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偉大意義

在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先後提出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引起了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廣泛關注,全世界都對中國這一頂層設計甚為矚目。這一構想之所以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如此轟動的效果,是因為這一宏偉戰略有著極其偉大的意義,它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了無限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與影響

“一帶一路”的倡議,是世界經濟遭受金融危機後,作為世界經濟增速最快的火車頭的中國提出的。這列戰略構想是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針對全球實行的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舉。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讓全世界人民,尤其是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共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緊密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建立更加平等公正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讓各國搭乘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列車。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我國對外全麵開放的戰略轉折,是曆史的新階段。這一構想的實施引起了沿線相關國家的強烈共鳴,這些國家紛紛主動與“一帶一路”上各種項目對接。他們看到了中國這列經濟快車正在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之所以能夠引起共鳴,是因為它有著極其深遠的戰略意義。

第一,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係和開放型世界經濟。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針,這是中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轉變。從1979年開始,中國陸續建立了深圳、汕頭、珠海、廈門、海南五個沿海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開放和開發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東新區,相繼開放了13個沿邊、6個沿江和18個內陸省會城市,建立了眾多的特殊政策園區。現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已經先富裕起來,沿海省份城市已經成為最早的受益者。近年來,在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背景下,西部地區發展步伐顯著加快,但受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等因素影響,與東部地區相比仍有差距。“一帶一路”戰略將構築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推進西部地區和沿邊地區對外開放步伐,為西部地區跨越發展提供契機。可以說,“一帶一路”戰略為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打開了一扇機遇之門,而中國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也將在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係和開放型世界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基礎薄弱,發展水平不高,需要國外雄厚的資本、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的管理模式。所以,三十年前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有關數據證明,1979年至2012年三十多年間,中國共引進外商投資項目76萬多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1.2萬多億美元。當外資企業和外國資本來到中國投資建廠後,對於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的現代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現如今,國家經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各種要素輸出的能力,比如高鐵、核能、通信等。截至2014年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

,已經成為資本淨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第三,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中國及周邊許多亞洲國家都曾是經濟落後的國家,而今亞太地區是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雖創新能力有待提高,但是已經奠定了相當堅實的基礎。“一帶一路”沿線的60多個國家中絕大多數是亞洲國家,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利用亞太地區的資源和智慧把“亞洲製造工廠”提升到“亞洲創造”的新高度。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等,提高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產能力,便利中國國內完成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並最終形成東北亞、東南亞、中亞、南亞、西亞連成一體的範圍更廣的亞洲市場,並提升亞洲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

第四,“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要建立麵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而且著眼於通過雙邊和多邊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一帶一路”戰略推動的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中國在過去三十多年裏已走出一條“和平發展”之路,今後要在共建“一帶一路”中走出一條“合作共贏”之路,堅持走“結伴不結盟”的對外交往之路,形成覆蓋亞歐非及其他地區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

除此之外,“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還有其世界範圍內的影響。

首先,“一帶一路”一經提出,兩年多來,沿線60多個國家中已有50多個國家與中國磋商或研究如何謀劃、落實“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為此有些國家成立了專門研究“一帶一路”的機構。其次,“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中亞國家率先響應,紛紛表示要成為亞太與歐洲的交通走廊,東南亞多數國家都表示支持和參與,西亞北非國家積極性頗高,歐盟成員國亦樂觀其成,中東歐16國也希望參與其中,俄羅斯也表示要把本國重要項目與之對接,期望與中國簽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協議。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經過絲路沿線人民的不懈努力,若幹年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鄰近地區將建成互利共贏的夥伴關係網,形成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這項中國的偉大創舉無疑將是一項造福世界人民的偉業。

“一帶一路”構想帶來的戰略機遇

中國實施的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更是一個宏偉的戰略構想。它所描繪的藍圖,幾乎惠及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涉及眾多的產業和經濟要素方麵,為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機遇。

第一,產業升級創新。產業創新涉及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等帶來的紅利。“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使中國部分優質產能過剩企業,可以轉移企業的部分產能到絲路沿線國家,既可以完成國內企業的轉型升級,又可以助力沿線國家經濟發展。

國內市場供求

變化導致了部分優質產能過剩,使得企業利潤下降,生產成本過高,產品不具備競爭力。而轉移到絲路國家,可以使部分優質產能在當地重新獲得新生,實現在國內所不具備的市場價值,重新獲得市場價格,提供當地企業發展所需要的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麵的經驗。在國內,因為產品出口一些發達國家受限而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也許在絲路沿線國家就能繞開這些壁壘,使產業重現生機。產業轉移產生的產業轉型升級給沿線國家帶來的機遇無限,比如技術改造、研發投入、品牌塑造等,都會給投資者帶來無限機遇。

第二,金融創新。“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有著大量的資金缺口,巨額的資金來源需要金融創新來解決。目前我們已經發起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但這也隻能解決部分資金問題,要想保障“一帶一路”偉大戰略的實施,沿“帶”沿“路”國家和地區必須進行各種金融創新,包括金融製度、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金融管理等一係列的創新。隻有進行金融創新,突破原有的金融模式,打造多層次的金融平台,提供充足的融資支持,才能使這一偉大事業順利進行下去。而全新的融資模式和多樣化的投資平台都會給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無限機遇。

第三,區域創新。“一帶一路”戰略,本質上是一個國際性區域經濟的範疇,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必將引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創新,或許是絲路沿線的,或者是沿線周邊的。這些區域的創新,能夠符合和滿足人們對於“一帶一路”的需求。比如,區域發展模式、區域產業戰略選擇、區域間的合作方式等,由此產生的每個區域創新都蘊藏著無限的機遇。

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我們也應該注意一些發生的問題,或未雨綢繆,或少走彎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單單有無限機遇,同樣也充滿了巨大挑戰,需要我們有一定的風險意識,時刻警醒借鑒。

首先,投資風險。自1999年以來,中國政府就一直鼓勵企業“走出去”,向海外發展。最初的投資大多集中在一些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進行原始材料的開采。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引進外資。對外投資不單單是關注原始材料的開采,而轉向對發展中國家或者發達國家的投資,開始關注當地國家的基建項目。但是由於“一帶一路”國家政治環境變幻莫測,一個政黨或者是一屆政府實施一種政策。基建投資講求的是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因此投資國外,首先要做好投資預案,了解當地風土人情、政治狀況、法律環境等,做好風險預估,爭取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

其次,金融風險。“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任何創新都會有利有弊,尤其是金融業的創新,更是存在潛在的風險。以金融為主的虛擬經濟,其創新風險係數更高,更需我們時刻保持警惕。

最後,產業“空洞化”。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必須與國內經濟狀況相匹配,不能一味加大國外投資,要量力而行,依實際情況決定。國內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麵仍有很大空間,且大有可為,產能過剩也隻是相對而言。加大國外產業轉移和投資的同時,要防止國內產業“空洞化”,對此企業主管部門及決策層應當有所警醒。

中國政府倡議並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利於推動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而且惠及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乃至整個世界,對提振世界經濟,實現世界繁榮發展與和平進步具有深遠意義。因而,雖然“一帶一路”戰略在具體實施時會遇到各種風險,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隻要早做準備,多實地考量,就一定會克服困難,將這一偉大戰略貫徹實施下去。我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這一造福於世界各國人民的宏偉藍圖必將在各國互信合作中得以實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