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項已經發生的投入無論如何也無法收回時,這種投入就變成了“沉沒成本”。
舉個例子來說,你花了10塊錢買了一張今晚的電影票,準備晚上去電影院看電影,不想臨出門時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
這時你該怎麽辦?
如果你執意要去看這場電影,你不僅要來回打車,增加額外的支出,而且還可能麵臨著被大雨淋透而發燒感冒的風險。
一個更為經典的例子是:有一個老人特別喜歡收集各種古董,一旦碰到心愛的古董,無論花費多少錢都要想方設法地買下來。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場上發現了一件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便花了很高的價錢把它買了下來。
他把這個寶貝綁在自行車後座上,興高采烈地騎車回家,誰知由於瓷瓶綁得不牢靠,在途中“咣當”一聲從自行車後座上滑落下來,摔得粉碎。
大家猜猜,這位老人是什麽反應?
這位老人聽到清脆的響聲後居然連頭也沒回。這時,路邊有位熱心人對他大聲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然是頭也沒回地說:“摔碎了嗎?聽聲音一定是摔得粉碎,無可挽回了!”不一會兒,老人家的背影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我想,如果換一個人肯定會從自行車上跳下來,對著已經化為碎片的瓷瓶捶胸頓足、扼腕痛惜,有的可能會過好長時間精神才可以恢複。
每一次選擇之後,我們總是要付諸行動,而每一次行動我們總是要進行投入,不管投入的是人力、物力、財力還是時間。在做出下一個選擇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考慮到這些前期的投入,不管它還能不能收回,是否真的還有價值。
最終,前期的投入就像萬能膠一樣,把我們粘在原來的道路上,無法做出新的選擇,而且投入越大,把我們粘得越緊。
如果我們能像那位老者一樣,麵對無可挽回的損失,對它不再考慮,那麽我們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地做出新的選擇,而且也能隨時調整心情,讓自己不再因後悔而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