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搭線洋人
明軍隻靠火繩槍和紅夷大炮是沒法在和金國的戰爭中取得優勢的。如果想提高實力,最好的辦法還是進口西方的先進武器。
不過朝廷兵不想再花錢購買昂貴的大炮,也不打算構建一支徐光啟提出的精兵。徐光啟是對的,可惜沒人支持。明朝號稱二百萬軍隊聽起來很唬人,但是打不贏仗主要原因可能就在這裏。兵在精而不在多,一群烏合之眾別說二百萬,就是再多兩百萬打起來也是白瞎。
在工部轉了一圈,鼇拜把實際情況向崇禎一說,購買洋人槍炮、量產火器的計劃也宣告擱淺,徐光啟還是去了禮部。
鼇拜肯跟他去看一看,徐光啟已經覺得很夠意思了,出皇宮後,歎道:“黃大人,這次多謝你了,現在工部的人不幹正事,還希望你能找機會再向皇上提議啊。”
鼇拜看他神情黯然,安慰道:“徐大人,你也別操之過急了,這兩年明軍控製了邊關的局勢,所以皇上才對火器不是特別重視。而且紅夷大炮、火繩槍也不是沒有缺點,大炮機動性太差,隻能守城,一旦敵軍靠近了城池,還沒法調節角度,作用有限。而火繩槍準頭不行,換彈藥太慢,實用價值也不如弓箭……徐大人,洋人還有更先進的武器嗎?”
徐光啟道:“應該有的,不過他們的火器價格太貴,不能批量購買,我們自己仿造的又不太好。”
鼇拜笑道:“徐大人,我是完全支持你的計劃的,能不能幫我引見一下,讓我和那些洋人談一談呢?最好能說通他們給明軍提供武器,如果找幾個聰明的年輕人學習他們的技術就更好了,有了技術,才能一勞永逸。你有這樣的徒弟嗎?”
鼇拜是想了解洋人想從大明得到些什麽好處,隻要許給他們一些東西,得到洋人的支持,更容易奪權。
徐光啟隻以為他是為大明著想,非常欣慰,道:“如果年輕人都像你一樣,大明何愁不興?我會聯係,他們一定會很高興見你的。”
說好以後,鼇拜回到了家。和老婆們聊天,海藍珠問道:“今天你去看火器,有什麽好玩的東西嗎?看你笑成這樣,有什麽好事吧?”
鼇拜笑道:“不久會有外國人到我們家來做客,你們沒見過洋人吧?”
姚芊羽一愣道:“我見過外國傳教士,黃頭發藍眼睛,長的真醜,聽他們說話也很怪。你怎麽會認識洋人?”
在京城,是有外國人的,他們在大明宣傳天主教,但感興趣的中國人並不多,主要是語言溝通的問題,誰會相信外國的神保佑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呢?
“還記的來我們家的徐大人嗎?他認識不少洋人,那些洋人手裏,有我想要的東西。”
“你是說火器吧?”姚芊羽反應最快,上次鼇拜和徐光啟的談話都是圍繞著武器進行的,他就知道鼇拜想打先進武器的主意。包括何如寵在內的這些老臣,還都蒙在鼓裏呢。
鼇拜道:“準確的說,是製造武器的技術,我得想個辦法招攬些人才,製造出先進的槍炮。”
他也頭疼為什麽一直沒遇到有用的人,明朝的那些所謂才子,對四書五經的興趣遠遠大於鑽研科學,現在最缺的依舊是人才。
幾天後,徐光啟再次來訪,並帶來三個人。介紹道:“這位是耶穌會中國傳教區會長龍華民,他是意大利人,已經來大明有三十年了。這兩位是我朋友的兒子,孫和鬥、孫和京。”
三人一起施禮道:“見過黃大人,何大人,還有幾位夫人。”
龍華民繼承了典型的意大利人的血統,眼眶很深,麵部輪廓分明,簡直就像是尊雕像,年近六十,看起來深邃和睿智。長期在大明,他的中文也說的非常地道。
“歡迎幾位光臨。龍會長,很高興見到你。”鼇拜心道,對方直接出動了會長,看來把天主教興起的希望也放到了自己的肩上。
龍華民微笑道:“尊敬的黃大人,我聽徐大人說,你對天主教有一些了解?”
“我隻是聽說了一點,並沒有很深層的認識,我覺得天主教的教義還是很有道理的。”鼇拜笑道:“我還知道天主教和佛教有一點衝突,但人們應該有資格選擇自己的信仰。所以,我支持天主教在大明傳播。”
“徐先生說你是一位開明的學者,請接受我最崇高的敬意。”
鼇拜一開口就表示了對天主教支持,龍華民很高興。聊了幾句,他就滔滔不絕的講起了自己在大明的一些經曆。
在傳教方式上,他采取了與當時大多數來華傳教士不同的道路。他主張公開走向社會,發展教徒,要求入教者必須拋棄傳統的中國習俗。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發展了三百多名教徒。由於遭到當地人士的迫害,一六零九年前往北京,擔任了耶穌會中國傳教區會長。後中國發生了迫害天主教的事件,龍華民又與大多數傳教士發生了意見分歧。
說了半天,鼇拜有點煩了。他找外國人來,想要的是槍炮,可不是和幫這幫人捐款蓋教堂的。找了個機會打斷龍華民道:“大明首推佛教,如果天主教想在大明有長足的發展,還要下一些功夫。我想問一下,龍會長,你覺得大明現在情況如何?”
龍華民道:“很繁華,也很偉大。隻是大明的禁海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明和外國的交流。除此以外,我對貴國的情況,我深感佩服。”
所謂禁海令,是指明政府禁阻私人出洋從事海外貿易的政策,始於明初,雖時張時弛,但直至現在也未曾撤銷。明太祖朱元璋出於政治上的需要,除允許部分國家或部族通過“朝貢”的方式進行貿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貿易一律禁止。
龍華民的話很直白,正和鼇拜心意,他做了不少功課,知道洋人最想要的是什麽。
凡是乘船探索到大明來的外國人,無不對明朝的禁海行為極度失望。葡萄牙人就曾經想強行構建貿易據點,他們也一直遊弋於中國海岸,沿線北上閩浙兩省,試圖通過走私、搶掠等非法形式謀得暴利。
倭患爆發後,急於擺脫責任的禮部官員們也貿然請求皇帝罷黜市舶司。當然,由於沿海一帶人多地少,許多居民還是私自出海貿易,明廷就進行殘酷鎮壓。明朝禁海隻針對民間而不針對朝廷,是典型的“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樣就造成了中國無法和外國持續、全麵的交往
明朝的禁海在一定程度上壓製了中國海上貿易的發展,好在官方的造船業使用還能勉強支撐,或者說苟延殘喘。而清朝建立後的禁海則完全將中國的造船業一錘子砸死了。可以說,老朱家的人把中國的造船業推到了懸崖邊上,而滿清人則一腳踹下了懸崖。
中國近代在滿清時期落後,明代卻是根源。朱元璋提出的海禁和八股取士,都是害人不淺的東西。
鼇拜觀察著龍華民,輕道:“龍會長,如果大明開海禁,和外國進行貿易往來,你感覺怎麽樣?”
龍華民喜形於色,笑道:“如果黃大人可以說服皇上開海禁,當然是一件好事。”
鼇拜不換不忙道:“大明禁海,很大原因是缺乏安全保障,比如葡萄牙,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經明朝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門議事會進行葡萄牙社區的自治管理,每年隻付五百兩白銀予明政府與其後的清政府為地租。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也窺視我國台灣島。如果開海禁,我們怎麽保證國家的安全呢?”
龍華民無言以對。這些東西,就不是他能提意見的了。
鼇拜又道:“龍會長,我就直說好了,我拜托徐大人帶外國朋友來溝通,也是想為海禁做努力,並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洋人把火器技術傳授於大明,幫助大明增強軍事力量,保衛國家安全。如果我們能打敗邊境的金國,內地沒了戰爭,當然可以全麵開海禁,進行友好往來和通商。否則就算我天天向皇上提建議,也不會有結果的。你意下如何?”
龍華民如果隻是單純的傳教士,不可能在大明立足,他最早就是到了澳門,在那裏生活了多年,又到了內地。他是有葡萄牙軍方支持的,鼇拜的話他能理解,大明想要的是實際的利益,並不是隻付出不得到。
龍華民問道:“黃大人,你真的可以代表皇帝的意願嗎?如果我們願意賣給大明火器,並幫助大明提高鍛造技術,皇上卻依舊海禁怎麽辦?據說所知,你們的官場要複雜的多。”
鼇拜知道,這洋老頭已經開始趕興趣了。天主教是一方麵,真正最吸引西方人的,還是通商。隻要通商,雙方都能獲得暴利。
鼇拜道:“現在還不行,其實我更想和一些武器專家坐下來好好談一談,我想龍會長一定有些人脈,不知能滿足我這個願望嗎?”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如果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更多到,地址