個家長都要注意,從小就讓孩子有頑強的獨立性。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有了自己做事的,但常會把事情辦糟。這時,家長千萬不要嚴厲批評,甚至自己去做而剝奪孩子做事的權利,要多鼓勵他們,否則孩子容易產生失敗感,以後會更加依賴家長。
疏離法
家長不要每天都跟孩子形影不離,否則孩子會養成必須跟家長在一起的習慣,隻要家長不在身邊,孩子什麽事都不想做。所以,家長要有選擇地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和空間,給孩子一個自己活動的空間,不要孩子一哭鬧,就趕緊撫慰。更不要在他們剛學走路的時候,不斷地大呼小叫“當心,別摔了”。這會讓孩子習慣於有一雙眼睛總不離他的左右,一旦沒有,他就會因不適應而覺得不安全。
認知領悟法
僅僅從家長的角度去做是不夠的,家長要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讓孩子明白獨立對以後人生的重要性,從小就給孩子灌輸獨立的思想。例如,可以讓孩子多觀察小動物,引導他們思考:要是小雞總關在蛋殼裏怎麽辦?讓他們明白長大了就要學著離開父母。
社交法
避免孩子太依靠家長,就要帶孩子經常出去走走,讓孩子多接觸社會,讓孩子在社交中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方法。如今,城市的孩子大多住在高樓裏,平時除了跟家長出來買買東西,很少和同齡孩子一起玩耍,這樣他們長大後很可能膽怯、孤僻、不善交往。父母可以邀請鄰居或親友的孩子來家裏做客,滿足孩子的交友需求。也可以多帶孩子旅遊、看展覽,幫助他們開闊眼界。這些都會分散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幫助他們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