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可以說是“集全家寵愛於一身”,父母和祖輩對孩子的照顧盡心盡力,無微不至,可以說是要星星得星星,要月亮摘月亮。按理說這樣的孩子是幸福的、快樂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例如有這樣一位媽媽,這樣說孩子給她帶來的煩惱:

我的兒子已經3歲半了,他性格溫和,跟同齡的孩子相比還算講道理,懂事。因家裏經濟條件也不錯,隻要他提出較合理的要求,比如說周末到哪裏去玩,或是想買個什麽玩具,吃什麽樣的零食,我通常都盡量滿足他。可在事後,他卻總是說不開心,而且流露出一種失落、憂鬱的表情。

問他原因,他總說比不上他在動畫片裏見到的內容。我一再跟他強調,現實中的事情沒有他想象的那樣美,可是3歲半的孩子理解能力畢竟有限。每每見到他不開心,我都很難過,我在想:他是否有心理上的疾病。我真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樂地生長,能夠和別的孩子一樣簡單地開心著。

孩子的思想是簡單的,但是對於家長來說卻是複雜的。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是有限的,他對於自己的心理需求不能詳盡地表達出來,而家長也隻能揣度孩子的心理。但是,有時候家長的努力卻是無力和蒼白的,對孩子來說一點作用也沒有。

心理學家發現樂觀思想是可以培養的。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能使人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麵,期待更有利的結果。要培養孩子樂觀的品質,家長首先必須有樂觀的思維方式。家長在處理自身問題和家庭問題時的樂觀態度,對孩子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如果這會兒下雨了,家長不要說“該死的天,又下雨了”。因為這樣說會把不良情緒傳導給孩子。如果說:“瞧,太好了,又下雨了!小鳥在歌唱,小草也在歌唱,它們都得到了雨水的滋潤。”這樣就會把快樂傳遞給孩子,讓他無論麵對何種環境,都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那麽,如何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呢?專家給了下麵幾點建議。

第一,跟孩子建立密切的感情。

在生活中,跟孩子建立密切的感情,有助於家長跟孩子進行交流,提供教育孩子的機會。因此家長平時要多跟孩子接觸,多跟孩子進行感情交流,讓家庭更加溫馨。

第二,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決策權。

在生活中,要適當給孩子一些決策權,讓孩子感覺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同時家長也要引導孩子,讓孩子正確使用自己的決策權。

第三,教孩子調整心理狀態。

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失敗的時候,關鍵是失敗後要能勇敢地站起來。有人一生快樂,其秘訣就在於有適應力很強的心理狀態,這使他們能很快地從失敗中振作起來。

在孩子受到某種挫折時,要讓他知道前途總是光明的,並教孩子注意調整心理狀態,使他恢複快樂的心情。

第四,限製對物質的占有欲。

因為給孩子東西太多會使其產生“獲得物質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這樣一種錯覺,所以應結合事例教育他們,人生的快樂不能僅與物質財富的占有劃等號。

第五,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家長要引導孩子,平時多接觸一些人和事,培養孩子擁有廣泛的愛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孩子提供各種興趣的選擇,並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孩子的業餘愛好廣泛,自然也就會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

第六,保持家庭和睦。

家庭和睦很重要,家人每天能夠快快樂樂地在一起,也給孩子營造了快樂的氣氛。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成年後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