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配套的政策措施
2013年以來,中國政府統籌國內各種資源,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中國一歐亞經濟合作基金、銀行卡清算機構及支付機構給予了強大的政策支持,並積極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及區域通關一體化的改革。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由習近平主席倡議籌建。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的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在北京正式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已達57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涵蓋了除美日和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以及亞歐區域的大部分國家,成員遍及五大洲。自《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簽署以來,各意向創始成員國先後舉行了五次談判代表會議,就治理結構、環境和社會框架、采購政策展開了廣泛的討論,並就《亞投行章程》文本達成一致,於2015年6月29日在北京舉行《亞投行章程》簽署儀式。本著團結合作、開放包容的精神,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於2015年6月29日簽署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亞投行的建立將惠及亞洲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為亞太地區經濟增長提振信心。
2016年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57個創始成員國代表相聚於此,共襄盛舉。當天儀式上,亞投行57個創始成員國代表團團長共同按下標誌亞投行正式啟動的啟動鍵。回顧亞投行成立曆程,習近平說,我們相信,麵對人類和平與發展的繁重任務,隻要國際社會堅定信心、增進共識、合作共贏,我們不僅能夠想做事,而且一定能夠做成事。他指出,亞投
行是各成員國的亞投行,是促進地區和世界共同發展的亞投行。亞投行要取得成功,需要各方團結協作、形成合力。他期待並堅信,通過各成員國攜手努力,亞投行一定能成為專業、高效、廉潔的21世紀新型多邊開發銀行,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台,為促進亞洲和世界發展繁榮做出新貢獻!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增添新力量!
絲路基金由習近平主席在“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上提出。習近平主席在該對話上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2014年12月29日,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100億美元,並開始正式運營。絲路基金定位為中長期開發性投資基金,通過股權、債權、貸款、基金等多元化投融資方式,為“一帶一路”建設和雙邊、多邊互聯互通提供投融資支持,運作中則強調“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方向以及“對接、效益、合作、開放”原則。目前絲路基金已宣布開局,首個對外投資項目落戶巴基斯坦。
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由李克強總理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會議上提出,明確中方願設立麵向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夥伴國等歐亞國家的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目前,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已經正式啟動,前期規模為10億美元,最終規模已擴容至50億美元,並已開始項目遴選工作,在歐亞基金框架內建立了多個雙方子基金,對區域國家經貿合作重點項目和我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搭建融資平台,強化了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的投資功能。
“一帶一路”戰略的
實施推動了銀行卡清算機構與支付機構跨境清算支付業務的開展。“一帶一路”沿線有近50個國家和地區已可受理銀聯卡,阿聯酋實現商戶受理銀聯卡全覆蓋,蒙古國幾乎所有POS和AT M都受理銀聯卡,俄羅斯、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國家的銀聯卡受理麵也在不斷擴大。部分周邊國家和地區居民已把人民幣作為交易媒介和國際清算手段,人民幣作為區域貿易國際結算貨幣的市場需求已經基本形成。人民幣跨境直接投資獲批、人民幣離岸中心建立、人民幣互換協議擴增以及更多的人民幣境外清算行設立,都推動了銀行卡清算支付業務的迅速發展。
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自2014年7月份正式啟動以來,已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廣東省內三大區域全麵展開,通關一體化改革實現了跨區域通關更便捷、惠及企業範圍更廣泛、進出口物流更順暢、海關協同監管更高效、海關服務更到位的預期目標。東北地區及絲綢之路經濟帶也已啟動通關一體化改革,以上五大區域也於2015年5月1日實現通關一體化。在此基礎上,我國海關總署繼續深化通關一體化改革,在沿海各海運口岸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優化查驗機製,進一步提高查驗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改革稅收征管模式,全麵推廣集中匯總征稅,綜合運用關稅、保稅、監管等手段,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等外貿新業態發展。檢驗檢疫區域一體化方麵的工作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果:2015年6月17日至18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區檢驗檢疫局在山東青島召開了“9+1”區域一體化工作啟動會議,共同簽署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檢驗檢疫“9+1”區域一體化合作協議》,標誌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檢驗檢疫一體化工作正式啟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