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民的“領導工具”
領導者是“工具”,這是毛澤東提出的一個命題。1945年5月,他指出:“群眾是從實踐中來選舉他們的領導工具、他們的領導者。被選的人,如果自以為了不得,不是自覺地作工具,而以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錯了。我們黨要使人民勝利,就要當工具,自覺地當工具。”
“領導工具”是幹什麽的?即引導和帶領群眾並實現其願望和根本利益。能不能為人民“自覺地當工具”,是衡量領導幹部能否踐行宗旨和群眾路線的基本標準。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領導幹部照鏡子、正衣冠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反思自己是不是變成了官僚主義的“工具”,是不是變成了形式主義的“工具”,是不是變成了追求享樂、奢靡的“工具”。因為在現實中,確實有一些“自以為了不得”的人、“不是自覺地作工具”的人,覺得自己非常“了不得”。比如,雲南廣南縣一個鄉的政法委書記,僅因其親屬被收了3元停車費,就帶人毆打收費員。這豈不是把“領導工具”蛻變成“霸道工具”和“欺人工具”了嗎?
“領導工具”的本質是為人民服務。下基層、知實情,接地氣、聽民聲,是“領導工具”的鮮明屬性。如今,有些領導幹部已經淡忘和拋棄了“領導工具”的作用,他們不“身入”
基層,更不“心入”群眾。即使老百姓有事找上門來,他們或是頤指氣使,或是心煩氣躁,甚至暴跳如雷,對群眾的訴求和困難不但無動於衷,還倍加責難。此種“領導工具”,敗壞黨的形象,動搖黨的群眾基礎。
“群眾是從實踐中來選擇他們的領導工具”,這說明群眾的眼睛是亮的,是對領導者發自肺腑的選擇。它不僅關係群眾的利益,也關係老百姓的命運。在新疆澤普縣古勒巴格鄉,有一個人當了15年村主任,又幹了5任村支書。他60歲時想退下來,可村民成群結隊往鄉裏跑、往縣裏跑,說什麽也不讓他卸任。麵對父老鄉親的真誠挽留,這位“領導工具”流淚了。他動情地說:“我這把骨頭早就交給村裏了,大家覺得還能用就用吧。”他再次全票當選為科克墩村支書。他叫劉國忠。
不能否認,當下許多群眾對一些幹部有微詞、有責備,甚至有憤怒,而劉國忠憑什麽讓村民難以割舍?答案是:群眾在實踐中認準了劉國忠是他們幸福生活的希望。在科克墩村,隻有劉國忠一家是漢族,其餘60多戶都是維吾爾族。這位8歲隨父母來到戈壁灘的漢子,在這裏一幹就是半個世紀。當年同來拓荒的漢族兄弟如今都回了內地,隻有他送走了爹娘和懷孕的妻子,硬著心腸留下來。從昔日荒無人煙的戈壁拓荒到今天各項事業的興旺發展
,他這個小小的“領導工具”贏得了維吾爾族兄弟姐妹的信任和愛戴。“他的心,被村裏的信任拿走了,再也回不到家人的身邊。”這是一位記者對劉國忠的感慨。這種感慨,從一個側麵詮釋了人民群眾認可和擁護的是一種什麽樣的“領導工具”。
堅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永恒的主題。把“領導工具”作為實現群眾路線的一個重要抓手,需要領導幹部經常清掃“工具”上的灰塵,經常校正“工具”的方向,經常珍惜“工具”的價值,經常嗬護“工具”的榮譽。這也是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領導幹部洗洗澡、治治病的一個重要內容。
列寧說:“在人民群眾中,我們畢竟是滄海一粟,隻有我們正確地表達人民的想法,我們才能管理。”隻有堅持群眾路線,才能“正確地表達人民的想法”。而群眾的想法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更加考驗“領導工具”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智慧。冷漠和怒向群眾,不是“領導工具”的管理智慧;強征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不是“領導工具”的服務能力。這樣的領導幹部,必須立即改變立場、改變作風。否則,就會被人民所拋棄。
“為群眾服務,這就是處處要想到群眾,為群眾打算,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澤東的諄諄教誨,為領導幹部做一個什麽樣的“領導工具”指明了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