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約等於1.4351米)。你知道為什麽采用這個標準嗎?原來,早期的鐵路是由造電車的人所設計的,而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
那麽,電車的標準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所以電車的標準是沿用馬車的輪距標準。
馬車為什麽要用這樣一個輪距標準呢?
英國馬路轍跡的寬度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所以,如果馬車用其他輪距,它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
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從古羅馬人那裏來的。因為整個歐洲,包括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由羅馬人為其軍隊所鋪設的,而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
任何其他輪距的車在這些路上行駛的話,輪子的壽命都不會很長。
可以再問,羅馬人為什麽以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為戰車的輪距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牽引一輛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故事到此還沒有結束。
美國航天飛機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要用火車運送,路上又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隻比火車軌道寬一點,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寬度是由鐵軌的寬度所決定的。
火車軌道寬度是由牽引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決定,火箭助推器的寬度又是由火車軌道寬度決定,這就形成了心理學上的“路徑依賴”效應。
在生活中,路徑依賴效應表現為,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地自我強化,讓人輕易走不出去。
第一個使“路徑依賴”理論盛名遠揚的是道格拉斯·諾思,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製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思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很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沿著既定的路徑,不管是經濟、政治還是個人的選擇都可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迅速優化;也可能順著原來錯誤的路徑往下滑,甚至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下而導致停滯,而這些選擇一旦進入鎖定狀態,想要脫身就會變得十分困難。因此,選擇正確的方向,是每個人從一開始就要做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事情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就等於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